楊 江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馬高級中學 222124)
在進行物理教學的時候,高中物理老師可以將和物理知識相關的知識作為創設情境的資源,為學生們創設出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高中物理老師可以利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并自主地走入到情境中去,并自主地激活思維融入到學習中,促使學生們將物理知識順利地轉移到腦海中去,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針對當前教學的方式積極地構建情境,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輕松的環境,使得學生可以主動地學習.這樣的情境構建可以讓學生有一定的刺激,讓抽象的課堂更加的具象化,使得學生可以快速的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創設情境,從教育發展的層面來看,不僅是素質教育和教育理念的體現,同時也是高中物理課堂的必然發展.新課改中強調了學生的重要性,需要老師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情境教學是將平面化教學轉為立體化,展示出來知識的應用性和聯系性,這對于老師來說也是必須要掌握的基礎能力.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看,構建情境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可以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進一步的提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可以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和物理綜合能力會得到發展,滿足學生的成長與需求.
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像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突出,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將大量的時間用于講解知識點,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卻非常少,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及時地消化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不理想.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手段比較的單一,無法豐富教學方式,使得課堂的氛圍過于刻板和單一.同時在情境構建的過程中,老師往往不能從根本上掌握教學的目標,所以在應用的過程中情境創設流于表面,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老師要突破教學的僵局,促進教學手段的提升,讓學生可以提升思考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意識到創設教學情境所發揮出來的重要作用,創設物理教學情境就是讓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地生活化,有效地將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在高中物理的教學課堂上,老師要對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現象進行講解,促使學生們對現象中蘊含的物理知識進行掌握,促使學生們認識到物理知識的真實性和實用性,意識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將學生們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激發出來,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所謂的真實性原則就是為學生們創設真實的物理教學情境,只有確保教學的內容是真實的,才能確保物理教學情景的順利開展.
學生們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只有學生們對學科有了興趣以后,才能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在高中物理的課堂上,老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敢于進行創新,敢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將學生的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激發出來,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從而讓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在創設物理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接近性原則是需要高中物理老師去進行思考的問題,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基礎能力都是不一樣的,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能力,為學生們設計不同的授課方法,不能以“一言堂”的方式為主,對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行忽視,不去考慮學生們能不能接受,就比方說,對于幼兒園中的幼兒們去傳授微積分的相關知識,幼兒們是肯定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創設高中物理的教學情境也是一樣的,想要將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呈現出來,就不能忽視接近性原則,不然就會讓學生們很難理解物理的知識,在學習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由此可見,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遵循接近性的原則是非常有必要的.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老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的理念,讓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對教學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的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進一步的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善學生的學習水平.本文就高中物理課堂對情境教學的構建做出了分析與總結.
在情境教學中最常見的就是生活情境的構建,例如,在學習電學的時候,處理繪制電路圖,老師也要引導學生將生活知識與電學知識相聯系,加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比如家里的電器插口和三角孔插座的配對,就是為了防止電氣產生漏電和觸電等.這樣將知識與生活結合,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深入的理解知識點,更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主動的投入到課堂中.
同樣在如何進行創設情境的時候,需要進一步加強物理教學的設計,促進語言藝術的提升,首先在設計的過程中,老師要聯系生活情境,通過巧妙的方式,將情境教學做到深層次的運用.
例如,在學習熱學的時候,如果僅僅向學生說明炒菜加鹽幾分鐘就變咸,而腌菜則需要半個月的例子講授分子熱運動的原因,學生雖然可以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但是卻不能獨立的思考,所以老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完善語言的藝術,可以從陳述語轉為問題,讓學生可以自主分析,然后以情境創設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知識,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給予學生分析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可以獨立的發現實驗中熱的作用.
促進情境創設流程是讓情境教學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不僅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情境創設,在課下時間同樣要進行情境創設,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和學習,讓學生可以以小組的方式展開學習,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展開競爭,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競爭意識的提升,讓學生可以閱讀豐富的資料、做出實驗解決問題.
高中物理的教材中的知識是比較抽象化的,有很多的比較小的微觀是很難讓學生們去推敲的,有很多是比較宏觀是很難讓學生們去想象的,若運用口述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們對相關的物理現象進行了解.但是老師若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中物理老師可以對多媒體課件進行設計,對微觀和宏觀的物理實現過程進行模擬,促使學生們在對實驗進行觀察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的物理思維.
在高中物理的教育理念中,是要求老師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以此來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在實際生活中物理知識是無處不在的,高中物理老師可以將生活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根據物理教學的實情,將學生們比較喜歡的生活例子作為出發點,促使學生們能夠從感性的認知向理性的認知轉變,進而將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們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將學生們學習物理的知識欲望激發出來.高中物理老師利用創設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能夠將“公式與概念堆積”的問題更好地進行解決,可以讓學生們更加容易地接受物理知識.
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前提就是科學的思維.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將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的特點抓住,有目的性的為學生們創設問題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們自主地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索,將學生的學習物理知識的欲望見覅出來.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是需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要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解題技巧,讓學生們始終處于思維活躍的狀態,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以此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新的物理知識.
例如,在教學《電阻定律》這一部分知識點的時候,老師就結合影響導體電阻因素,向學生們提出相關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影響導體電阻的主要因素有什么嗎?你們知道的這些因素和導體電阻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讓學生們結合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猜想,如果必須要利用實驗的方式,才能確立導體電阻和橫截面積之間的關系,需要用什么樣方法對電路流程進行設計呢?怎么樣才能對實驗的條件進行控制,以此來作為檢驗導體電阻和其他因素之間的關系呢?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
總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學的課堂上,老師要為學生們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本文只是講述了創設問題情境、生活化情境、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的方法,還有很多的創設情境的方式,需要高中物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研究,為學生們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對物理現象進行觀察的同時,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老師要創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學的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老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