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青木
“烏克蘭局勢給德國汽車業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德國《商報》16日稱,盡管疫情正在緩解,芯片短缺也逐漸改善,但俄烏沖突正嚴重沖擊歐洲汽車供應鏈,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商都不得不減產。德新社表示,俄烏沖突對大眾、寶馬和梅賽德斯的業務造成致命的后果,德意志銀行的專家預計到6月底將有多達150萬輛汽車生產遇阻,大眾甚至計劃將生產基地搬遷到中國和美洲。
大眾汽車在德國茨維考等地的工廠已暫時停止生產,主要原因是缺乏設備組件,尤其是來自烏克蘭的電纜,預計未來會導致新車交付難題。大眾表示正在重組供應鏈。如果東歐和北非的其他國家未來三周到四周內無法彌補烏克蘭的零部件的缺位:大眾將不得不修改其今年的業務預測,數萬輛汽車的生產任務暫時從歐洲轉移到大眾位于美洲和中國的工廠。
寶馬公司的一位發言人16日表示,該集團在慕尼黑、丁戈爾芬等地工廠不得不停止運行,因為缺少來自烏克蘭的線束。早前、寶馬預計2022年的息稅前利潤率將達到8%到10%,但現在將下降2%左右。寶馬預計今年交付量將與2021年持平。未來生產中斷的現象應該會繼續存在。
分析公司的專家指出,烏克蘭局勢正加劇供應瓶頸。22家國際汽車集團在烏克蘭設有基斑,38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設有工廠。現在這些企業基本暫停運行,問題可能需要三到六個月才能緩解。另外,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擔心,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加劇影響汽車產業,進而導致汽車企業整體撤離俄羅斯。這不僅將讓德國汽車產業利潤大減,還會影響原材料供應6▲
環球時報20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