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蘭
[關鍵詞]? 鄉村振興;系統思維;三農
[作者單位]? 四川省南充市委黨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作了總體部署,指明了發展方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有系統思維,正確處理好生態、產業、人才、文化、農民和政府的關系,統籌推進。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實踐證明的真理。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國家發展戰略。鄉村振興必須首先肩負起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歷史重任。要徹底擯棄以破壞生態、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產業規劃要堅持精耕細作、有機生態、綠色環保為導向,基礎建設、水土改良、江河治理要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科學規范。當前要以解決“農村廢棄物隨處投放、垃圾不能及時清運和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探索建立適合當地鄉情村情、科學規范的“畜糞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行動。
民以食為天,人類社會發展從一開始就是建立在農業提供的豐富農產品基礎上的。產業振興始終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糧食安全大于天,始終是我黨執政的基本信念。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水之源、木之本。產業振興要突出因地制宜、本地特色和地方優勢。現代市場經濟始終是沿著“特色、優勢、規模、產業化”的發展邏輯推進的。產業振興的關鍵,就是凝心聚力把特色優勢產業打造成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這個核心,構建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確保鄉村資源優勢變成市場綜合競爭優勢。建設高質量、標準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園區,引領農村優勢產業向主導產業發展,打造匯聚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綜合體,充分利用現代物流網絡,建立完善“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實現鄉村產業化與城市消費需求市場的無縫連接。這是發達國家和我國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成功之路。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能動、最革命的因素。人民群眾是鄉村振興的建設者、推動者、實踐者,是鄉村振興的主角。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大批有文化的年青農村勞動力流出農村,婦女、兒童、老人成為農村勞動力的主力軍。人才嚴重缺乏已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農村人才培養刻不容緩。一要制定農村人才培養規劃,農村人才培養是國之大事,是縣鄉政府的基本職責和歷史使命。二要制定并積極落實人才培養年度計劃,確保農村人才培養扎實推進。三要貫徹落實農村人才培養政策,優化資源配置,確保農村人才培養走上持續協調健康發展之路。四要拓展人才培養渠道,利用電視、廣播、職校、夜校、會議、專家田間現場講授等多種渠道,傳授農業知識和生產技能。五要積極引進農村急需人才,主動到各大高校對接大學生,把有志于到鄉村的大學生引進來,鼓勵具有農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深入農村、扎根農村、奉獻農村,鼓勵外出打工的成功人士回鄉創業,服務家鄉,回報家鄉。
文化是根,是魂,是精神家園。物質文明是動力,精神文明是更持久的動力。文化建設的落后才是我國農村長期落后的根源。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只有抓緊抓牢農村文化建設,才能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持久動力。一要站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互動、融合發展的高度來規劃農村文化建設,持續推進農村文化建設,逐步實現治愚與扶智的目標。二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農村文化活動場所。三要充分發揮農村人才培養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多渠道全方位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四要提高農民個體的綜合素質。加強法制教育,反對封建迷信,加大黃、賭、毒治理。五要創新農村文化建設形式,建立村規民約,評選五好家庭、衛生家庭、敬老模范、模范夫妻、種養業能手、致富能手等,弘揚正氣,激發農民群眾積極向上的動力。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實踐證明,農村基層黨組織強不強,農村基層干部工作能力行不行,縣鄉政府對農村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抓得實不實,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和成敗。一要落實各級政府在鄉村振興中的職能職責,明確各級政府領導的分工責任,建立科學規范的組織指揮系統。二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規劃,完善政策體系。三要堅持問題導向,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推進。政府要扮演好“主導者”角色,起到發動、組織、指揮協調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38285019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