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彩云
[關鍵詞]? 海南漁業;鄉村振興;綠色養殖
[作者單位]? 海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漁業是海南省鄉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行業,也是海南實施鄉村振興推進產業發展的抓手。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海南省必須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根本要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提升鄉村漁業發展質效,使之成為海南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支撐和鄉村居民就業、創業、增收的重要渠道。
《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海南省魚類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漁業產業以捕撈為主、養殖為輔。2019年,海南鄉村水產品產量達172.15萬噸,其中,捕撈產品產量達109.6萬噸,約占水產品產量的 63.96%。其中,海洋捕撈108萬噸,淡水捕撈1.7萬噸。另外,養殖水產品產量62.5萬噸,約占水產品產量的36.04%,其中海水養殖27萬噸,淡水養殖35.4萬噸。
據海南省海口市海洋和漁業監察支隊統計資料,截至2020年末,海口市共有鄉村漁船1749艘,包括捕撈用漁船、養殖用漁船、執法用漁船,其中辦理了農業農村部批號的漁船1109艘、海南省海洋和漁業廳批號的640艘。值得關注的是,1734艘捕撈漁船為12米以下,占總數量的99%。
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記載,2019年,海南省共有漁業鄉33個、漁業村345個、漁業戶87693戶,漁業從業人口總計417591人,其中,傳統漁民192364人,專業捕撈人員118211人,專業養殖人員59803人。
——漁業發展基礎較弱。調研發現,海南鄉村漁業存在著海洋捕撈過量、養殖方式粗放、產品品質低、效益不高等問題,使全省漁業發展基礎脆弱。一是漁業養殖中過度養殖、肥水養殖等現象十分普遍,已嚴重背離了國家生態環保標準最新要求。二是因漁民過于追求高產量,不重視品種培育、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導致漁業經濟效率低,規模不大,品牌少,知名度小,市場影響力和號召力弱。三是由于捕撈過度加之近海水域出現荒漠化的現象,內陸水域(例如南渡江)漁業資源衰退,使近海漁場魚汛消失、漁獲物幼小化和低值化現象普遍,給鄉村捕撈漁業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危害。
由于休漁政策的實施,從事捕撈業的漁民在休漁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加上捕撈從業者文化程度不高,除了捕魚外又沒有其他技能而無法另外就業,部分傳統漁民甚至為生計發愁,因此,休漁政策下漁民的轉產轉業問題需盡早解決。
——漁業產業結構不均衡。海南鄉村漁業中,一二三產業結構嚴重失衡。第一產業主要以養殖業和捕撈業為主,在海南鄉村漁業經濟中處于絕對主導地位;二三產業主要表現為漁業加工和以漁業為主的休閑服務業,但是其占比非常低,發展相對落后,產業基礎薄弱,產值低。同時,三產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互動融合,產業鏈較短、產業化水平不高。
——漁業產業管理滯后。漁業養殖主要沿用傳統管理方式,且管理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少專業技術的系統培訓和指導。由于政府監管不到位,漁民在養殖環節或流通中,因濫用違禁藥物所引發的水產品質量等問題時有發生。同時,在捕撈作業中還存在漁業產權界定不明晰,漁業監管難度大,涉漁“三無”船舶、“電毒炸”、使用“絕戶網”等惡性違禁操作屢禁不止,對漁業資源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漁民持續增收緩慢。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生活富裕”的要求,漁民收入要持續增加才能逐步實現生活富裕。然而,隨著漁業資源衰退、人力成本增加和海洋環境保護監管限制,再加上柴油補貼政策調整,漁民收入增加難度加大,近年增收已連續放緩,甚至停滯不前,生活富裕的要求更加難以達成。同時,由于休漁政策的實施,從事捕撈業的漁民在休漁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加上捕撈從業者文化程度不高,除了捕魚外又沒有其他技能而無法另外就業,部分傳統漁民甚至為生計發愁,因此,休漁政策下漁民的轉產轉業問題需盡早解決。
——大力發展鄉村漁業綠色養殖。一是基層政府相關部門要在加強宣傳和定期檢查,強化執法監督管理的同時,完善養殖管理制度,建立管理體系,嚴格管控不同養殖方式、不同品種、不同水域的密度,嚴格規范養殖、流通環節中違禁品使用。二是要加強海洋與重要江河湖泊等環境保護,防止水資源污染,合理、適度拆除海岸線違規的養殖網具和設施。三是要加強技術創新、品種培育,大力推動綠色養殖、科學養殖方式,引導養殖戶積極開展產業結構調整,減少常規魚養殖規模,大力推廣羅非魚、甲魚、小龍蝦等名特優新品種,開展綠色、無公害、有機水產品產地和產品認證,保證產品品質,擴大品牌效應,提升經濟效益。四是政府相關部門要聯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養一批思想觀念新,接受能力和號召力強的年輕漁民,讓他們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管理,并通過他們示范帶動身邊養殖戶,輻射整個漁村、漁鄉,甚至整個鄉村漁業從業者,繼而全面推動海南漁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降低捕撈量、擴大增量。目前,海南的漁業資源面臨捕撈過量、水產品產量規模較小等問題,為此,一是要降低鄉村漁業的捕撈強度和捕撈量。通過出臺嚴格的休漁政策措施,禁止休漁期間捕撈,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實現海洋漁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農業農村部門要嚴格落實漁船、船員、網具等的準入制度,提高執法效率、加大懲罰力度,增加違規作業機會成本,嚴防“電毒炸”、涉漁“三無”船舶、使用“絕戶網”等違規違法行為,確保科學合理捕撈。二是要擴大鄉村漁業的增量,改善魚類繁殖的環境。通過多方爭取項目,加大漁業養殖投資補貼等有效舉措,培育或引進龍頭企業,擴大養殖范圍和水產品的種類,同時與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創新養殖模式,推進規模化現代化養殖,促進鄉村漁業健康持續發展。
——-促進漁業產業多元融合發展。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要求,海南省的鄉村漁業要加快多元化、融合發展步伐,推動鄉村漁業的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構建現代漁業產業體系,促進鄉村漁業提質增效,實現鄉村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要堅持適度、合理的捕撈強度,加快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等的發展,提高捕、養和加工等環節科技水平,引導鄉村漁業綠色轉型。二是要多措并舉,大力發展集觀光、垂釣、餐飲、旅游、娛樂于一體的休閑漁業產業,建設高標準的休閑漁業基地,讓休閑觀光漁業逐漸成為鄉村漁業振興發展的新增長點。三是要利用國內知名電商銷售平臺和新興的短視頻平臺,縮短生產、銷售、消費三者之間的距離,延伸和完善漁業產業鏈條,結合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擴大鄉村漁業的銷售渠道。同時,要發揮海南漁業“捕魚、賞魚、吃魚、養魚”的整個產業鏈各節點特色,挖掘整理豐富漁文化內涵,通過舉辦漁文化相關的節會活動,吸引游客體驗,增大水產品銷量,從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樹立海南漁業的良好品牌形象。四是要研發休閑型水產食品,促進水產副產物(皮、骨、內臟)資源的有效利用,提升漁業價值,擴大水產品加工的產業鏈,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水產食品。
——促進漁民生活富裕。一是要完善漁村勞動力市場,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入漁業養殖專業人才,加強對現有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漁業從業人員技能水平。同時要支持和鼓勵漁村職工轉業,拓寬漁民增收渠道。二是要扎實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建立和完善漁村社會保障體系,多渠道增加漁民收入,促進漁民生活富裕,提高漁民生活質量,提升漁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要培育發展漁業龍頭企業,為轉型漁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并發揮其示范帶動效應,引領海南鄉村漁業振興,提升漁民收入和財富,促進漁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漁村共同富裕。
36415019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