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君
[關鍵詞]? 大英農商銀行;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網點轉型
[作者單位]? 四川大英農商銀行
大英農商銀行在全縣農村建有23個網點,配套40個自助存取款機(ATM)。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效,大英農商銀行對位于非建制鄉鎮的13個低效網點實施服務轉型工程,目前已試點完成5個網點轉型工作,建起了216個助農取款點,其中85個升級為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加之遍布各個村社的惠支付,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鄉村金融服務網絡,持續不斷地為“三農”存貸轉匯、便捷支付、生活繳費、業務咨詢等輸出金融服務。
按照前期的安排部署,以“嚴考核、強激勵、重督導”方式,確?!熬W點+農綜站”轉型落地走實。一是嚴格考核釋放的柜面人力,以定任務、定戰略、報成果的方式,讓走訪人員日清日結匯報當天收集客戶信息情況、開展營銷宣傳情況、為群眾辦實事情況。二是強化對承接網點服務的農綜站站長的激勵措施,最大限度地激發站長干事創業的激情,輔之以優質的業務培訓、技術指導和人文關懷,逐步建立一支忠誠擔當的農綜站服務隊伍。三是加重對服務質效的督導,確保網點和農綜站的服務時間前后銜接、服務內容相互補充、服務過程相互監督、業務辦理互幫互助。
錨定“1個省級標桿,3個市級標桿,36個縣級標桿,128個普惠農綜站”四層級目標,以“一頭兩翼一尾陣”的農綜站建設布局圖,推進農綜站往“三農”心里走。
一是強化農綜站布局。在全縣交通便利、人流聚集、輻射度廣的隆盛鎮土門埡村選址建點,鍛造一個省級標桿站點,形成龍頭示范引領作用;在蓬萊鎮幸福村、卓筒井鎮干屏村分別選址建點,打造兩個市級標桿站點,形成振興鄉村堅實的兩翼;以撒網布局的方式在全縣各個鄉鎮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位置選址建點,建立40個縣級標桿站點,形成堅強的尾陣。然后再以填鴨方式,在省市縣三級標桿站點的服務斷帶位置,強化補充建立普通的農綜站,用從點到面的方式逐步輻射形成全面的金融服務網絡體系。
二是堅持以流引流的工程部署。充分利用快遞物流貫穿老百姓生活點滴的優勢,通過以物流引人流,以人流聚人氣,以人氣匯聚資金流、信息流的模式,逐步打造“四流合一”的人氣站點。讓農綜站成為“貼近民生最近的一站”“符合民意最全的一站”。
三是持續優化“綜合”內涵。著重突出業務種類的“綜合”,進一步疊加“金融+”服務,強化銀政、銀商、銀企的強強合作,引流農業類、社會保障類、醫療保障類、民政類、殘疾人保障類、退役軍人類、食品安全類等政務服務中的基礎服務,便民繳費、寬帶安裝、物流服務、保險服務、電商服務等便民服務,入駐農綜站,形成集政務、商務、金融等多位一體的綜合服務。著重強化農綜站站長業務能力的“綜合”,在人員選拔上要綜合考慮多方因素,選擇農戶認可、業務技能好、服務意識強的服務人員作為農綜站站長;輔之以全面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其綜合能力和素質,將其培養成業務技能優、溝通表達強、干事激情足、服務態度好、職業素養高的種子人才,充分發揮站長的核心樞紐作用。著重完善監督獎懲的“綜合”。加大對農綜站站長的激勵措施,最大限度激發其干事創業的激情;加強對外勤維護人員監督,確保做好做實農綜站日常維護、培訓、督導工作;加強對農綜站總體業績的考核,給予適當激勵政策和鼓勵措施;加強對管轄網點的監督,要求網點將農綜站管理納入網點基礎管理的范疇,做好選址、指導、改廢建等工作。著重擴充農綜站功能的“綜合”。將農綜站打造成為各行各業下沉服務到村社的落腳點,成為他們在鄉村的“驛站”;成為政府及各部門鄉村考察調研的必經地和業務開展的番外助力站;成為“三農”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的綜合平臺;成為“三資”管理、基層助廉的防護柵欄;成為農業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高效傳送帶;成為直播帶貨、農產品團購的實施點、播報站;成為監管機構金融知識進鄉村、金融政策惠鄉村的落實點。著重科技賦能的“綜合”。充分利用好“蜀信e·惠生活”平臺、POS機和EPOS機具以及惠支付渠道,巧借微信、支付寶、云閃付等外來渠道,形成龐大貫聯的電子網絡,為農綜站注入科技原動力。
一是與縣農業農村局、縣醫保局、縣鄉村振興局、縣農民工服務中心、縣供銷社等部門簽訂“金融+N”助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豐富農綜站“金融+政務”服務內涵。二是與全縣各個鎮政府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三是與168個行政村簽訂農綜站建設服務協議,借助村委人熟、地熟、行情熟的地緣優勢,強化宣傳,打響農綜站美譽度,筑牢農綜站駐扎鄉村的根基。
33395019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