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皓


你用過計算器嗎?只需輕輕點擊幾個按鍵,就能完成復雜的計算,那可真是方便極了!但古代沒有計算器,人們怎么完成那些復雜的運算呢?別著急,讓我們一起“穿越”到過去,看看古人是用什么來計算的吧!
半斤=八兩?
我們都知道有一個成語叫“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可是半斤為什么會等于八兩呢?
這是因為我國古代采用的是十六兩計重制,一斤等于十六兩,半斤正好就是八兩。而為了更方便地使用算盤,人們就在算盤上用2顆頂珠各表示5,5顆底珠各表示1,每一檔加起來正好就是15,每滿16就向前一檔進1。所以上面2顆,下面5顆的七珠算盤更符合古代人民的計算習慣。
頂珠每顆表示5
算盤的“黑”歷史
雖然古代沒有計算器,但是有算盤啊!
傳說一個叫隸首的人為了方便計算,做了一個泥盤。他用細樹枝把中間穿孔的小石片串起來,每10顆1串,一共10串,這樣無論是計算還是記賬,都方便多了。現在,又重又黑的大泥盤已逐漸演變成既漂亮又方便攜帶的小算盤。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有的算盤一檔只有7顆珠子,上面2顆,下面5顆;有的算盤一檔卻只有5顆珠子,上面1顆,下面4顆,這又是為什么呢?
古代質量單位換算
1斤=16兩=60錢
半斤=8兩=30錢
“留學”的算盤
十四世紀,算盤傳到了日本。日本采用的是十兩計重制,也就是我們現在計算用的 “逢十進一”的十進制。為了方便運算,他們去掉了中國傳統算盤的頂珠和底珠,把算盤改良成了上1珠下4珠的樣子。橫梁上方有1顆珠子,代表5;橫梁下方有4顆珠子,分別代表1。這樣的算盤被稱為“五珠小算盤”。為了便于使用,他們還把算盤的算珠改成了菱形的。
到了現代,我國的計重方式也改為了十兩計重制,五珠小算盤也更符合我們日常的計算習慣。但這并不意味著七珠算盤退出了歷史舞臺。
珠算口訣
現在,七珠算盤和五珠小算盤都能完成十進制的計算。那么除了珠子的數量和形狀不同之外,它們還有沒有別的不同之處呢?
珠算有相應的口訣表,掌握了這些口訣,使用算盤就變得非常簡單而且方便。對于加減法,兩種算盤使用的口訣都是一樣的,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同。
但到了乘除法時,一些數值較大的乘除計算需要用到頂珠和底珠,如999×999等。因此,七珠算盤并不能被五珠小算盤完全取代,這位“老朋友”將繼續在現代社會里發光發熱。
382450031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