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穎欣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題記
花開花落是一個輪回,寒來暑往也是一個輪回。人生之旅,雖有生老病死,卻生生不息,又何嘗不是一個又一個的輪回呢?
每年春天一到,天氣自然回暖,萬物就逐漸復蘇了。此時,隨處可見流水淙淙,鶯歌燕舞,五顏六色的花兒在風中搖曳,盡情綻放,千姿百態,盡顯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可不知您是否留意過?無論是腳下綠意盎然的小草,還是頭頂隨風飄揚的柳枝,它們在秋冬之時,都歷經怎樣的枯黃與蕭條?在俯仰之際,我感知著它們的輪回,也讓我慢慢明白,什么叫韜光養晦,什么叫養精蓄銳。
每到清明時節,一大家子一大家子的人們,都會懷著虔誠之心掃墓祭祖,待三支文明香敬奉祖先之后,望著祖先的墓碑,看看自己,再看看身邊的小孩,常常感慨良多!他們慨嘆世事無常,滄海桑田,或正值春風得意之時,心中暗喜;或面臨四面楚歌之際,暗自神傷!但無論目前境遇如何,只要看到孩子,他們的心中便充滿希望!
人生的旅途,漫長而又變化莫測。其間,有平坦大道,也免不了風雨交加;有歡聚一堂,也免不了別恨離愁;有榮耀的光環,也有背后的艱辛;有低谷的失落,也有凌云之壯志。是呀,一個人,從呱呱墜地,育于襁褓,到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再到學有所成,馳騁“疆場”,一直到最后,老來知退,靜享清福。這,就是一道輪回。只要付出努力,定當無悔!只要心懷慈悲,遍地皆是功德!
我想再談一種現象,就是對物質的占有和長期占有。縱觀古今,有一些人,早年因生計之需,他們也曾在年輕之時奮力拼搏,不甘人后,終有所獲。他們的拼搏精神值得謳歌!可到后來,逐末忘本,或沉迷享樂、鄙夷貧賤,或守著“自己一生的心血”,一心想著讓子孫不勞而獲地承襲,坐享其成。也許,他們當初窮怕了吧,將金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可終其一生,也未能領悟生命的真諦。而有些人,則豁達大度,富裕之時不忘回報社會,修身養德。特別是到了晚年,依舊愿意將畢生勤勞奮斗所得的巨額財富無私地捐獻給社會,了卻他們老來“為霞尚滿天”的美好心愿!這樣的人生輪回,難道不是更有價值嗎?
我相信,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輪回不止!
點評:這篇散文,充滿哲思,語言脫俗,意境深遠。作者通過小草和楊柳的春生秋衰、春又復生的輪回,以及人的生死輪回兩個方面,來表達自己對生命意義的深思。作者觀點明確,提出我們應該在有生之年,多做對他人、對社會有意義的事,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有價值。文章具有深刻的積極意義!(指導老師:蔡泗明)
294350118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