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 弓
2022年央視春晚,一個以傳統名畫為創作背景的文化節目《只此青綠》火爆全網。作為春節期間最出圈的節目,《只此青綠》憑借優美的舞姿、絢麗的舞臺效果和對經典名畫的深度還原,驚艷了全國觀眾。
近年來,從商業步行街“大唐不夜城”的建設,到以河南衛視《端午奇妙游》為代表的文創節目引爆全網,再到自然的黃山和人文的黃山對徽州文化的彰顯……以東方美學意蘊引領新生活方式,逐漸成為社會的一種共識。
傳統文化復興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傳統文化之美,美在其形,美在神韻,形神兼備方為傳統文化之精髓。
文化興,美在其形。這個形,是傳統的中式形態之美。《只此青綠》節目從《千里江山圖》中尋找創意靈感,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沿著名畫創作的思路,舞蹈帶領觀眾進入作者王希孟的繪畫世界……
古風搖曳,青綠相間,千姿百態,山巒挺立,《只此青綠》舞蹈所呈現的,即典型的中式審美特征。這種以小見大、娓娓道來最終呈現出一個宏偉世界的演繹手法,與中式繪畫如出一轍。先有形式美,才有意蘊足。
東方美,美在神韻。傳統文化,可意會、可言傳。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傳統文化的意蘊,藏在名山大河之間,藏在舉手投足之中。
所謂“耳濡目染,以為習俗”,伴隨東方美而來的產品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徽州文化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自然與人文兼備的徽州文化,賦予產品以東方神韻。作為世界人文與自然風景名勝,黃山以高山、流水、迎客松為人所熟知。正所謂高山流水遇知音,好物當與知己分享,當人文的黃山與自然的黃山融為一體,既有文化底蘊又不流俗,生動地詮釋了產品對于傳統文化的獨特理解,形神兼備,以盡其妙。
同時,依托徽州自然和人文文化的獨特韻味,黃山品牌還專門打造了“甜潤限定”的周邊產品。富有文化氣息又百搭實用的甜潤帆布包、一本藏盡所有甜潤詩意的記事本、時光留筆經典水筆套裝……一系列帶有典型甜潤特色的文創產品,豐富了消費者的多維體驗。
傳統文化復興,要脫離簡單模仿、亦步亦趨的窠臼。所謂“傳統文化,當代表達”,以科技創新手法展示傳統文化精髓,是傳統文化復興應有的題中之義。
北京冬奧會期間,傳統文化與科技美學奇妙結合,形態美、意蘊足、樣式新,給海內外觀眾帶來了巨大的視覺沖擊。從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創意展現,到“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神來之筆,再到“雪花火炬”的道具創新,都離不開現代科技手段的加持。

近年來,安徽大地也出現了依托科技創新實現傳統中藥跨界賦能的樣本。依托科技創新優勢,打造了具有典型特征的甜潤風格,賦予產品以文化價值。而這個“潤”,就來源于安徽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霍山石斛。
石斛,素有“千金草”“軟黃金”的美稱,居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石斛生長在懸崖峭壁之間,終年飽云霧雨露之滋潤,受日月陰陽之精華,富含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因其稀有性更加凸顯出了石斛的珍貴價值,可驅解虛熱、益精強陰。
霍山縣坐落在安徽西部的大別山腹地,廣袤的山林和竹海在這里自然生長,形成了高密度負氧離子與植物精氣聚集的“天然大氧吧”。好山好水出好物,在當地人口里流傳著“霍山有三寶,迎駕、剮水、魂之草”的俗語,其中“魂之草”就是霍山石斛。
新時代,技術又再次賦予了霍山石斛新的生命力,不斷與其他品類跨界形成獨特甜潤的新感知,尤其是石斛入煙為人稱道。煙為陽,斛為陰,孤陰不長,獨陽不生,陰陽平衡,互補共生。焦甜香煙葉長于皖南,霍山石斛生在皖西,同在神奇的北緯30度山區,特有的焦甜香與石斛結合碰撞,形成獨特的甜潤新口感。一斛添香,一潤心田,呈現出一派甜潤景象,潤口、潤心、潤物無聲。石斛添香,既是歲月的精華,也是科學的精粹,更是大自然最美妙的饋贈。
當下,傳統文化復興已經突破了一個新的臨界點。2022年春節期間,《只此青綠》、黃山文化產品的走紅,喚起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尊崇與向往,像一顆種子一樣,在這個春季快速萌芽,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誕生于長三角腹地的安徽,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文化產品塑造為抓手,讓更多的國人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而在這片熱土之上,也正是傳統文化復興的重要發源地。這不是一種巧合,而是一種必然。
傳統文化帶給了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靈感,更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以傳統文化賦能品牌價值,以現代科技手段傳遞傳統文化之美,是每一個國人、每一個民族品牌所應盡的義務。文化復興成潮,品牌當與時代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