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瑩
(東莞啟智學校 廣東·東莞 523129)
融合班級的課程要著眼于全體同學,而不僅僅是對普通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可以在校本科程中彈性的設計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內容,例如,校本課程中設計社交類的課程,對于普通同學要求能夠掌握正確的溝通技能技巧,能夠熟練掌握與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進行溝通的語言和方式。而對于自閉癥學生而言,能夠建立正確的溝通是很有難度的,這時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降低教學難度,“小步子多循環”的原則對自閉癥學生進行分模塊教育,將教學任務分步驟教學,進而降低教學難度,遵循學生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同時可以讓普通學生和自閉癥學生在模擬場景的練習中相互配合,增進彼此之間的認知,加強兩者之間的溝通,這不僅有助于自閉癥學生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讓普通學生更加了解自閉癥學生的特點,從而增強社會對于特殊人群的包容性。除了在校本課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情緒發展、感統訓練的課程以外,學校還可以開設一些選修課供學生選擇,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和興趣來選擇選修課,特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殊情況選擇課程進行缺陷補償,讓特殊學生和普通學生都能夠在融合的課堂中高質量的進行學習。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為特殊學生開設康復性的課程,并提供相應的教具、學具。此外,學校教師應為學生開設IEP,從學生入學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評估,每學期進行總結評估,適時調整IEP,關注學生每一方面的能力提升。[1]
很多普通學校的融合教育班級仍然只注重普通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特殊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一些學校的績效評比是以班級為單位,對教師的所教班級的升學率為評價指標,這樣對教師的評價體系導致教師僅重視優秀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對其他的品德、勞動、與人溝通能力的評價常常忽視,這種教學評價模式對于融合班級的特殊學生而言無疑是不公平的、片面的。根據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教學應該是全面的,尊重每位孩子的智能優勢區,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因此,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應該是多元化的,除了常規的基礎知識筆試的評價內容外,學校應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評價,例如:觀察法、訪談法、檔案袋評比法等等,在這里,參考美國融合教育評價體系,我國融合教育班級也可以采取量表評價法,分別從整體、之前的能力水平、融合教室等不同的廣度和深度進行評價。[2]
建設復合型教師隊伍是融合教育的必然之路,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源源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領域,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豐富教學內涵,從而促進普通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發展,同時為特殊學生提供有益于其發展的教育,目前我國發展復合型教師還存在缺乏系統的“復合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支持、經費投入不足等客觀問題,導致學校層面“復合型”教師數量不足,“復合型”教師在招聘的過程中過于形式化,教師自身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針對上述問題,在國家層面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并將實施細則具體化,從教師的學歷、經驗、年齡等方面建立具體的評價體系,同時增加培養復合型教師的培訓投入,高質量的培養復合型教師。在學校層面為復合型教師構建發展規劃和培訓保障體系,搭建與高校教師的溝通橋梁,提升復合型教師的自我認同。在教師層面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建設一支復合型教師隊伍,讓不同專業的老師定期開展交流活動,不同專業的老師經常進行經驗交流學習,互相學習提升。融合教育學校可以定期邀請特殊教育學校的優秀教師來校進行經驗交流和案例分享,完全打破“普特分離”的屏障。[3]
普通學校的教師對于普通學生的教學是很有經驗的,但對于特殊學生的教學經驗是相對缺乏的,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受教育程度,融合教育教師的特教知識的掌握直接影響到特殊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因此,融合教育教師提升特教素養十分必要。學校要積極組織加強教師在特殊教育領域的培訓,組織教師到特殊學校參觀交流,讓融合教育教師深度了解特殊孩子的行為特點和學習特點,通過學習特殊教育教師的教學模式,結合自己融合教育班級所有學生的特點,總結出一套適合本班的融合教育模式。[4]
2017年王紅霞表示:“資源教室有利于完善我國融合教育的支持保障體系,有利于融合理念中特殊學生的發展,可以提升我國隨班就讀的質量。”馬潘虹認為:“資源教室無論是在設備,專業人力資源的提供,還是合作平臺的打造,都為融合教育奠定了基礎,也就是資源教室對推進特殊學生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起到關鍵支撐作用,對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眾多學者表示資源教室是融合教育隨班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普校設立資源教室有利于特殊學生在普校的學習發展,資源教室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資源教室教師是資源教室的組織者,資源教室教師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資源教室是否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育。資源教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豐富自身的特教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國家應加大對資源教室教師的培養力度,基于政策的傾斜,學校也應定期組織資源教室教師到特殊學校參觀交流,使資源教室的教師充分了解特殊學生的行為特點和能力水平,與特教教師進行經驗交流,組織開展講座、交流會等方式,提升資源教室教師的特教業務能力。資源教室教師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為特殊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課程及訓練內容,讓每位特殊學生都能在資源教室中得到缺陷補償。
資源教室的建設符合融合教育的發展理念。融合教育的穩定發展離不開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的聯合合作,以資源教室為紐帶,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共同建設資源教室,打造一支優秀的資源教室教師隊伍,增加融合教育資源教室的影響力,改善融合教育態度,融合教育的老師要培養自身的資源教室理念,在課堂教學和資源教室的使用中都要滲透融合教育的理念,作為普校教師和融合教育的教師要加強學習融合教育的相關知識,將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資源教室,開展相關課程。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相輔相成,共同建設特殊教育資源教室。首先是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的普特融合的支持政策,為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創造土壤,其次是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教師加深交流,特殊教育教師通過開設講座、聽課、走訪、案例分享等方式向普通學校教師分享教學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5]
學校方面要鼓勵資源教師團隊開發融合教育特色課程,提升教學能力。資源教室的完善是發展融合教育的重要一環,資源教室的課程開發是資源教室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資源教室的教師是資源教室課程的主要開發者,因此資源教室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充分了解特殊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資源教室的資源,為每位特殊學生設立IEP,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對于資源教室的課程首先要進行創新,完善課程安排,各地區可以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開發特色型的課程,目前,很多學校的資源教室都處于一個半閑置狀態,資源教室教師可以在資源教室為特殊學生進行個訓和缺陷補償性訓練,也可以針對課堂上的疑難點進行強化練習。同時,資源教室也可以對家長開放,可以對家長進行培訓,面向家長開設心理咨詢、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訓,通過開放式活動,更好的開發家校合作新模式。
特殊學生的障礙類型有智力落后、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腦癱、精神障礙等眾多類型,如何將不同類型的特殊學生安排在各個班級中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建議,不應在一個班級中安排更多種類的特殊學生,因為聽力障礙的學生在融合教育的課堂中,教師除了要在教學過程中豐富更多的視覺教具和PPT之外,還要融入一些手語進行輔助教學,如果同時在這個班中還存在視障的學生,那教師還應提供更多的聽力和觸覺有關的輔助教具,這樣一方面不符合某類特殊學生的學習特點,對于全班同學而言更是降低了學習效率,因此筆者建議,在一個班級中應安排同障礙類型的特殊學生進行隨班就讀,這樣教師的教學可以更有針對性,更能滿足特殊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在一個班級中,不應安排過多的特殊學生,即使在特殊學校每個班級的特殊學生都是較少的,融合班級中安排較少的特殊學生更方便教師管理,更能保證班級學生的學習質量。
特殊學生通過隨班就讀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能否升入高中還是就業,或者回歸家庭,這個問題值得思考。部分高功能自閉癥的學生存在著交往障礙,但是在某方面存在著極強的天賦,如果將這部分高功能自閉癥學生的天賦進行激發,或許能夠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針對這種高功能自閉癥的學生在升學方面可以采取特殊學生推薦高中,在通過考核的方法決定是否錄取,這樣可以保護特殊學生在某一領域的學習天賦,繼續深造。因此,筆者認為,畢業班特殊學生的轉銜方式應采取相對靈活的評價方式。
融合教育的發展有效的保障了特殊學生的教育公平,隨班就讀已經成為融合教育的發展趨勢,提升融合教育的課堂質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展特殊學生的能力水平,改變普通學生對特殊學生的不良認知,讓特殊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成長學習,讓教育真實為學生服務,融合教育對于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而言是雙贏的過程,提升課堂質量,讓融合教育更好的開展,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