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
(云南建設學校 云南·大理 671000)
我國當下的職業教育中,并未將學生興趣跟專業學習結合在一起,至少兩者并未處在相同的位置進行考慮。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專業學習絲毫沒有興趣可言,最終發展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情況。在學生意識中,學習只是為了一紙學歷證明,這從根本上就拉低了學習效率。
當前,大數據時代下,中專學校在計算機教學上基本存在以下幾類問題,一是開展教學的理念及教材跟不上時代所需。大多數的中專學校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的教學理念依舊是過去式的,更多是對學生開展理論知識上的教授,忽略甚至無視學生主觀上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習需求,這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在實踐以及個性方面的發展受到制約。而教師進行授課的基礎是教材,學生展開學習的根本也是教材,因此,可以說,教學質量的高低更大程度取決于教材。然而當下中專計算機教材內容大部分都是沿用過去幾年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會發展速度,教科書中關于大數據時代的新技術以及新知識是無跡可尋的。除此之外,教材上大部分的內容都是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較少,這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進行實踐操作,從而影響了信息技術應用的培養與提升。
二是中專學校計算機教學模式單一化。因為過去的教學理念帶來的影響,當下中專計算機教師大多數習慣了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盡管一直在提倡改變學生教學主體位置,但現實中學生在接受計算機知識過程中依舊是被動居多,教師依舊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把控著教學的整個過程,這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及習慣是極為不利的,最終獲得的教學效率以及質量也將會是不理想的。
三是中專學校運用的教學評價模式是不科學的。不同于其他學科,計算機學科對于實踐性有極高的要求,無論是知識上還是計算機技能上,都有顯著的工具性特征。可以就不同的應用環境,給出不一樣的應用方案及處理方式。當前,中專學校推行的計算機教學評價,基本上都一致地適用期末考試開展,這在評價主體以及標準上都是比較單一的,同時未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針對性、有效性評價,無法獲得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
四是每個學生都具備差異性。大數據時代下,開展中專計算機教學,教師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學生在計算機掌握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一個班級中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部分學生有著較高的計算機水平,因而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學內容以及實踐操作流程,教師不用過多講解,學生就可以自行進行。但也存在部分學生計算機掌握較少,基礎不扎實,加上長時間學習無興趣,聽不懂也學不會。這種情況的存在,對于中專計算機教師開展教學來說,是不小的考驗。
中專學校對計算機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創新的必要性,主要有這幾點:首先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的社會是科技為引領的,社會的主要潮流已經轉為科技技術,計算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外,當下不管哪個領域都大量應用著計算機技術,因此,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及技術技能,成為當下大數據時代的一個新的標準。
其次,它是提高學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中專學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大量的專業人才。計算機教學作為其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中專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計算機是一門熱門學科。因為時代的發展以及民眾對計算機的需求,不斷推動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因此,在計算機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大力創新,積極開展教學工作的改革。經過大力創新,能有效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更好促進計算機技術的繼承和發展,促進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掌握,從而有效提高計算機教育教學質量。
再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從當前的教學形式分析,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明顯,培養學生個人能力逐漸成為教育重心。將學生放在教學中心位置,對中專計算機教學模式及手段進行創新,可以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實現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這對教學而言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過去的教學模式下,中專計算機教學更多關注的是理論知識上的講授,這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個性思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基于素質教育大環境,面對不同學生存在的差異,教師應該科學、理性地對待,結合學生的不同現實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同時在實踐操作中,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展開深入的思考,在發現、分析以及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升,幫助其建立計算機思維,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比如,教師可以選擇運用分層教學這一方式,結合學生在計算機知識掌握以及技能把握方面的情況,把學生以A、B、C三組的方式進行分配,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面臨的不同問題,制定各有差異的教學方案,在教學上關注這三個部分,分別是基礎教學、應用以及探究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依照自己的特點展開計算機學習。在做好要求的學習任務后,可以進行分組,這能有效地讓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最大,從而獲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氛圍。
計算機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學科。僅僅通過課堂時間學習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計算機技術。因此,教師應關注如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計算機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開展與計算機相關的主題活動,以活動帶動教學氛圍的形成,以活動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讓講臺成為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例如,在“程序設計”相關教學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游戲制作比賽,讓學生通過書本知識的預覽設計游戲角色或片段。通過這類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學生帶來成功的經驗,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
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教師教學開展會依照大綱或自己制定的計劃進行,也就是所謂的大班教學,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和同樣的進度進行教學,這會導致一些學生不理解和跟不上,有些學生能聽懂老師的講課,卻不能在實踐中操作,這將極大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其分為若干類。只有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既不浪費學生良好的基礎時間,也利于基礎差的學生跟上進度,真正提高每一個學生的技能。
過去的計算機教學,是一個無聊的過程,跟其他學科進行比較,計算機學科沒有絲毫吸引學生學習的優勢。倘若學生沒有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則獲得的教學效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低。特別是在中專計算機教學中,沒有培養中專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產生興趣,在課堂上就不會得到教學反饋。在計算機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這一教學模式,能通過吸引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做到降低學生上課不專心的可能性,同時在情境教學模式下,學生們對知識可以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只有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才會提高對計算機學科的興趣,主動加入到學習中。
例如,在中專計算機教學中教授學生PPT內容,倘若只是簡單地進行教學,這應該怎么開展呢。而且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小,但倘若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創建一個PPT,比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項目場景,同時運用PPT進行講解,可以組織一些學生擔任企業市場部的策劃人員,上臺來講解,模仿項目發布場景。這樣的方式,一來跟中專學生更貼近,因為畢業就意味著就業,這種場景可以提前讓學生有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學生在這種情境下,對PPT的使用及應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也會產生學習與探索的動力。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不僅讓學生對學習PPT產生興趣,還對學習計算機知識及技能提高了積極性。
中專計算機專業雖然是一個技術類專業,但是這門技術不是要把人培養成只會單純、重復敲代碼的機器,而是想要培養能夠從枯燥的技術任務中體會到樂趣,真心熱愛這個職業的“大國工匠”。所以,真正成功的中專職業教育應該是和而不同的,即允許學生在所選專業范圍內,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自己的學習側重點。當然,由于計算機專業的技術性,這個專業必須要有大量的實踐課,這是無法改變的,但也應該允許一定范圍內的個人選擇,選擇做自己喜歡的網站,選擇做自己喜歡的軟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