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潤程

糖尿病是常見的代謝紊亂性疾病,通常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活性異常使得人體血糖異常升高,導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出現失衡,對人體的危害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神經、腎臟等組織器官,若不及時治療,會增加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癥、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病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應著重于減輕臨床癥狀及控制血糖水平,并借助飲食、體育鍛煉等干預方式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臨床常見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包括有格列齊特、二甲雙胍緩釋片、胰島素、阿卡波糖等。其中,胰島素是使用最早、歷史最長的降糖藥。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及藥物種類的不斷創新,為提高使用胰島素的安全性及便利性,臨床已陸續研發出各種各樣的胰島素。雖然它們作用原理相同,但時效不同,通常可分為超短效、短效、中效、長效、超長效、預混等。
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具有以下特點:(1)對葡萄糖成分作用極大,能加速其在組織細胞中的分解與利用,有效治療血糖偏高。(2)能分解血液中多余的脂肪酸,調節脂肪的代謝與合成,使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防止血脂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它還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3)能刺激人體腦腺垂體激素,充分發揮其作用,借助二者相互促進與抑制的關系,調節蛋白質代謝。(4)對胰島細胞具有保護作用,通過阻斷病理過程,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雖然胰島素能發揮較好的降糖效果,但仍然有部分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時未明確注意事項,導致療效不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注射部位。由于胰島素種類多種多樣,選擇注射部位也會不一樣。臨床上,常見的注射部位有腹部、手臂外側、大腿前側、大腿外側、臀部等。其中,腹部吸收最快,臀部吸收最慢。要根據胰島素的種類選擇注射部位,如短效類應選擇吸收最快的腹部注射;中長效類可考慮吸收相對較慢的大腿或臀部;預混類則早晚餐前注射,晨間腹部注射能加快藥物吸收利用,以此降低血糖,晚間臀部注射能延緩藥物吸收速度,減少夜間發生低血糖的風險。不同癥狀及疾病階段的糖尿病患者,其胰島素水平及敏感性也會有差異性,所以,患者在選擇胰島素種類和劑量的同時,還應明確其相關注意事項,調控適合每位患者的注射部位及注射劑量,以提高療效,減少低血糖發生。長期注射同一部位容易導致該部位出現皮下脂肪增生,影響后期注射效率。因此,建議患者在注射胰島素時,要有針對性、計劃地輪轉注射部位。另外,注射力度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適當調整,如對于虛弱年老的患者,因常合并其他基礎疾病,機體各項功能較弱,無法接受完全注入量;且皮膚皺紋多,需要采取傾斜角度注入。
在醫院內,患者能通過醫護人員的指導及督促完成治療;但對于出院居家治療的患者,由于缺少醫護陪同,對注射不了解,導致操作不規范,極易造成注射疼痛、傷口出血、漏液、結節等不良事件發生。因此,醫護人員應告知患者如何調整胰島素注射方式,掌握正確的注射類型,熟悉相關技巧。以下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事項:
(1)按照胰島素使用書或遵醫囑說明,確保胰島素專用注射器或胰島素筆使用正常、流動順暢,使用時能借助旋轉旋鈕調整所需的藥物劑量;患者在治療期間,還應定期復查血糖,根據血糖結果和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在藥物裝填時,要注意針尖有無滴落,確認無誤后就可以進行注射。
(2)胰島素筆及筆芯需專人專用,切忌與其他患者分享使用。遵守針頭“一針一換”的原則,禁止重復使用,使用過的針頭要立即丟棄,因為多次使用不僅會導致針尖變鈍,加劇傷口疼痛,而且伴有感染風險;不使用時一定要蓋上針帽,并要按要求擺放,以免空氣或污染物進入,防止皮膚感染。
(3)選用超細超短型針頭,注射前30 mim將胰島素從冰箱取出,待接近室溫后,確認空氣排空;完成消毒工作后,準備乙醇棉球,核對胰島素種類、規格等。如果是中效或長效類,需要在手心之間來回搖晃,直至產生白色混懸液為止,確保藥液充分混勻;然后使用乙醇棉球擦拭瓶塞處,注射器垂直抽取與所需藥物等量的空氣注入瓶;翻轉瓶身,用右手抽取胰島素;將注射器中的空氣排空,選擇所需要注射的部位(需避開皮下脂肪增生、脂肪萎縮、瘀斑),使用乙醇棉球消毒(消毒直徑約5 cm左右,切記不要重復擦拭消毒過的部位,以免交叉感染),將劑量旋鈕旋至所需胰島素量刻度;待皮膚干燥后,用大拇指、食指將注射部位皮膚捏起(若為臀部注射,無須捏皮),另一只手將針頭以45°刺入;待針頭完全插入皮膚后,即可推注藥液,這時可放松捏起的皮膚,然后慢慢停留10 s并緩慢退出(保證進針快、拔針快、推藥慢),這樣做可以讓胰島素更好地分散,提高其藥物利用率;最后,用干棉球按壓注射部位2 min。
(4)正確保存胰島素。對于未開封的胰島素,應存于冰箱冷藏室(里層門),若沒有冰箱則可放置在陰涼處或空暖瓶中,但時間最好不要超過6周;已開封的胰島素需要存放在陰涼處,同時避免陽光直射和反復震蕩,貯存時間不要超過1個月。在低溫環境中,還需要在使用前預熱,以免液體溫度過低引發注射時的不適感。
(5)若血糖恢復穩定,可詢問醫生是否能停用胰島素。此外,患者也不必擔心長期注射胰島素是否會藥物上癮。
患者除了要正確注射胰島素外,治療期間醫護人員還應根據患者整體情況制定其他干預對策,讓患者認識到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并指導其合理規范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不僅有益于控制體重,還能調節血糖;對于有用藥禁忌證或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還應警惕降糖藥是否會誘發低血糖和休克,一旦出現,需要立即補充葡萄糖,如口服糖水或靜注葡萄糖;定期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幫助其掌握糖尿病治療的知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