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欣欣

急診科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較危急,且變化非常快,需要在短時間內獲得救治,以挽救患者生命。而開展優質的急診護理,充分利用現有護理資源,能夠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防范護理糾紛,提高急診科護理的滿意程度。目前,急診科的護理模式主要分為癥狀護理和疾病護理兩種類型。
急診科室護理的主要流程
循證護理
檢索國內外的相關文獻,開展循證護理研究,并基于患者的相關情況,組織臨床醫師、高年資護理人員對癥狀進行評估,確定好不同癥狀的綜合護理程序;依據分析結果,對所有的護理人員開展培訓,并按照日常考試培訓的成績編制班組,提高護理人員之間配合的流暢程度。
體位護理
給予患者合適的體位,如重度失血患者需要抬高出血的肢體;有卒中風險的患者需要將其放平并觀察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定期匯報和記錄,并將短時間內的變化情況作為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記錄在案,告知主管醫生。
急診搶救護理
建立靜脈通道,快速保障患者電解質平衡,通過輸液以及運用各種止血藥物,減少危及生命體征的出現,同時要密切監測尿量。如果患者在6 h內出現了不排尿的情況,需要將其作為獨立的風險因素上報。如果患者被貓狗咬傷,傷口流血不多的情況下,不急于止血。因為流出的血液可以將殘留在傷口的貓狗的唾液一并帶走。對于滲血的傷口,盡量從近心端(傷口離心臟近的位置)擠壓傷口出血,利于排除殘留的唾液。用肥皂水或者等滲鹽水反復沖洗,用干紗布或干凈布料蘸干傷口;再用70%酒精或碘酒消毒傷口和周圍的皮膚。如果現場找不到酒精或碘酒,可以用白酒替代。傷口較深,更應反復沖洗、消毒,還需用3%過氧化氫(雙氧水)沖洗,必要的情況下,擴大傷口,不縫合,利于引流。傷口處理后,盡快到醫院或衛生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如果患者燒燙傷:燒傷在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是常見的損傷。由熱力所引起的組織損傷都稱為燒傷。如火焰、熱液體、熱蒸汽、熱金屬等,也包括電燒傷和化學燒傷。
現場急救:(1)迅速離開熱源。如果是火焰,傷者盡快滅火,脫去燃燒的衣物,就地翻滾,如果附近有水源,用水滅火更佳。也可以用非易燃物質(棉被、毛毯)水濕覆蓋,隔絕滅火。切忌奔跑呼喊,以免蔓延火勢,燒傷頭面部、呼吸道的損傷。也不可用雙手撲打,避免燒傷。熱液浸漬的衣褲或者熱液直接燙傷身體露出的部位,立即用剪刀將衣褲剪開,用水反復沖洗,將余熱帶走。忌強行撕拉,將水皰撕破,增加感染的機會。(2)保護受傷部位。在受傷現場,盡量讓受傷創面不再受污染和損傷。用干凈的紗布和布料覆蓋上面或簡單包扎,立即送到附近醫院, 切忌在傷面上涂抹任何有顏色的藥物,不利于醫生對燒傷深度的判斷。(3)保持呼吸道通暢。火焰燒傷常伴有呼吸道受煙霧、熱力等損傷,特別注意保護呼吸道通暢。有呼吸道阻塞者,應及時氣管切開。
觀察患者呼吸阻塞情況,分析是否存在呼吸道不通暢。必要的情況下,可通過人工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保障患者呼吸平穩;之后還需要對氣管的感染、氣管插管的出血情況,以及插管后患者的血氧飽和程度等相關因素進行監測。
心理護理
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急診科相關檢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當患者出現抵觸情緒時,更要耐心進行溝通,必要時陪同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做好指導和健康教育工作。
針對性護理
對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等,防止肺部感染、褥瘡、尿路感染等并發癥,提高綜合救治成功率。開展有效的心理護理,醫護人員需及時與患者溝通,疏導其的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耐心向患者講解急診護理方法,鼓勵其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治療。此外,要充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醒患者改變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環境護理
盡可能營造一個患者熟悉的住院環境,以安靜、整潔、溫馨為主,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及時通風換氣,避免患者由于嚴重疼痛或環境過于嘈雜導致情緒不穩。
疼痛護理
大多數急診患者會出現劇烈持續性的疼痛,如心梗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的胸骨疼痛。對于這類患者,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給予低流量吸氧消炎,以及合適的體位護理等,盡可能緩解患者由于心理緊張造成炎性介質分泌。必要時,通過VAS視覺評分法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嚴重的可給予適量止痛藥以緩解疼痛。
急診科疾病護理的發展方向
急診科建設方向
大多數患者由于危急癥狀而來到醫院急診科,在就診過程當中癥狀還會發現一系列的變化,如代謝功能異常、臟器功能紊亂,或身體形態結構發生改變。患者及家屬應該早期識別和觀察臨床癥狀的改變,及時準確進行判斷。患者不能夠被動配合醫護人員完成護理流程,而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急診科的護理人員從事的工作相對于其他科室更具高風險性,強度也更高,這需要患者及家屬更多的理解和配合。醫護人員要及時掌握患者癥狀變化情況,快速識別癥狀的類別,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環境。
急診護理注意事項
大多數急診患者的癥狀多樣,護理難度大,因此,開展急診護理需要突破目前護理方式的局限性,按照更加靈活的理念去理解護理流程。在患者進入急診室后,護理人員要開展一般生命體征觀察,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了解病情和病史,并及時聯系醫生;同時要安撫患者的情緒,輔助醫生做好搶救。
急診護理的主要流程
當前,我國急診流程主要是在搶救室和就診室。患者在進入急診科后,如為危重癥一般進入搶救室,非危重癥患者則會被安排在就診室,兩個科室共同協力合作完成對患者的救治。但是,搶救室和就診室卻有著不同的護理邏輯。在就診室,醫生會詢問有關患者的問題。家屬在這種情況下不要緊張、焦慮,要理解醫護人員的操作;同時做好相關準備,及時整理與患者癥狀相關的問題,方便醫護人員在詢問時能夠對答如流,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在疫情蔓延的當下,患者和家屬進入急診科室前,需檢測核酸,下載醫院提供的急診APP完成流程的預習,主動配合醫療過程。改變完全依賴醫護人員的心態,但也不要過于緊張而催促,要為醫護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患者本人也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于一些早期的癥狀要有識別能力,并及時向醫護人員反饋,提高救治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