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琳 董叢



摘要:目的 探究對臨床免疫檢驗過程中實行優化質量控制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6例參與臨床免疫檢驗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檢驗時間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8例)與觀察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質量管理方法,觀察組采用優化質量管理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相關變異指數、檢驗準確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各項臨床免疫檢驗陽性檢出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相關變異指數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檢驗準確率、臨床免疫檢驗陽性檢出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臨床免疫檢驗實行優化質量控制,能有效降低臨床變異指數,提升檢驗準確率,提高檢驗滿意度,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臨床免疫檢驗陽性檢出率。
關鍵詞:臨床免疫檢驗;優質質量控制;檢驗準確率;檢驗滿意度
臨床免疫檢驗能為患者治療工作進一步開展提供依據[1]。但臨床免疫檢驗屬于較為復雜的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常見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包括檢驗人員的檢驗能力、技術掌握情況、環境因素、患者配合程度等[2]。為了提升患者免疫檢驗效果,減少檢驗中不良事件的發生,檢驗科應采取較為有效的檢驗質量控制方式、優質質量控制方式優化質量,引導檢驗人員更加關注檢驗細節,堅持以人為本,保障臨床免疫檢驗準確性[3]。本研究旨在探討對臨床免疫檢驗過程中實行優化質量控制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6例參與臨床免疫檢驗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檢驗時間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8例)與觀察組(38例)。對照組男19例,女19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45.64±3.44)歲。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29~73歲,平均年齡(45.48±3.4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于我院接受臨床免疫檢驗,對研究與檢驗工作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各項臨床資料完整且清晰可查。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進行常規質量控制
遵循臨床免疫檢驗流程對該工作進行質量管理,及時處理檢驗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檢驗工作順利完成。
1.2.2 觀察組優化質量控制
制定完善的臨床免疫檢驗制度,完善標本采集、運輸工作。提前了解檢驗內容,完善檢驗中所需儀器設備等,遵循無菌性原則。對激素類藥物檢測的標本,在采集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標本采集時間,并注重對患者體位的調整。檢驗前建立完善的檔案,對患者年齡、受檢項目等予以詳細記錄,避免采集內容混淆。根據患者檢驗內容以及標本采集具體特征制定完善且合理的標本保存方式[4~6]。例如:對溫度敏感的標本,則應將其存放于冷凍層中;血栓素等標本則應在儲存中適量添加抗凝劑。但不同的標本采集及保存方式僅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標本儲存時間。在實際檢驗中,應盡快將采集完成的標本送往檢查,避免標本出現變質,影響檢驗準確性。檢驗人員在檢驗工作開展前,應先對標本完整性予以檢查,一旦發現信息缺失或不合格標本,則應拒絕完成檢驗工作,要求重新采集標本后完成檢驗工作。
對檢驗中所需試劑以及儀器等進行嚴格質量管理。在免疫檢驗工作期間,所需設備以及試劑較多且復雜,需確保這些設備與檢驗工作標準一致。同時,在檢驗中,還應嚴格按照說明書對試劑以及設備予以操作,并嚴格遵循無菌性原則,確保檢驗工作順利開展。
對檢驗人員提供專業培訓,制定完整的培訓與考核制度,對檢驗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過程中明確檢驗工作人員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改進,指導檢驗工作人員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并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提升其自身檢驗知識以及技能。為患者講解檢驗基本流程,要求檢驗人員互相監督與交流,以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與可靠性提升。
檢驗工作完成后,對檢驗信息予以反復審核,避免漏診以及錯診的情況發生。對于檢驗結果,應做好詳細記錄,形成專業報告,并為后續免疫檢驗工作提供詳細且客觀的參考依據[7]。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相關變異指數、檢驗準確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各項疾病陽性檢出率。(1)相關變異指數:對患者括癌胚抗原、血清胰島素、甲狀腺功能、甲胎球蛋白、糖類抗原199、C肽予以比較。(2)比較兩組患者檢驗準確率以及誤診率。(3)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標本不合格、送檢事件錯誤以及條形碼不合格發生率。(4)各項疾病陽性檢出率: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抗原 - 抗體檢驗陽性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乙肝表面抗體(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核心抗體(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相關變異指數比較
觀察組癌胚抗原、血清胰島素、甲狀腺功能、甲胎球蛋白、糖類抗原199、C肽等相關變異指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檢驗準確率比較
觀察組檢驗準確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各項臨床免疫檢驗陽性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各項臨床免疫檢驗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社會環境的不斷惡化,導致多種疾病頻發,部分疾病隱匿性較強,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較大不良影響的同時導致患者難以發現疾病,延誤病情[8]。為此,完善的臨床診斷方案對患者產生的影響較大,是后續治療工作開展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影響患者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臨床免疫檢驗是較為常見的臨床診斷輔助方式,能判斷患者身體免疫能力異常情況,對于鑒別患者疾病發生情況意義顯著,能更加直觀的反應患者身體內免疫情況,輔助醫生了解患者自身免疫狀況,進而判斷患者疾病發生情況,并予以對癥下藥。與常規臨床生化檢驗方式比較,臨床免疫檢驗方式較為復雜,流程較為煩瑣,且檢驗結果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對檢出率會造成一定影響,不利于后續診斷以及治療工作開展。故在開展檢驗工作時,應關注檢驗質量,對其質量予以細致化控制與管理,盡量減少各種因素對檢驗結果造成的不良影響。
導致免疫檢驗結果受到影響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標本采集因素、環境因素、設備因素等,多種因素均可能會導致患者標本受到影響,引發不良事件。為此針對影響檢驗結果的各項因素,應對其實行優質管理干預,加強對于檢驗全程的質量控制。優質質量管理中,從檢驗前、檢驗中以及檢驗后三個階段對其進行質量管理。檢驗前,制定完善的檢驗制度,可確保檢驗流程符合檢驗需求。檢驗中密切關注各項可能影響檢驗效果的因素,以確保檢驗準確性提升。檢驗后對檢驗結果進行反復核實,以提升檢驗結果的可靠性以及準確性。優質質量管理工作開展以及實行,對于避免檢驗過程中發生檢驗失誤的情況意義顯著,同時能為診療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臨床相關變異指數較低、檢驗準確率較高、檢驗滿意度較高、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各項臨床免疫檢驗陽性檢出率較高。說明在臨床免疫檢驗過程中,實行優質質量管理,管理效果較佳,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檢驗效果,并能確保檢驗工作符合臨床診療效果。其原因與優質質量管理中管理工作人員綜合素養較高,具備較為專業的檢驗方式,并能以較為優質的流程開展檢驗工作。同時在臨床檢驗過程中,還能不斷對檢驗過程予以調整,及時發現檢驗過程中可能影響檢驗結果的問題,并對其予以針對性干預,減少操作中誤差情況的發生,并提升臨床免疫檢驗水平。
綜上所述,對臨床免疫檢驗中實行優質質量管理方式,能顯著降低患者相關變異指數、提升檢驗準確率、提高檢驗滿意度、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各項臨床免疫檢驗陽性檢出率,故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何慧.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對檢驗結果可靠性和準確性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8):105-107.
[2] 鄧濤.對帶狀皰疹患者實施臨床免疫檢驗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J].系統醫學,2021,6(22):57-59,64.
[3] 馬偉剛.溶血標本在應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HIV抗體時對檢測結果的影響[J].臨床研究,2022,30(9):125-128.
[4] 王鈺瑩,余麗梅.制備人羊膜間充質干細胞制劑與質量控制過程中關鍵問題的思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2,26(25):4016-4021.
[5] 張艷芳,呂虹,邵春青,等.89例自身免疫性腦炎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2,43(6):692-694,700.
[6] 劉冰,王夢瑩,肖志良,等.重組人鼠嵌合抗CD20單克隆抗體N糖譜的定性及定量分析[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22,35(3):289-292.
[7] 王小梅.評估免疫組化染色對臨床病理技術質量控制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5):187-188.
[8] 張麗艷,元琳.品管圈在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控制應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讀,2022(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