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高度肯定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重大成就,宣示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同時,恰如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所強調,常懷遠慮、居安思危,“腐敗是黨長期執政的最大威脅,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由此,立足黨長期執政地位的不斷鞏固、面向黨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可持續發展、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反腐敗斗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在路上。
“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為什么人的問題,一直都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之所以以更加主動的歷史自覺、更加篤定的責任擔當、更加鮮明的政治態度、更加深厚的人民情懷,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反腐敗斗爭為重要抓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就是因為腐敗引致的直接后果,便是讓黨和人民隔離開來、對立起來,最終使黨失去民心擁護、民意支持、民眾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可以說,黨百年奮斗取得的重大成就既是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自立自強、守正創新的結果,也與億萬人民緊緊簇擁在黨的周圍,聽黨話、跟黨走,在黨的領導下發憤圖強、攻堅克難、勇毅前行有著莫大的關聯。因此,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始終視人民為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共和國的堅實根基,就決定了反腐敗斗爭不能、也不應該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必須勵精圖治、再接再厲,善始善終、久久為功,奮力實現黨內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海晏河清。
以權力謀私,以權力在手的影響力謀私,是腐敗最直觀的體現、最突出的表現。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就務必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幸福,而不能為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所利用。一方面,正如《決議》指出,“依紀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才能使一切權力不能任性,任何權力都不能私用。另一方面,一旦出現以權謀私的行為與現象,一以貫之地以零容忍的態度強力懲治懲處,才能形成廣泛而深遠的震懾效應,讓不敢腐敗、不能腐敗成為常態,進而實現不想腐敗的高度自覺。
作風問題非小事,大腐敗大都由不良小作風蔓延、擴張、演變、升級而來。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就必須“抓大不放小”、“兩手都要硬”,既懲治人民群眾反應強烈的腐敗問題,也不放過一有可能就變異為腐敗的作風問題。只有以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抓手,推動作風建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才能防患未然,消禍未萌。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腐敗現象的感觸是最為敏銳的、對腐敗帶來危害的感受是最為強烈的。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就必須踐行群眾路線,依靠群眾構筑反腐敗斗爭的“天羅地網”。一方面,要充分發動群眾,勇于同一切腐敗行為與現象作堅決斗爭,切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甘當“老好人”,甚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實踐表明,正是借助群眾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才有一大批“老虎”跌落神壇,身陷囹圄,及時地挽回黨和國家、人民的損失。另一方面,依靠群眾進行反腐敗斗爭,應該及時回應群眾的呼聲,切實做到群眾哪里不滿意、對哪一人反應最強烈,就從哪里深挖、從哪一人身上開刀。如此才能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必勝信心,也才能推動反腐敗斗爭不斷走向深入。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腐敗與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奮斗目標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無論確保黨的執政地位歷久彌堅、堅如磐石,還是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及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決定了反腐敗斗爭必將貫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過程。必須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高度清醒,繼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勠力同一切腐敗行為與現象作斗爭。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這是過去我們黨為什么能夠成功的重要經驗、重要法寶,也是未來我們黨能夠繼續成功的制勝秘訣、不敗根本。
366850190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