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振江
作為一部“全景式、史詩性”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電影《跨過鴨綠江》把我們帶回那段高揚理想、充滿激情的歷史歲月。透過銀幕,疾風烈火,碧血丹心,光影交錯間,中國人民團結一心、不畏強權,敢于戰斗、勇于勝利,維護世界和平與家國安寧的崇高精神,震撼展現,氣貫長虹。
電影《跨過鴨綠江》統攬戰爭始末和來龍去脈,反映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全局和全過程,在國產影片中第一次全面展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之后進行的五大戰役。該片著眼國際局勢,從毛澤東主席、黨中央對出兵與否的利弊權衡,到彭德懷司令掛帥出征;從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之后每次戰役是如何組織的,到將帥的運籌帷幄、部隊的運動穿插;從志愿軍克服極端嚴寒天氣,到面對美軍先進武器的強大火力,影片表現了我軍最高統帥和高級指揮員把控全局、部署戰役、實施作戰的全過程,展現出大格局磅礴氣勢以及志愿軍在戰術運用上出奇制勝、以弱勝強的軍事智慧和能力。
整部影片猶如一本“影像”歷史,具有極強的歷史縱深感和現場還原感。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目光如炬、神態堅定,方寸之間彰顯大將運籌帷幄的謀略和底氣,密切關注著朝鮮戰場的每一項戰報。志愿軍三位軍長戰場指揮、知難而上的剛毅神態也在影片中生動展現。同時,鏡頭還深情致敬了不容忘卻的英雄們:抱著炸藥包沖向敵群的特級英雄楊根思;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口的特級英雄黃繼光;烈火燒身也不暴露目標的一級英雄邱少云;以石頭充饑死守陣地、率領全團浴血奮戰,打出志愿軍軍威的戰斗猛將范天恩,展示出一線戰場的極度殘酷,彰顯出革命先輩“人生無處不青山”的偉大品質。
這部影片從彭總臨危受命始,到他在停戰協定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終,再現了這場戰爭的全貌,大氣磅礴,細節逼真,直面歷史,震撼人心。觀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國際格局的波云詭譎、一線戰場的慘烈恢弘、復雜戰事的瞬息萬變,更能感受到我軍應變之迅速、應對之從容,經歷了殘酷戰斗的戰士們哪怕犧牲,也要高傲地聳立在自己的陣地上,為身后的祖國和人民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鐵血長城!感天動地的英雄群像,深深震撼著無數觀眾。
革命歷史題材是影視創作的重要領域,涌現了許多優秀作品。以真實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為題材進行的創作,受真人真事的限制,虛構空間比較小,需要藝術家有把握歷史并把歷史轉化為藝術的功力。如何使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產生強烈的藝術吸引力,是一種挑戰。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首部故事片電影,《跨過鴨綠江》在堅持歷史縱深、國際視野、美學品格、史詩風范的基礎上,優化內容、打磨細節,基于歷史背景與事實,強化有利于調動觀眾情緒的故事場景,在追求史實性的基點上展現藝術的表達力,力求達到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平衡與交融。
《跨過鴨綠江》在諸多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創新,使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審美品格呈現新的可能與提升。影片突出最具典型意義的事件,多線條有機推進,表現新中國建立之初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必然性與道德正義性,具有宏闊的視野與高遠的品格。以黨中央的分析決策為主線,勾勒國際時局的變化及應對的策略;以朝鮮戰場的進程為時間線,描述抗美援朝戰爭的大致過程;以多個國家的反應為輔助線,反襯中央決策的正確與朝鮮戰場的變化。

尤其是選擇能夠表現戰爭本質且獨特的事件完成敘述,既有激烈的陣地攻防,也有長途埋伏的突然襲擊,還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等,都極為生動地表現了戰爭形態的豐富性、多樣性,使觀眾總是處于審美的新鮮感受中。塑造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是對作品審美品格的檢驗。作品根據不同人物的年齡、身份、經歷表現他們的個性,使人物形象成為個性鮮明的“這一個”。如毛澤東,既表現他高瞻遠矚、決勝千里的領袖風范,也表現他情感世界的豐實。彭德懷沉穩練達、指揮若定,但在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痛心疾首,潸然淚下。
人們把抗美援朝看作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新中國一窮二白,武器裝備落后,靠什么贏得勝利?這部影片給出了答案:靠民心士氣,靠民族精神,靠翻身做主人的人民大眾保家衛國的決心,靠中華民族站起來后民族尊嚴、民族自信心的覺醒。一句話,靠中華民族迸發出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凝聚起來的力量。這部電影使觀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雄赳赳,氣昂昂”,真實的歷史人物構成了影片的英雄譜,每一位烈士的生命都是一座捍衛和平的紀念碑。
《跨過鴨綠江》啟示我們: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通過霸凌手段把他們的意志強加給中國、改變中國的前進方向、阻撓中國人民為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些在極其艱苦的戰爭條件下進行了英勇戰斗的志愿軍戰士,即使時光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依然值得我們為之動容為英雄故事而歌而泣。他們值得今天生活在和平與幸福中的所有中國人記住:我們這個民族曾有過如此優秀的兒女,我們這支軍隊曾有過如此不屈的精神。
文藝如何表現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衰敗到復興的偉大轉變,《跨過鴨綠江》帶來了有益的啟示,這就是正確的歷史觀,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創作史詩的眼界和格局。《跨過鴨綠江》把歷史從時光的隧道中重現出來,在紛飛的塵埃中閃耀動人的光芒。這種崇高之美,讓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偉大精神與價值理念不斷升華,它不僅屬于銀幕上的藝術,更屬于我們行進中的現實與美好的未來。
35655019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