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鵬?許青?厲文斌



摘? 要:目的? 比較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給予甲狀腺全切術與次全切術治療對手術指標及甲狀腺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五蓮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成A組與B組,每組35例。B組采用甲狀腺全切術治療,A組采用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甲狀腺功能、創傷應激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A組患者手術時間、拔管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術中出血量、鎮痛藥物用量少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T3)水平均降低,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均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FT3、FT4、TT3水平均低于B組,TSH水平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白細胞(WBC)、C反應蛋白(CRP)水平均提高,血鈣水平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患者WBC、CRP、血鈣水平與B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給予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改善甲狀腺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甲狀腺全切術;甲狀腺次全切術;甲狀腺多發結節;手術指標;甲狀腺功能
中圖分類號:R6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009-8011(2022)-5-00-04
甲狀腺多發結節屬于甲狀腺疾病的一種,結節多良性,以喉部異物感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結節周圍疼痛,該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微量元素缺失、原發性甲狀腺腫大、炎癥等因素密切相關,對周圍組織正常功能運轉造成較大阻礙。該病雖大多為良性,但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導致頸部水腫的發生,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一系列并發癥,嚴重時甚至引發甲狀腺癌變,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甲狀腺全切術是治療甲狀腺結節的常用方法,能夠有效將病灶去除,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且復發率較低,但該方法創傷性較大,術后恢復較慢,還會對甲狀腺功能產生影響,容易造成各種并發癥,如甲狀旁腺、喉上神經、喉返神經損傷等,導致患者在術后出現低鈣、咳嗆、聲音嘶啞及抽搐等癥狀,且對機體刺激性較強,不利于患者恢復。同時,由于患者全部甲狀腺均被切除,需使用甲狀腺替代藥物彌補甲狀腺功能缺失,不僅降低患者的生命質量,也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3]。甲狀腺次全切術也是治療甲狀腺多發結節的方法之一,不僅能夠將病灶去除,還可降低手術創傷、減輕對甲狀腺功能的影響,而且甲狀腺次全切手術是將患者病變部分甲狀腺切除,而非全部,可將甲狀腺包膜與背側腺體充分保留,減小手術創傷性,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從而改善手術相關指標,減少鎮痛藥物使用量,促進患者康復[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給予甲狀腺全切術與次全切術治療對手術指標及甲狀腺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五蓮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成A組與B組,每組35例。B組采用甲狀腺全切術治療,A組采用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A組患者中,男15例,女20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8.87±7.4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3.12±0.73)年。B組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年齡30~59歲,平均年齡(48.79±7.40)歲;病程7個月~5年,平均病程(3.20±0.7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甲狀腺協會(ATA)成人甲狀腺結節與分化型甲狀腺癌指南》[5]中的診斷標準,均經X線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甲狀腺多發結節;②認知及語言溝通無障礙,能夠配合治療;③符合手術指征;④臨床資料完整,且患者自愿參加。
排除標準:①存在明顯手術禁忌證者;②存在甲狀腺手術史者;③凝血功能或免疫功能障礙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全身嚴重感染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找到患者胸鎖上1 cm位置,在此部位做一條弧形切口,對皮膚及皮下組織進行逐層分離,直至甲狀腺處。
B組患者采用甲狀腺全切術治療。使用目鏡顯微鏡進行觀察,將甲狀腺動脈主干及其前支分離,結扎并切斷前支,再切開懸韌帶,將甲狀腺上極向上提起,露出血管,置于背側后方,找到甲狀腺組織,分離甲狀腺旁腺,再將甲狀腺葉切除,進行止血處理后縫合切口。
A組患者采用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將甲狀腺動脈前支與甲狀腺上動脈主干進行分離,切斷前支,分離懸韌帶,將腺體上極向上提起,使上極血管充分暴露,分離周圍組織,暴露甲狀腺,根據患者病灶部位的不同實施切除,注意在切除甲狀腺的過程中將兩側上極、下級血管及后被膜進行保留,避免損傷喉反神經。止血、縫合,術畢。
1.4? 觀察指標
手術指標。分析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拔管時間、切口長度、鎮痛藥物用量。
甲狀腺功能。術前及術后1個月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將離心機轉速設置為1500 r/min,時間設置為15 min,離心后將上層清液取出,置于-70 ℃冰箱內冷藏、待檢。采用電化學發光法(試劑由美國拜耳公司提供)對血清中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促甲狀腺激素(TSH)及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T3)水平進行測定。
創傷應激指標。在手術前后分別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生產企業: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型號:LH75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企業: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型號:AU5800型)檢測患者體內白細胞(WBC)、血鈣、C反應蛋白(CRP)水平。
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甲狀旁腺損傷、喉返神經損傷、甲狀腺功能減退。并發癥發生率=(甲狀旁腺損傷+喉返神經損傷+甲狀腺功能減退)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A組患者手術時間、拔管時間、切口長度短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術中出血量、鎮痛藥物用量少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FT3、FT4、TSH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FT3、FT4、TT3水平均降低,TSH水平均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FT3、FT4、TT3水平均低于B組,TSH水平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創傷應激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WBC、CRP、血鈣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WBC、CRP水平均較術前提高,血鈣水平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患者WBC、CRP、血鈣水平與B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甲狀腺多發結節具有較高發病率,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甲狀腺疾病類型之一[6-7]。甲狀腺多發結節會導致局部組織出現缺血狀況,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進一步惡化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8-9]。
臨床通常采用手術方式控制甲狀腺多發結節病情發展,包括全切術與次全切術。全切術通過將患者全部甲狀腺進行切除以達到緩解臨床癥狀的目的,可有效清除所有病灶部位,防止出現遺漏現象[10-11]。研究[12-13]發現,甲狀腺全切術雖然可對病灶組織進行徹底清除,但易損傷其他正常組織。甲狀腺次全切手術可在切除病灶部位的同時,將部分甲狀腺進行保留,使甲狀腺基本功能得以維持,避免損傷周圍組織[14-15]。本研究中,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拔管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B組,術中出血量、鎮痛藥物用量更少。
甲狀腺功能是判斷甲狀腺手術效果的重要指標,TSH具有促進甲狀腺生長的作用,由腦垂體分泌,當甲狀腺功能衰退時,其水平會呈現過高狀態,而甲狀腺功能亢進則會導致TSH過低[16-17]。此外,FT3與FT4也是反映甲狀腺功能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A組患者的FT3、FT4水平均低于B組,TSH水平高于B組,究其原因,甲狀腺次全切手術可將部分正常甲狀腺體保留,減小對器官組織功能的損傷,從而維持甲狀腺基本功能[18]。本研究中,A組患者的WBC、CRP、血鈣水平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是手術不可避免地對機體產生一定刺激,引起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導致其WBC、CRP、血鈣水平發生變化,嚴重時甚至引起低鉀癥,甲狀腺全切術與次全切術雖然在手術創口大小上存在一定差異,但差別不大,因此創傷應激性無明顯差別。此外,A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B組,說明甲狀腺次全切手術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與全切術相比,甲狀腺次全切術應用于甲狀腺多發結節治療中,能夠減少手術出血量及鎮痛藥物用量,有助于患者恢復,預防術后并發癥發生,改善甲狀腺功能,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周立榮,陳葉君.甲狀腺全切術治療甲狀腺多發結節的療效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20,25(6):1091-1092.
[2]周東懷,張瑞廣,廖斌,等.甲狀腺全切除術與次全切除術在雙側甲狀腺多發結節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 11(20):17-19.
[3]劉軒,王斌,郭春鵬,等.甲狀腺全切術治療甲狀腺多發結節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27):114-116.
[4]張凱,劉鋼.兩種不同手術方式對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圍手術期指標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2):45-49.
[5]李小毅,張波,林巖松.成人甲狀腺結節與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2015年美國甲狀腺協會)解讀[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52(4):309-315.
[6]祝琴,李遠平,張強,等.甲狀腺多發良性結節的全切與次全切療效分析及術后激素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6):54-55,57.
[7]劉進紅,盧小糧,劉超.甲狀腺全切術及甲狀腺次全切術在甲狀腺多發結節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8,27(2):87-90.
[8]王乃金,應浩杰,史進,等.甲狀腺全切術與次全切術治療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效果對比分析[J].河北醫學,2019,25(8): 1368-1371.
[9]陳海波,李與勇,梁郁然.甲狀腺全切術與次全切術治療甲狀腺多發結節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21,28(4):473-474.
[10]梁運球.患側甲狀腺全切術聯合對側甲狀腺大部切除術治療復發性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21,19(15):67-68.
[11]高翔宇,孫彥申,吳海洋.甲狀腺腺葉全切術對甲狀腺結節患者術后康復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療,2021,40(15):57-59.
[12]金鑫,夏景順.甲狀腺全切除術與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效果比較[J].河南醫學研究,2021,30(4):673-675.
[13]武曉娜.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及其甲狀腺相關激素變化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4):581-583.
[14]郭新忠,王哲理,云利峰.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效果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21,53(6):742-743.
[15]劉強,石海燕.探討手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合并甲狀腺癌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21,36(3):124-126.
[16]朱錚,喬國勇,劉宏遠.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臨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1(15):168-169.
[17]陳銳.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療效[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4):73-76.
[18]王英森.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在甲狀腺結節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8):1173-1174.
130050051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