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尚梅


摘? 要:目的? 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注射部位異常反應的觀察與護理。方法 選擇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山東省平邑縣人民醫院接受卡介苗接種的新生兒60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針對性護理。對比兩組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注射部位發生異常反應的情況以及患者家屬對護理干預方案的滿意度情況。結果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總注射部位異常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屬對接種的護理人員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異常反應,可在注射前加強預防,注射后強化觀察,盡可能降低異常反應發生率。且一旦出現異常反應,應早期發現、及時干預,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促進患兒恢復。
關鍵詞:卡介苗接種;新生兒;注射部位異常反應;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5-0-03
卡介苗接種是目前臨床預防兒童結核病發生的主要措施,接種后能夠對結核病產生預防作用,是當前臨床預防結核病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1]。卡介苗是將牛型結核桿菌活菌經人工減毒制成的疫苗,接種后能夠在兒童體內產生特異性細胞免疫,使兒童獲得對抗結核病的免疫力,提高兒童的抵抗力,降低結核性腦膜炎以及兒童粟粒性肺結核的發生概率[2-3]。該疫苗的適用對象為結核菌素試驗陰性兒童或4歲以下兒童,于接種后促進兒童機體產生抗體,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與結核病患者或攜帶者接觸過程中,能夠有效免疫疾病,對兒童健康及未來成長均具備正向影響作用。該疫苗已有近百年的接種史,經多年臨床實踐印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故現臨床多會對新生兒開展注射[4]。但經臨床研究發現,部分新生兒在接種該疫苗后會出現接種部位膿腫、淋巴結炎等不良反應,影響新生兒疫苗接種耐受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干擾疫苗接種效果,阻礙其疾病防疫作用發揮[5]。為探究解決方案以提高接種質量,針對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山東省平邑縣人民醫院接受卡介苗接種的600例新生兒接種情況進行跟蹤記錄,并將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山東省平邑縣人民醫院接受卡介苗接種的新生兒60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針對性護理。對照組中男165例,女135例;年齡3 h~28 d,平均年齡(8.01±0.22)d;體質量2.5~4.6 kg,平均體質量(3.09±0.23)kg;觀察組中男168例,女132例;年齡3 h~28 d,平均年齡(8.02±0.21)d;體質量2.5~4.6 kg,平均體質量(3.11±0.24)kg。兩組新生兒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本研究在山東省平邑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開展,新生兒家屬均自愿參與研究,對治療方案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新生兒生命體征平穩;②具備卡介苗接種適應證[6],即正常出生、體質量在2.5 kg以上的健康嬰兒;③結核素試驗陽性或之前未接種過卡介苗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先天畸形或發育異常者;③存在卡介苗接種禁忌證(體質量不足2.5 kg,伴有先天免疫缺陷,存在發熱癥狀,早產兒)者;④合并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者;⑤有結核病接觸史者。
1.3? 方法
所有新生兒接受相同的卡介苗接種方式,即皮內注射,對患兒上臂三角肌外下緣部進行消毒,使用0.1 mL無菌注射器將稀釋后的0.1 mL卡介苗(生產企業: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國藥準字S20013057)進行注射。
對照組新生兒接受常規護理,即注射前對家屬做好健康宣教,包括接種方式、接種目的以及接種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對應的解決措施等。在家屬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準備接種,接種前做好三查七對工作,做好皮膚消毒工作,應嚴格按照注射流程操作,注射過程輕柔緩慢,注射后禁止按壓,以防藥液被擠出,同時叮囑家屬相關注意事項。
觀察組接受針對性護理。具體方案為:為接種者提供溫馨的接種環境,降低接種室內噪音、燈光等刺激,可將色彩鮮明的卡通動漫畫放置在室內明顯的地方。強化對接種人員的技能培訓,定期舉辦卡介苗接種相關知識講座,提高接種人員對該疫苗的認知度,使其能夠清晰了解卡介苗的接種禁忌。開展實操培訓,讓接種者正確掌握規范的接種過程,以防注射到皮下、注射深度過大或注射過量的情況出現。注射時,進針角度<10°,針尖斜面朝上,盡可能淺的置入到皮內,將針孔斜面放置在表皮下。將針頭用左手拇指做好固定,將疫苗緩慢注入,以注射處出現一個6~8 mm的圓形皮丘為宜。順時針旋轉針管90°后將針頭退出,防止藥液外溢。同時需要注意,在疫苗配置過程中,應充分搖勻疫苗,按標準做好稀釋工作。靜置1 min,使藥物充分溶解,輕輕搖動安瓿,使藥液充分混勻,保障藥液濃度。同時叮囑家長在接種后的1 d內增加新生兒飲水量,促進體內代謝,預防體溫升高情況的出現,定時測量兒童體溫,明確其有無異常變化,如有異常發熱情況,及時就診,行臨床干預,以維護新生兒機體健康及疫苗接種安全性。為其穿戴寬松、舒適、干凈的衣服,降低對皮膚的刺激,以防其發生抓撓,提高新生兒體感舒適度,促進其恢復。如需給其洗澡,則避免注射部位被洗澡水弄濕,也要避免家長的手部觸碰到注射部位,預防細菌感染發生。如小兒在接種后出現暈針情況,應將其體位調整為平臥位,降低其頭部位置,給予其適量服用熱糖水,并做好保暖措施,觀察其反應有無好轉,預防過敏性休克發生。如小兒出現哭叫、煩躁不安等躁動癥狀,可給予其適量飲用白開水,提高尿布的更換次數,為其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觀察其躁動癥狀有無緩解,如緩解則無需給予過多處理。如加重,則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處置。如患兒接種處出現破潰流膿,可通過無菌棉簽對破潰處進行擦拭后進行消毒,嚴重者可用無菌紗布包裹,嚴禁擠壓創口。待破潰處結痂后,應叮囑患兒家屬做好對患兒的監護,管控患兒肢體運動范圍,以防患兒因創口瘙癢而發生抓撓,導致結痂被動脫落,引發病情加重或反復發作,同時防控創口感染情況,避免傷口產生瘢痕,影響新生兒外觀。
1.4?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注射部位異常反應發生情況。異常反應包括:發熱、淋巴結腫大、接種處膿腫(長期未能治愈)、接種處潰瘍。總注射部位異常反應率=[發熱+淋巴結腫大+接種處膿腫(長期未能治愈)+接種處潰瘍]例數/總例數×100%。
②對比兩組新生兒家屬對接種的護理人員滿意度。滿意度評定依據為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包括護理人員對接種適應證、禁忌證的闡述清楚程度,接種者的接種過程熟練度等內容。問卷滿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描述,用字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x±s)描述,組間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接種卡介苗后注射部位異常反應發生率比較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總注射部位異常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家屬對接種的護理人員滿意度比較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家屬對接種的護理人員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結核病具有感染率高、傳染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屬于我國重點防治疾病[7]。目前我國對該疾病的防控措施為給新生兒進行卡介苗接種[8]。經多年臨床驗證表明,卡介苗的接種具有較高的安全性[9]。但受其本身的生物特性影響,接種期間會因人體免疫功能不同而產生個體差異。加之接種的群體機體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全,疫苗接種后,易對其機體生理功能及皮膚組織產生刺激,故其在接種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更高,從而產生接種處潰瘍、淋巴結腫大等情況[10]。因此,為了提高新生兒接種安全度,需探究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注射部位會出現何種不良反應,并分析造成此種注射部位異常反應的原因,進而制訂相應的解決方案。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300例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進行觀察發現,有42例新生兒出現異常反應。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總注射部位異常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屬對接種的護理人員的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進而表明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的實施有效降低了接種后注射部位異常反應發生率,提高了新生兒家屬對接種的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與鐘麗梅[11]提出的觀點一致,具有較高的可依據性。結合本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被接種者的年齡以及身體狀況、超量接種、皮內注射或注射過深、疫苗未充分搖勻是造成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出現異常反應的主要原因[12]。其中,被接種者的年齡以及身體狀況是指接種疫苗群體年齡段較低,被接種者的身體免疫機制不健全。而年齡越低,其淋巴結更易發生強反應。經相關研究表明,一歲以內的兒童出現淋巴結較強反應概率最大,而該群體中的體質較差者有更大的概率發生淋巴結腫大或破潰。基于此,對接種適應證的把控極其重要,這需要接種者對接種禁忌有詳細的了解,進而提高被接種群體的接種安全性。而超量接種是指,卡介苗疫苗的標準接種劑量為0.1 mL,標準接種濃度為0.5 mg/mL。一旦接種量超標,會導致局部淋巴結腫大。而導致接種濃度過大的主要原因為疫苗未充分搖勻,在對疫苗進行配制時,如稀釋不當會導致菌體集中于安瓿下方。而在將藥物吸入至注射器前未能充分混勻,會導致一部分新生兒接受到濃度過大的疫苗,而一部分新生兒接受到濃度不足的疫苗。同時,接種部位通常位于左上臂外側三角肌中部略下處行皮內注射,且由于腋下淋巴結反應強度與疫苗注射深度呈正比,故注射深度越大,則其誘發的反應也越大,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具備高超的注射技術,嚴格遵守注射流程,提高注射質量[13]。另外,嚴格按照疫苗管理制度執行,由專人管理疫苗,并做好監測記錄,保證疫苗儲存在溫度為4~8 ℃的環境中,嚴格依據醫療垃圾處理制度對開啟后剩余疫苗進行處理。
綜上所述,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注射部位有一定的概率會出現異常反應,可在注射前加強預防,注射后強化觀察,盡可能降低異常反應發生率。一旦出現異常反應,應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促進患兒恢復。
參考文獻
[1] Rey-Jurado E, Soto J, Galvez N, et al. A safe and efficient BCG vectored vaccine to prevent the disease caused by the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J]. 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2017,13(9):2092-2097.
[2] 林文彬,廖亞生.卡介苗接種預防兒童結核性腦膜炎的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1):218-219.
[3] 孔雯,丁曉艷,竺麗梅,等.兒童接種卡介苗3~6年后PPD結果及其對結核潛伏感染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9):1366-1368.
[4] 徐愛民,王莉莉,劉輝,等.2013-2015年山東省東營市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種率監測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7,33(12): 1235-1238.
[5] Grode L, Ganoza CA, Brohm C, et al.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the 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bovis BCG Vaccine VPM1002 in HIV-Unexposed Newborn Infants in South Africa[J]. 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 CVI,2017,24(2):e00439.
[6] 王真行,史久華.WHO關于卡介苗的意見書[J].國外醫學(預防、診斷、治療用生物制品分冊),2004,27(5):207-211.
[7]Petra Z, Adam F, Nigel C. Does BCG vaccination protect against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J Infect Dis, 2018,218(5):679-687.
[8]黃海桃,蒙莉萍,陳珊娜,等.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的環節管理模式對新生兒卡介苗接種安全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10):81-84.
[9]唐桂華,王娜,楊震,等.2009-2013年北京市昌平區新生兒卡介苗接種情況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7,33(9):916-918.
[10]曾雪霞,陳碧玉,潘婷婷,等.海南省2008-2018年常見卡介苗預防接種不良反應處置[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9,25(4):459-463.
[11]鐘麗梅.卡介苗接種后的不良反應分析及護理指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1):151-153.
[12]黃麗,杜進發.河池市2008-2017年卡介苗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結果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19,45(2):173-175.
[13]Chen XF,Zhu QL,Zhang MX,et al.Application of 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in management of examination process in perioperative hospitalized patients[J].J Nurs Adm,2019,19(5):365-369.
17445005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