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莉
摘要:目的:明確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腦電圖和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髓鞘堿性蛋白(MBP)的影響。方法:納入2019年5月到2021年3月進入本院治療的4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試驗,給其實施MECT,一共6次,并且,在實施治療前后測定腦電圖和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髓鞘堿性蛋白的濃度。結果:實施MECT前后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髓鞘堿性蛋白的濃度沒有明顯差異,P>0.05無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但是,實施治療后,患者腦電圖異常發生率顯著比治療前更高,P<0.05有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根據結果可以看出,利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神經系統并沒有顯著的影響。
關鍵詞:無抽搐電休克;精神分裂癥;腦電圖;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髓鞘堿性蛋白
【中圖分類號】 R749.054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精神科中很常見的疾病,發病因素不明,患者常有特殊的思維、知覺、情感、行為等方面的障礙,精神活動和環境不協調,通常沒有意識障礙和智能障礙,治療的時間一般比較長,癥狀比較復發,通常精神科全部的癥狀都會發生。根據大量的研究發現,患者病情發作的時候會損傷到機體的中樞神經系統,采用電休克進行人為治療可以通過電流刺激患者大腦,導致患者發生身體抽搐[1]。本次研究就主要針對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腦電圖和血清NSE、MBP的影響進行探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9年5月到2021年3月進入本院治療的4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試驗,患者的年齡在27歲至53歲,平均年齡為(37.67±9.21)歲,男27例,女13例,病程3.5年至11.67年,平均(7.06±1.34)年。納入標準:患者年齡在18至60歲,均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家屬均知情并且簽署同意書;依從性高。排除標準:病例資料完整者;近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近期實施過電休克治療;沒有意識、不能交流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方法
1.2.1 MECT治療
給患者采用雙側前額電極治療,7d3次,治療6次;電休克治療用美國鷹賽特公司的Thymatron TM DGX多功能電休克系統,治療的過程中讓患者口服小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要的劑量使正常劑量的一半。
1.2.2 腦電圖檢查
實施MECT治療前和治療后給患者進行腦電圖檢查,利用日本光電 7314 機型描記儀,根據國際標準10/20系統法放下頭皮電極,患者清醒的情況下將其常規腦電圖記錄下來;腦電圖分析利用馮應琨標準,包含正常、輕度、中度及重度。
1.2.3 NSE、MBP檢測
在患者入組之前對其進行靜脈抽血5ml,MECT治療后第二天再抽取5ml,通過離心處理然后留取血清置-20℃條件下保存;通過酶聯免疫法檢測NSE及MBP,根據操作說明進行檢測。
1.3觀察指標
統計實施MECT治療前后患者腦電圖異常發生率和血清NSE、MBP的濃度變化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利用軟件SPSS25.0處理,計量、計數資料用x±s、(n,%)表示,差異性對應t、x2檢驗;依據:P<0.05有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腦電圖異常發生率
實施MECT治療前,37例患者的腦電圖正常,3例出現輕度異常,發生率為7.50%,實施治療后,28例腦電圖正常,9例輕度異常,3例中度異常,總異常發生率為30.00%,實施治療后患者腦電圖異常發生率顯著比治療前更高,P<0.05有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2 實施MECT治療前后血清NSE、MBP的濃度變化情況
實施MECT治療前后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髓鞘堿性蛋白的濃度沒有明顯差異,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常規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方法就是藥物治療,但是該疾病的病程比較長,并且很難治愈,長期使用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臨床中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MECT治療的效果很不錯,特別是對第一次發作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很顯著,并且也對很多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效果很好[2]。但是實施MECT治療后患者容易出現記憶力下降和腦電圖異常,并且不能保證患者的記憶力完全可以恢復;所以,雖然MECT治療的效果很不錯,但是其使用范圍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MECT治療后在使患者記憶力喪失的同時,會不會導致患者神經系統被損害進行了相關研究就,結果顯示實施MECT治療前,37例患者的腦電圖正常,3例出現輕度異常,實施治療后,28例腦電圖正常,9例輕度異常,3例中度異常,實施治療后患者腦電圖異常發生率顯著比治療前更高,P<0.05有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實施MECT治療前后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髓鞘堿性蛋白的濃度沒有明顯差異,P>0.05。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特異位置在神經元及神經內分泌細胞,在神經元被傷害及壞死之后NSE會以細胞內進入至腦脊液,然后根據被損傷的血腦屏障及由于血腦屏障的通透性而變化促使其進入血液中,這是神經元標志酶中很敏感的一項指標。髓鞘堿性蛋白(MBP)是中樞神經髓鞘膜的重要成分,主要是由少突膠質細胞合成及分泌,該指標的改變能夠反映出患者腦白質髓鞘損傷的程度;本研究中MECT治療前后患者的NSE、MBP的濃度并沒有明顯的改變,也就是說,利用MECT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神經系統并沒有顯著的影響。并且據相關研究顯示,腦電圖改變可以在90d之內回復至正常范圍,表明該種變化是存在可逆性的,并不會產生病理性的傷害,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
根據以上所講,利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神經系統并沒有很嚴重的影響,所以應用價值比較高。
參考文獻:
[1]莫祥德, 肖溪, 黃超. 奧拉西坦對利培酮合并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 家庭醫藥, 2020, 000(003):354-355.
[2]姚靜,肖文煥,吳慧.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抑郁癥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20,30(3):3.
33375019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