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晶晶
摘要: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之一,典型的如腸道病毒71型、柯薩奇病毒A16型,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針對小兒手足口病除了做好前期預防工作外,已經確診的手足口病患兒需要盡早治療,穩定病情。藥物是小兒手足口病治療的主要方式,除了西醫及中醫治療外,中西醫結合方式已經逐漸受到臨床醫務人員的重視。本文結合相關文獻報道,對小兒手足口病藥物治療研究進展予以分析,旨在于更好的指導手足口病患兒治療,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小兒手足口病;藥物治療;研究進展;中西醫結合
【中圖分類號】 R2-031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手足口病是兒童中發病率較高的傳染性疾病,秋、冬季節發病率較高,發病后患兒手、足、口等部位可出現水皰,并伴有低熱、腹痛、全身不適等癥狀。鑒于小兒手足口病多見于兒童,患兒年齡小,機體功能發育不完全,很容易引起相關并發癥,比如腦炎、多臟器損傷等,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藥物是小兒手足口病治療的主要方法,并有多種用藥方案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方面的報道。本文結合已有文獻報道,對小兒手足口病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予以綜述,在于更好的指導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治療。
1. 小兒手足口病病因分析
明確小兒手足口病的病因是開展治療的基礎,根據當前對小兒手足口病的研究分析,西醫學認為小兒手足口病的發生與多種腸道病毒感染有關,如柯薩奇病毒A型、柯薩奇病毒B型、ECHO病毒、腸道病毒71型等。中醫學認為小兒手足口病的發生同患兒自身體質有著密切關聯,而日常生活起居、喂養習慣等會影響并使得手足口病患兒存在不同的中醫分型,小兒手足口病包括濕熱質、心肝火旺質、脾虛質、平和質、痰濕質以及特稟質,其中絕大多數小兒手足口病屬于濕熱質。中醫認為小兒手足口病病位在肺、脾、心三臟,內因方面有先天不足,體質虛弱,外因方面多為外感時邪疫毒,內傷濕熱蘊結,心火熾盛所致。
2. 小兒手足口病的西醫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根據對小兒手足口病的西醫病因分析,西醫治療中以對癥支持治療、抗病毒治療為主,同時小兒手足口病在治療期間還需要兼顧不同患兒的具體病情嚴重程度。普通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可靜脈滴注或口服利巴韋林、復合維生素b和c。針對重癥小兒手足口病可采用甘露醇、糖皮質激素、丙種球蛋白、重組人干擾素α2b等。如果患兒存在皮膚皰疹,可通過阿昔洛韋軟膏擦拭皰疹區域,并予以止痛、降溫、并發癥預防等治療,通過多種藥物治療方式幫助患兒改善癥狀。
利巴韋林是常見的抗病毒類藥物,也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可對多種病毒感染發揮作用,因而可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療。患兒口服復合維生素b或者維生素c等可有利于促進潰瘍皰疹等的愈合,起到輔助治療效果。考慮到病情嚴重的手足口病患兒,通過甘露醇可脫水降低顱內壓,改善神經系統并發癥。糖皮質激素藥物有抗毒素、抗休克、抗炎癥等作用,尤其是重癥手足口病患兒中,具體使用中需要控制好用藥劑量;丙種球蛋白中包括多種抗體,幫助患兒增加體內抗體水平,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重組人干擾素α2b的使用同樣可達到抗病毒目的,幫助患兒改善癥狀,促進病情好轉。具體西醫治療方案還需要遵循個體差異,通過多種藥物不同作用機理的協同機制,全面提高患兒整體治療效果。李懿等[1]指出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治療手足口病輕癥患兒可提高腸道病毒轉陰率,且可保證用藥安全性。
3. 中醫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中醫學對小兒手足口病有一定的認識,因而也可通過中醫藥方法進行治療。當前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中成藥使用率較高,主要為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瀉火類中成藥,如雙黃連口服液、熱毒寧注射液、板藍根、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喜炎平、炎琥寧等。依靠不同中成藥清熱解毒作用幫助患兒改善癥狀,恢復健康。中藥方劑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也有應用報道,如苦黃散、銀翹桑菊石膏、葛根芩連湯加味、銀翹藿茵湯、羚角鉤藤湯、銀翹散、甘露消毒丹等,中藥方劑在使用中需要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原則,同時結合不同患兒發病的中醫分期,靈活選擇中藥方劑。
中藥用藥途徑方面,可采取中醫灌腸、中藥熏洗、中藥外洗等方式,該方法能夠保證用藥依從性,減少部分中藥毒性,提高治療效果。依據中醫穴位,還可采取中藥穴位敷貼方法,通過藥物作用于特定穴位,達到輔助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目的。黃雨良等[2]指出小兒手足口病通過中藥熏洗聯合穴位貼敷,更有利于降低血清TNF-α、IL-10水平,縮短患兒退熱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消退時間以及痊愈時間。
4. 中西醫藥物結合治療研究進展
西醫、中醫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均有應用,且各有優缺點,如西醫起效快,但是藥物易引起不良反應,中醫起效慢,但是用藥安全性高,用藥途徑多。中西醫結合可實現優勢互補,更好地提高治療效果。謝春山[3]指出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可提高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劉榕等[4]指出四季抗病毒合劑聯合人免疫球蛋白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期間,可加快癥狀緩解。
小結
西醫與中醫對小兒手足口病有不同的認識,藥物治療過程中,西藥與中藥治療各有優勢,中西醫藥物結合將逐步成為小兒手足口病治療的主要措施,在促進癥狀緩解、降低治療毒副作用方面均有重要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懿,郝建華,王芳,等.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輕癥的效果評價[J].河南醫學研究,2021,30(20):3667-3670.
[2]黃雨良,廖文生,廖瑞蓮.中藥熏洗聯合穴位貼敷佐治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研究[J].中醫外治雜志,2021,30(02):22-24.
[3]謝春山.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智慧健康,2021,7(13):136-138.
[4]劉榕,王江濤.四季抗病毒合劑聯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工程,2021,28(11):1483-1484.
37115019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