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應用在白細胞檢驗中的價值。方法:選擇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進行尿液檢查的患者共計12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檢查方法分為對比組和觀察組,組內病例數均為60例。對比組采取尿液干化學法檢驗白細胞;觀察組采取尿液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鏡檢法檢驗白細胞。比較兩組間漏診率、誤診率以及白細胞陽性檢出率。結果:組間漏診率與誤診率比較,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比較兩組間陽性檢出率,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白細胞檢驗中單一采取尿液干化學法與聯合使用尿沉渣鏡檢法相比,二者均有著較好的陽性檢出率,但比較漏診率和誤診率,明顯后者更低,有助于提高檢驗準確性,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白細胞檢驗;尿液干化學法;尿沉渣鏡檢法;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 R331.1+4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在臨床檢驗工作中尿常規是較為常見的一項,借助于尿常規檢查有助于排查糖尿病、血液系統疾病、尿路感染等早期腎病、全身性疾病以及組織器官受累情況[1]。診斷結果令人滿意,能夠為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參考。在尿常規檢驗中白細胞檢驗是很關鍵的一項檢驗指標,其能夠輔助醫師診斷患者是否患有炎性病變[2]。檢驗白細胞中尿液干化學法和尿沉渣鏡檢法是比較常用的檢驗方法,前者的檢驗原理為利用尿液中化學物質和試紙中發色模塊發生反應,并利用尿液分析儀進行檢驗。但在檢驗設備、尿液樣本、檢驗試紙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往往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單一應用存在較高的假陽性和假陰性[3]。后者的檢驗原理為對尿液離心處理后,取尿沉渣使用顯微鏡進行細菌、細胞、寄生蟲等病理成分進行觀測,以白細胞數量作為陽性標準,輔助診斷。不同檢驗方法優劣勢共存,本文為探究白細胞檢驗中尿液干化學法和尿沉渣鏡檢法二者聯合的應用效果,選取2020.07-2021.07期間本院120例尿檢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如下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2020年7月為開始時間,以2021年7月為結束時間。在本院接受治療患者中隨機選取120例尿檢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檢驗方法分為對比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對比組患者中包含男性病例42例,女性病例18例;分別以19歲和74歲為年齡最小值和年齡最大值,平均年齡(46.74±1.14)歲。觀察組患者中包含男性病例43例,女性病例17例;分別以20歲和75歲為年齡最小值和年齡最大值,平均年齡(46.85±1.24)歲。對比分析組間患者基本資料,經計算P>0.05,無數據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研究。
1.2方法
對比組以尿液干化學法為白細胞檢驗方法:采集患者10ml新鮮血液,充分混合處理后保證無菌環境,將試紙條放置于尿液中浸泡,取出后將試紙中殘留尿液清除干凈并于儀器下檢驗,所得檢驗結果包括(-)、(±)、(+)、(++)、(+++)以及(++++),若檢驗結果在(+)以上,則表示白細胞檢驗結果為陽性。
觀察組以尿液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鏡檢法檢驗白細胞:尿液干化學法檢驗流程和對比組相同。另采集患者10ml新鮮尿液,充分混合處理后,將其在尿沉渣離心管中離心處理,調整轉速為每分鐘1500r,離心時間3min。離心完畢后將上層清液清除掉,只保留尿沉渣,將尿沉渣滴于定量計數板后,依次使用低倍鏡和高倍鏡對白細胞數量進行觀察。若白細胞數量在20μl以上則為陽性。
1.3觀察指標
分別對比分析兩組白細胞檢驗漏診率、誤診率以及陽性檢出率。
1.4數據處理
本文研究數據采取SPSS22.0計算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取t值檢驗,組間研究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達;計數資料采取x2值檢驗,組間研究數據以(百分數)表達。P<0.05說明研究數據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2.1兩組間漏診率、誤診率的比較
對比組間漏診率及誤診率,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數據見表1。
2.2兩組間白細胞檢驗陽性率的比較
對比組間白細胞陽性檢出率,觀察組大于對比組但組間差異無意義P>0.05,數據見表2。
3討論
尿液白細胞檢驗是尿路感染以及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的主要診斷指標。在診斷過程中通過判定白細胞的分布形態及數量從而評估出患者是否存在炎癥或感染。在健康群體中,在高倍鏡下能夠觀測到較少的尿液白細胞,一滴尿液中白細胞數量在0-2個之間,即使通過離心處理也在0-5之間[4]。而患者若存在明顯的泌尿系統炎性反應、婦科疾病或者進行過腎臟抑制手術而排斥反應劇烈,其尿液中的白細胞數量均會明顯增加,驗證了白細胞檢驗在臨床診斷中的作用[5]。尿液干化學法和尿沉渣鏡檢法是尿液白細胞檢驗的常用方法,二者檢驗原理不同,檢驗結果存在一定差異。
在本次研究中對對比組實施尿液干化學法檢驗,對觀察組實施尿液干化學法和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檢驗。比較兩組白細胞陽性檢出率,觀察組高于對比組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漏診率和誤診率,觀察組均明顯較對比組更低P<0.05。說明兩種檢驗方法聯合應用,有助于降低漏診率和誤診率,提高診斷準確率。分析原因:尿液干化學法所使用的試紙包含重氮鹽和吲哚酚酯成分,在酚酯作用下,試紙中的吲哚酚酯在尿液中游離出,和重氮鹽發生反應產生縮合物,縮合物通常呈現紫色,顏色深度和粒細胞數量存在一定關系。但在檢驗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患者曾口服呋喃啶類藥物,會對粒細胞酯酶活性產生影響,導致假陽性表現的出現[6]。而尿沉渣鏡檢法能夠直觀觀測到白細胞數量及形態,提高診斷準確率,但受到尿液PH值變化等因素影響,也會產生假陰性情況的出現。因此,通過將二者聯合使用檢驗白細胞,優勢互補,有利于降低漏診率和誤診率。
綜上所述,白細胞檢驗中應用尿液干化學法和尿沉渣鏡檢法聯合檢驗的方法,有利于降低漏診率和誤診率,提高準確率,為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參考,值得全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路琳君,孫夢甜,劉春暉,等. 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探討[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9,29(7):860-861,864.
[2] 肖芬. 尿液干化學法聯合尿沉渣鏡檢法檢測白細胞的價值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21):158-159.
[3] 鄭百慧,章明徐,李金密,等. 三種尿液檢測方法在產婦尿液白細胞檢測中的準確性比較[J]. 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20,40(6):1058-1061.
[4] 程秀紅,劉晨,劉鎧. 應用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J]. 中國保健營養,2021,31(26):282.
[5] 楊光. 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探究[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2):236-238.
[6] 畢宇. 尿液干化學法與尿沉渣鏡檢法聯合進行白細胞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 醫藥前沿,2020,10(15):130-131.
作者簡介:劉海英 男(1965年7月-)漢,主管檢驗師? ? 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中醫院,檢驗科,研究方向尿液分析的影響因素及尿流式沉渣分析的比對,研究方向:臨床醫學檢驗技術
357150190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