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灼灼
有人說,羽生結弦是冰雪精靈,冰場上的他體迅飛鳧,飄逸靈動,仿佛天使在人間。
2022年北京冬奧會,羽生結弦備受期待,不僅因為他曾十九次打破自己創造的男子單人滑世界紀錄,是前兩屆冬奧會花滑男單項目冠軍,更因為他將在北京冬奧會挑戰4A(阿克塞爾四周跳)這一高難度動作。
4A是花樣滑冰難度系數最高的跳躍動作,比常見的四周跳多出半圈。它要求選手在0.7秒的滯空時間內完成1440度旋轉,被認為超出人類身體極限。這是花滑選手的終極目標,此前從未有運動員在比賽中跳出4A。羽生結弦對完成這個動作的渴望甚至高過金牌。
為了挑戰這一極限,羽生結弦準備了八年。在多倫多訓練時,他將自己綁在特制機器上,體會極速旋轉的感覺;在每天的練習中更是反復摔倒,腿上布滿瘀血。
在北京冬奧會2月8日的短節目比賽中,羽生結弦起跳時冰刀卡進冰洞,第一個起跳動作失敗,排名跌到第八。賽后,他特意滑回去,摸了摸那個冰洞,開玩笑地說:“我好像被冰討厭了。”
由于賽前訓練時腳踝再次受傷,2月10日上午,羽生結弦打了封閉后參加自由滑比賽。4A是他冰上生涯最重要的夢想之一,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他。開場第一跳,4A,盡管足周跳躍,但旋轉度不足,落地不穩。第二跳,4S(薩霍夫四周跳),再次出現失誤。選手四周跳時身體高速旋轉,落地時將承受體重七倍的沖擊力。羽生結弦以手撐地,流暢起身,仿佛沖擊不曾發生,繼續伴著音樂旋轉、跳躍。表演結束時,他站在冰面中央,仰著頭,高舉雙手,現場的掌聲久久沒有停止。
最終,羽生結弦獲得第四名,無緣獎牌。賽后采訪時,他強忍眼淚:“我覺得自己不可能比這樣更努力了,可能是沒有回報的努力,但我全力以赴去拼了。”談到4A在空中有怎樣的感覺時,他輕松地說,“嘿嘿,該怎么說呢,大概是只有我感受過的東西。”
“是的,我挑戰4A沒有成功,但我已經做到了我能夠做到的最好的4A。”四天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羽生結弦說道。
羽生結弦1994年12月7日出生于日本仙臺一個普通家庭。“結弦”寄托著父親羽生秀利對他的希望:像弓弦一樣張弛有度,充滿斗志。因為2歲時被確診哮喘,所以4歲時,父母讓他跟著姐姐一起學習滑冰,鍛煉身體。
為了克服哮喘,羽生結弦需要花常人兩倍的時間訓練。他曾回憶:“那段時間真的很討厭滑冰訓練,太辛苦了,好多次都忍不住想哭出來。”邊哭邊訓練的羽生結弦,卻一路滑進了比賽場。9歲第一次參加全國花滑賽,就獲得了新秀組男單冠軍。但奪冠依然沒有燃起他對花滑的熱愛。
羽生秀利是一所中學的老師和學校棒球隊顧問,妻子由美是全職主婦。雖然年幼的羽生結弦屢次想放棄滑冰,父母卻從不強迫。一天,羽生結弦告訴父親,不想繼續滑冰了。羽生秀利淡然一笑:“如果討厭滑冰的話,放棄也是可以的啊。”寬松的家庭氛圍,給了羽生結弦去沉淀、冷靜思考的時間,直到他明確了“要繼續滑冰”“不能在這里氣餒、放棄”。
羽生秀利總是利用接送兒子訓練的相處時間和兒子談心,探討花滑中的技術難點。為了讓羽生結弦更快領悟動作要領,他還會在場邊為兒子拍攝視頻資料。“雖然我們平時不常待在一起,但是他總是在那鎮定地守候著,是極具分量的。他從精神上像是頂梁柱一樣守候著我們全家。”羽生結弦說。
由美同樣全力支持兒子。在奧運會奪冠之前,羽生結弦的比賽服都是她親手制作。因為傷痛,羽生結弦一度萌生退意,由美勸導他:“不論如何先試試,就當是康復訓練,每天就滑一小會兒,近日的狀態可能就會有所好轉呢。”母親的鼓勵讓羽生結弦重燃斗志。

2011年3月11日,仙臺發生九級大地震和海嘯,家園變成廢墟,羽生結弦和父母姐姐住在仙臺一所中學的體育館中。訓練被迫中斷,由美一邊鼓勵兒子,一邊四處聯系新的冰場。最終,她以六十場賑災演出的方式,讓兒子“蹭”到了訓練場,把冰演當作訓練。演出中,羽生結弦強烈感受到與觀眾的情感聯結,“看到我表演的朋友,哪怕感到一絲鼓舞,產生一點兒往前看、向前走的力氣,我的表演也就有意義了”。
一年后,17歲的羽生結弦遠赴加拿大多倫多,跟隨教練布萊恩·奧瑟開始更為系統、專業的訓練。由美陪在兒子身邊,每天想方設法烹調食物,讓兒子保持充沛的體能。
父母的愛和付出,推動羽生結弦成為更好的自己。面對學業和競技的雙重挑戰,羽生結弦外出比賽總會隨身攜帶書本,利用候機、長途飛行等間隙,見縫插針地學習、上網課。最終,他依靠實力考入了早稻田大學。
“一生懸命”,是羽生結弦用來形容花滑之于自己意義的。在日本,這個短語意為“一生用全部力量去做一件事”。
天賦與努力,讓羽生結弦創造了一個屬于他的時代。2014年2月索契冬奧會,羽生結弦成為亞洲首位冬奧會男子單人滑冠軍;同年3月獲得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冠軍,實現奧運會、世錦賽、大獎賽總決賽的大滿貫。他2016年實現了大獎賽四連冠,2017年4月再獲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冠軍。
冰場上的羽生結弦璀璨閃耀、優雅冷峻,冰場下卻彬彬有禮,溫和謙遜。為了不打擾隊友采訪,他彎腰通過攝像機的拍攝點;賽后,幫著冰童一起整理場地……加上纖瘦脆弱的氣質、傲世的戰績,羽生結弦仿佛從動漫中走出的男主角,收獲了大批粉絲。羽生結弦最喜歡的玩偶是小熊維尼,每當他結束表演,場內總會下起“維尼雨”。
立在冰刀上,美與險都凝結在剎那間,羽生結弦飽受傷病困擾。2014年11月,花滑大獎賽中國站的賽前訓練中,羽生結弦頭部受傷。包扎后,頭纏繃帶的他堅持回到賽場,下場后癱倒在教練身上,久久不能起身。最終,憑借藝術表現的高分,他在那場比賽中獲得了亞軍。日本《現代周刊》對此評價:“羽生結弦并不是單純的運動員,雖然不知道使命感這個詞恰不恰當。但是站在冰場上,棄權這個選項,在結弦這里是不可能的。”
2017年11月,羽生結弦在訓練中右腳踝韌帶受傷,為備戰奧運,他服用止痛藥恢復訓練,最終在平昌冬奧會上再次奪冠,成為首位蟬聯冬奧會花滑男單冠軍的選手。那場比賽中,解說人陳瀅評價道:“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御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
“所有的動力就只剩4A了。”平昌冬奧會后,羽生結弦的動作難度已經無可復加,只剩代表花滑運動和人類體能極限的4A,哪怕為此傷痕累累,“每一次我的身體都重重摔在冰面上,仿佛是死亡跳躍,我是帶著哪次就會摔出腦震蕩然后死掉的心理準備在訓練的。”
“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雖然羽生結弦這次挑戰沒有成功,但當他在冰場上騰空躍起的時刻,就已經是夢想的勝者了。
2月10日謝幕后,羽生結弦輕盈地轉身離去,在場邊彎下身,輕輕觸摸冰面。那是他一直以來的習慣,無論是正式比賽還是訓練,上冰之前,他都會先向冰面鞠躬,撫摸、親吻冰面,下冰亦如此。他對冰雪的深情,皆在那俯身低頭的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