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森
(中共石家莊市橋西區委黨校,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基礎設施已基本建設完畢,曾經的大規模新城市建設已不再多見,相對來講較為常見的便是新區開發以及老舊城區的改造工作等。綠色城區的內涵便是從綠色建筑為概念進行擴展開來的,綠色低碳城區建設已成為現代化城市發展的一個趨勢。但是目前來講,對綠色城區暫無較為準確的定義,本人認為綠色城區建設應以生態城市為基礎,對節能環保和污染更為嚴格的控制方面進行重點設計,在城區建設的使用壽命周期中應對其建設所需的施工材料、后期運營等方面進行最大限度的實現節能資源、保護環境以及減少城市污染等,為人們的生活健康提供一個更為舒適高效的城市空間,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局面[1]。
對人類的發展歷史進行剖析和研究不難發現,雖然我國現階段經濟軟實力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但是就社會平均生產力和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來說,距離世界發達國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快速建設和飛速發展的重要階段。西方發達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所走的是,先發展經濟破壞環境,再進行環境恢復的老路,對于人類的發展來說有著一定的制約影響,所以中國的發展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國情以及發展目標制定可持續綠色環保的發展道路。本文立足于低碳視角下,對國內外的生態環境建設展開分析,并且結合環境與社會發展的關鍵點提出了相關的優化措施,具體分析如下。
目前,我國的低碳綠色城市的發展和建設較于國外尚處于起步的階段。但是我國幾大城市中已經結合了國外的技術理念,有著較為成功的城市發展建設,我國的低碳城區建設主要在兩個方面進行建設:首先第一點就是政府的引導,政府的作用對于中國低碳城區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只有國家相關部門認識到低碳環保發展的重要性,才能夠給予政策幫扶和資金支持,更好地從國外引進先進的低碳設計理念和相關的低碳環保技術。這對于我國本土化的低碳理念發展和技術開發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對城市進行開發建設的時候,低碳理念的應用,不僅僅能夠實現現代化城市的建設,降低施工的成本,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性和環保性,還能夠為我國引導新型的綠色生活風尚,形成一個良性的低碳環保氛圍,推動各行各業向著綠色新型節約的方向穩步發展。當下我國發展較為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其中上海虹橋低碳樞紐計劃,保定低碳高新城區計劃都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成效。其次就是我國市場上的有效引導相關的企業自發進行低碳城區建設。企業可以針對低碳環保理念進行發展,推動技術的創新,并且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為我國低碳技術的更新換代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企業還能夠有效地引導群眾向著低碳生活方面進行轉變,加大理念方面的宣傳。只有我國公民從根本上認識到低碳發展的重要性,才能夠自發地在生活中進行節約與環保行動,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氛圍。因為低碳活動絕對不是一個領域或者是一家企業能夠肩負起的時代責任,只有讓社會公民全體參與進來,跨越工作群體行業和年齡段的限制,才能夠真正地保證國家向著可持續發展方向穩步前進。這兩方面的內容充分地體現出我國的低碳城區規劃主要分為這兩大板塊,即物質空間建設與非物質文化引導[2]。
當前“低碳城區”這一理念,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相應的實踐經驗均較為不足,在此基礎上應對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進行學習并結合我國當下的國情進行改良和應用。
2.2.1 缺乏綠色低碳城區的規劃標準和建設模式
在我國低碳建設與城區規劃設計中,其主要缺乏的問題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對城市進行建設和設計中,對低碳建設不知該如何進行準確的定位,其原因為,我國還沒有形成關于綠色城區規劃建設方面的標準,所以無法對承包開發商提出較為明確的建設指標,無法針對性的對其建設進行有效的把控和要求,結果導致綠色低碳城區的建設無據可依。
其次,在面對綠色城區的建設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因沒有較多的經驗以及來自政府的要求,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項目管理和建設,歸根結底就是我國綠色低碳城區化建設還處于摸索階段。然而綠色城區建設所涉及的問題十分的復雜,就像一個龐大且精密的儀器,需要所有相關部門進行緊密的配合才能夠使這臺龐大機器良好地運作,所以建設綠色低碳城區管理模式是尤其重要的[3]。
2.2.2 缺乏綠色低碳城區建設技術
低碳綠色城區建設相關的技術方面的研究劣勢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首先,我國低碳城區建設尚處于摸石頭過河階段,還沒有辦法形成統一的低碳城區理念,而有一些相關專業人員對低碳城區建設的理念理解還不夠充分和全面,無法對綠色低碳城區的建設工作進行指導。
其次,我國綠色低碳城區的相關建設嚴重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以及有力的科學數據的支持,其體系技術均還沒有成形,許多的相關技術人員對低碳城區的建設方面還處于摸索技術這一層面上,還在主抓節能、環保等相關技術層面,過于片面化的觀念便導致城區建設對物質化的營造過于重視。正確的綠色低碳城區的建設應建立在人文方面,要在系統化思想上對社區以及單位的設計規劃建設等多個方面和環節進行合理的處理。
最后,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低碳城區化建設和實際的低碳理念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階段雖然低碳綠色生活已經走向了千家萬戶,可以說各個行業都認識到了低碳綠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低碳綠色建設還沒有完善的理論知識體系,也缺少作為支柱型的關鍵性技術,可以說研發成果雖然有,但是沒有辦法進行大范圍的推廣,成果的實時轉化率較低。大部分的綠色低碳技術一經研發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在進行推廣的時候困難重重,久而久之該項技術就逐漸的被人淡忘,成為了面子工程,根本無法進行量產和應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綠色低碳城區建設的相關理念,只有各行各業真正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社會意義,才能夠保障工作人員能夠以高昂的熱情投入到綠色低碳研究之中。雖然技術成果應用起來十分困難,但是在堅持不懈的努力創新之下,必然能夠降低經濟成本,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如果能夠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那么技術的推廣必然是一片坦途。從根本上來說,加強技術部門和應用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至關重要,兩者緊密配合才能夠打破現階段綠色低碳城區建設相關理念和技術匱乏的困境[4]。
2.2.3 缺乏正確的管理價值觀和管理體系
低碳城區的管理和建設體系均十分的欠缺,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國市場長期出現一種追求短期利益的現象,特別是低碳城區的建設中,許多開發商都將“低碳”作為一種炒作模式和手段。在我國絕大多數的房地產商,一直都將利益最大化作為建設和宣傳標準,而其中綠色城區的開發時間普遍較長,需要前期投資較多,而相應的成本的回報速度卻十分的緩慢,因此許多開發商不會輕易的將一些商品房轉化成社區項目的開發,過度炒作嚴重的影響了綠色低碳城區的開發和建設。那些打著“生態綠色小區”的名號進行宣傳的開發商,往往都是為了迎合群眾們購房時居住的環境質量心態進行設計與宣傳,過度的注重小區綠化和美觀,并未真正的涉及到生態住宅的內涵。除了觀念和價值方面的內涵外,許多的開發商均錯誤的認為,生態住宅等同于輸出資金較大,在這一方面嚴重的影響了綠色低碳城區的發展步伐[5]。
其次,在我國綠色低碳城區的建設還處于前沿領域,嚴重的缺少相關的技術體系與配套措施,要想解決我國低碳城區建設中的發展瓶頸,不僅僅要解決技術方面的問題,其價值觀的建設也尤為的重要。在開發建設前期,我國還沒有一套相應的措施對開發商進行經濟和道德方面的鼓勵和扶持機制,以此來解決房地產商對低碳城區建設方面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的問題。因此,大范圍的推廣和普及綠色城區,讓其進入廣大群眾的內心和思想上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程要走。
2.2.4 低碳生活方式的意識淡薄
雖然現階段簡約生活已經成為了當代青年最受歡迎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我國現階段公民最認可的一種生活態度,但是對市場消費情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能夠真正秉持著可持續消費價值觀的社會消費者仍然是少數。大部分消費者仍然是處于盲目消費或者是鋪張浪費的狀態,雖然現階段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迅猛,我國公民物質生活水平大幅度上升,基本上衣食住行的難題被解決。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些許的浪費可能并不會引起我國公民的高度重視,所以盲目消費是當代消費的主流旋律。低碳經濟仍處于概念階段,根本沒有將自身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有效地展示出來,處于紙上談兵的階段。自然也沒有辦法戰勝當代的消費價值觀和消費態度,因此需要進一步的推廣才能夠解決低碳生活方式意識淡薄這一根本問題,引導我國向著新的方向邁進。
以上海為代表的各大、中型城市所經歷的快速且長期的發展模式中可以看出,結構矛盾和環境資源問題不斷的涌現,低碳綠色的發展路線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最現實和最正確的選擇。綠色低碳城區的建設與世博會所倡導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是完全一致的。2010 年的上海世博會給上海以及全國都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的經驗,其低碳建設管理技術的經驗尤為的重要。由于上海現如今各個城區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功能及定位均大不相同,發展程度和階段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只有結合實際情況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低碳城區建設的理念,為其量身打造一套適合本地的綠色低碳城區發展模式,才能使得綠色低碳城區的發展有理有據、有章可循。上海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在上海的整體建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制定了一系列為實現綠色城區節能減排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上海的相關部門還聯合建立了綠色建設指標體系,更好的指導上海副中心的開發與建設,為全國建設提供寶貴的時間經驗,使得綠色低碳城區建設這一理念標準化的落實下去。
低碳綠色城區建設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現如今,在資源日益短缺的情況下,綠色低碳城區不僅可以減少對資源的消耗,還可能更為高效的實現生態環保的效果。我們應當在城市中不斷地進行綠色城市建設工作和實驗,結合實踐和理論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綠色低碳城區的方向和措施。筆者認為,想要有效的提高并實施綠色低碳城區的規劃和整理,不能將目標放在所謂的宏觀意義上,應當及時對低碳城區的規劃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構建綠色低碳建設的理論基礎,明確綠色低碳城區建設的內涵、定位以及相關的建設體系。深入廣大人民群眾的內心,且量身訂造出一款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低碳生態建設的標準,推行政府倡導為先,開發商響應的方法,全面覆蓋綠色低碳城區開發和建設的模式,切實有效的推動我國綠色低碳城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