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卿
(蒙陰縣人民醫院,山東 臨沂 276200)
醫療設備是醫院用于為患者診斷疾病和做康復治療等醫療服務的重要儀器、物品及所需軟件等。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設備應用于患者疾病篩查、診斷及治療的范圍也在逐步擴大[1]。醫院醫療設備數量及規模的不斷增加使其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常規管理方法管理難度大、效率低,由于醫療設備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定期對醫療設備進行維修及保養非常必要,如此才能確保醫院對患者的診療質量[2]。
醫療精密設備的投資成本雖然比較高,但可以給醫療機構帶來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提高醫療的準確性和治愈率,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療成本,同時提升了醫療機構的影響力。調查發現,精密醫療設備可使臨床診斷準確率提高12%~17%,治療時間縮短15%以上。精密醫療設備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遠高于其投資成本[3]。因此,應更好地進行醫療精密設備的維護,盡可能地使醫療成本降低,最大程度地發揮醫療設備的價值。
隨著近年來醫院的發展速度加快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醫療設備的利用率也越來越高。而為了進一步提高所用醫療設備的使用效率,醫院職能管理部門應首先建立健全醫療設備的相關管理體系和使用流程,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及時性,規范日常養護工作[4]。醫療設備管理人員應定期開展檢查和監督工作,判斷維護工作是否符合相關標準,控制好設備工作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檢查設備組件的完整性,及時發現醫療設備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有效排除,進而減少設備故障的發生,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提高診療過程的準確性。
合理安排醫療設備的保養和維修,可以使醫療設備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最大程度地減少設備故障,從而延長醫療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醫療機構對醫療設備的采購支出和維修成本,增加醫療機構的經濟效益。
另外,通過適當的維護,使設備的接地布線、功能和其他指標保持在適當水平,能夠使醫療設備穩定運行,提高醫療設備的安全性,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診療服務,提高醫療機構的社會知名度。
隨著醫學和法律知識的普及,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醫院的醫療糾紛案例數量也有上升趨勢,不僅嚴重影響了醫療機構的正常運行,還對醫務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非常不利于醫院的長期建設。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醫院對醫療儀器設備的管理不利,也沒有引進科學正確的設備維修方法[5]。這就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醫院醫療器械和設備維護保養的重要性。只有確保醫療設備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醫院的醫療服務才能處于最佳水平,避免儀器設備原因導致的延誤患者搶救和治療,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糾紛的可能性。
醫療產品的維護應具有可預測性,設備管理人員能夠預測到醫療設備使用期間和使用后可能出現的一些不良情況和故障,并采取相應的前瞻性保養措施,提前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例如醫護人員在使用醫療設備前要對設備的基本情況進行簡單檢查,使用過程中也要注意儀表和功能是否正常,以避免設備故障,確保儀器的正常使用,從而減少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調用,降低維修成本[6]。
制定與各種醫療設備相匹配的維護和保養措施,加強日常基礎維護和保養,有助于醫療設備更好地運行。此外,負責管理高精度醫療設備的相關人員應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清楚了解醫療設備的性能和結構,知識結構要跟上醫療設備的發展速度。
科室要構建專業、規范化的醫療設備管理體系,結合各項設備的管理評分項目,綜合評定科室醫療設備的管理現狀。科主任和護士長要加強重視對科室醫療設備使用過程的監管及日常檢查維護,每周都要開展醫療設備的全面檢查,將質控檢查結果納入科室績效考評中,及時指出潛在的醫療設備管理問題和風險因素,向醫院相關管理部門通報,引起高度重視并監督整改。由于醫療設備數量多、分布廣,為規范管理,管理者可繪制設備分布圖,張貼在病房布告欄中,方便工作人員及時準確地找到需要的設備[7]。盡量減少科室大型醫療設備的移動,以免發生設備損壞,增加維修成本。日常開展基礎管理維護時,嚴格遵循設備管理制度,避免違規操作,不可在醫療儀器設備上堆放物品,避免在設備使用過程中發生損壞。科室邀請相關的專業工程人員,對設備管理人員展開設備保養和使用知識培訓,內容包含設備的日常使用、維護方法、清潔方法、故障鑒別和簡單處理辦法等,每位設備管理人員都要親自進行實踐操作,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水準。
1.計算醫療設備使用時間,分析醫療設備需要進行維護的時間和預測故障發生的風險。
2.根據分析結果調整維護內容及周期。
3.加強醫療設備的日常檢查工作,當發現醫療設備出現問題時,要及時處理,防止由于醫療設備的問題而導致診斷及治療失誤的情況發生[8]。
設備維修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級是日常維護,醫療設備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在日常使用中共同進行維護,設備管理人員要有效清潔醫療設備表面,發現醫療設備的螺釘和部件有松動時要立即固定,維修人員要定期檢查醫療設備能否正常工作。
第二級是初級專業維護,技術人員根據醫療設備服務要求和醫療設備維修手冊或說明,對醫療設備進行局部檢查和適當調整,并定期檢查醫療設備易受干擾的部分。
第三級是高級專業維護。維修人員定期檢查醫療設備的主體,有效地調整和校正設備的準確性,使醫療設備的性能指標能夠與工廠的性能指標相匹配[9]。
開展并落實維修質量控制管理機制,是能否做好維修質量管理工作的必備條件。作為設備管理部門,從設備可行性評價開始,應把維修質量控制管理納入設備管理工作的范疇。從設備安裝、保修期、配件等方面充分考慮后期設備維修,及時與使用科室進行充分溝通。設備管理部門和科室質量與安全控制小組對科室在用的醫療設備定期開展質控管理工作。在科室質量管理小組的參與下,設備管理部門定期與使用科室進行設備使用情況的溝通交流,反饋常見設備故障,對故障發生原因進行討論,避免操作流程不合理導致設備出現故障。通過定期對同一科室或同一類醫療設備的故障進行統計,與使用科室一起找出產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提出改進方案和計劃。同時,通過不斷復盤設備故障的原因和處理,設備管理部門將設備維修控制情況及時反饋給醫院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設備維修的質量控制。
無論設備能否正常使用,除塵都是關鍵所在。這主要是因為,粉塵對醫療設備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粉塵堆積在線路板上,則可能導致短路,嚴重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如果粉塵堆積在設備開關的觸頭之間,則可能會使設備開關機系統控制不靈敏,容易發生設備事故;如果粉塵堆積在通風道或設備外殼上,則會使設備的散熱功能大大降低,內部溫度的升高會導致檢查參數發生變動,影響治療的精準性。可見,定期對醫療設備進行除塵,保證醫療設備的內部和外部清潔,可以確保醫療設備的可靠運行。
主要由設備科和授權公司進行維護,根據規章制度查對,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科室可以成立設備日常維護小組,設備科對小組成員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確保所有成員熟悉本科室醫療設備運行工作原理、日常保養、風險評估及檢測維護知識,做到正確使用醫療設備,合理操作,避免失誤。醫院要健全醫療設備預防性維護規范,由設備科人員負責完善細則,對醫療器械采購及維護成本進行核算,及時發現醫療設備存在的隱患并及時修正,延長設備壽命。建立預警系統,對醫療設備維護進行分層次管理,建立計算機管理網絡,及時了解每臺醫療設備的使用狀態,貴重設備專人專管,做好維護記錄。完善質量維護及質量控制,成立質量管理小組,對各科室醫療設備使用情況進行定期檢查,保持醫療設備正常運行。
加強醫療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注重維修保養,實現醫療設備維修的制度化、正規化和標準化。密切關注待維修設備的類型和服務周期,并建立合理的維修系統,包括維修過程中的具體維修技術、維修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以及對醫療設備相關標準參數的了解,避免維修過程中出現重大缺陷。有關人員定期按照時間表對醫療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和維修,定期對電子醫療設備進行除塵、加潤滑油和緊固螺栓等外部維修,加強醫療設備的內部清洗和檢驗,提高維修質量。
此外,在電子醫療設備的維修保養中,還應注意檢查電子醫療設備的主要部件是否有遺漏、丟失、銹蝕等,并根據相關規范調整精度。必要時更換儀器部件,加強對易受傷害部件的維護,以降低電子醫療設備的故障率,確保患者的治療安全[10]。定期培訓維護、保養和維修人員,使其熟悉有關電子醫療設備的正確維護、保養和維修措施,確保設備的維護、維修質量,提高醫療設備的利用率,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
醫護人員對醫療設備操作的準確性和熟練程度關系著設備的效用,因此定期組織醫院科室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將設備培訓作為常規工作內容之一,使醫護人員充分掌握醫療設備的使用技巧,增加對設備的認知程度,可以很大程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設備診斷結果不準確和治療效果不佳,能夠提高醫療設備的使用率,減輕設備維修人員的工作壓力,增大設備為醫療機構帶來的經濟效益。
在醫院內建立院辦、設備管理科室、醫院檔案管理和保養維修人員分級管理模式,根據醫療設備特點進行分類,制定一機一檔,由專門的醫療設備管理人員對檔案進行管理,并要注意隨著新設備的購進及時更新設備檔案,如檔案管理人員發生變動,一定要交接清楚相關檔案資料。通過對醫療設備的質量、使用、維修等的有效記錄,可以加快、加深維修人員對設備情況的了解,便于以后的日常維保和合理使用,而且如有人為因素導致的設備損壞,能夠通過設備檔案第一時間追責。
醫療設備是現代醫療機構不可或缺的重要配置,醫療設備的先進程度彰顯著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和綜合實力。因此,醫療設備的保養和維護也成為醫院領導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建立并健全完善的醫療設備維修和保養制度,加強對醫療設備的維保管理非常必要。首先要加強關注對醫療設備的日常保養;其次要注意醫療設備的維修一定要請專業維修人員,非專業人員不得隨意調拆設備,專業的維修技術是保證醫療設備性能穩定和延長醫療設備壽命的關鍵因素;最后就是加強對醫療設備使用人員的培訓,使其能熟練掌握醫療設備的使用技巧,并懂得簡單的排障,減少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設備損壞,提高醫療設備的運行效率,提高對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