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文
“好日子歌里過”南寧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群眾文化活動暨第23 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大地飛歌·2021”于2021 年12 月20 日起在廣播電視、網絡和新媒體播出。按照當前疫情防控的要求,本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采取不帶觀眾、室外錄制、線上播出的方式舉辦。民歌年年如天籟唱響,年年都有來自中外的藝術家、歌手登上這個璀璨的舞臺展現民歌的無窮魅力。
廣西知名歌手韋晴晴共參加了十屆民歌節的演出。2021年,她以壯族歌手代表的身份,與蒙古族、維吾爾族、回族、藏族的歌手代表共同表演,并演唱由張名河老師作詞、傅滔老師作曲的歌曲《連心歌》。“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意義非常重大。”
民歌節是南寧一張亮麗的名片,能登上這個舞臺讓韋晴晴感到非常榮幸。“民歌節是我們每年的一大盛會。有了這個舞臺,我們的民歌可以讓世界聽到。音樂無國界,民族的魅力就是這樣迷人……這兩年因為疫情影響,大家的交流有時候只能通過網絡了,但我希望每年的民歌節都能讓民族的聲音傳遞音樂和愛的力量。”
南寧本土的越人合唱團帶來了《唱支山歌給黨聽》《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唱支山歌給黨聽》作為演出的開場曲目,是越人合唱團對建黨百年的深情獻禮。
“我們為了演出,精心籌備了一個多月。我們的團員來自各行各業,利用閑暇時間來參加排練。大家都對民歌節有‘老朋友’似的親切感。”越人合唱團成員曼莉表示。此次演出延續了越人合唱團以往的演唱風格,通過多元的音樂表達方式,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南寧這片土地的熱愛。
廣西藝術學院的張云龍和馬興智、仵威、張益乾3 名演員一起演唱歌曲《百年》。這首歌曲是專門為建黨百年而創作的,董玉方作詞,王備作曲。4 名歌唱家分別用流行、美聲、民族3種唱法來演繹這首歌。“我用的是流行唱法。雖然音色不同,但是表達對黨的崇敬與忠誠是一樣的。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人一路走來的艱辛,同時也對新時代的中國有百倍信心!”
電影《劉三姐》里劉三姐的扮演者、老藝術家黃婉秋通過視頻方式表達了對民歌節的祝福。
廣西戲劇院演員陳慧與在南寧學習的烏克蘭留學生安迪首次合唱原創新歌《最美的遇見》。“遇見最美的廣西,遇見最好聽的山歌,用廣西特有的方式來歡迎世界的朋友。就像歌詞里說的:天地山水間,有最美的遇見。”陳慧認為,“遇見”有幾個層面的意思:一個是中國與東盟的遇見,再一個就是廣西以及中國的民歌和外國友人的遇見。“因為這個歌里面的話,第一句唱的是致敬劉三姐,第二句其實是致敬民歌節”。“我作為彩調劇《新劉三姐》的主演,更有一種責任和義務將劉三姐文化發揚光大。除了繼承傳統,還要緊跟時代脈搏。這首歌就是劉三姐文化走向新時代,走向更廣闊天地的一個聚焦和濃縮。”陳慧說。
之前曾在各類文藝活動中有精彩表現的安迪,今年首次登上民歌節舞臺。他連贊南寧是一座特別漂亮的城市。“氣候很好,風光美麗,人和人之間感覺非常溫暖,我很喜歡南寧。這次和大家的合作也很愉快。”
南寧市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的高赫此次演唱廣西經典民歌《趕圩歸來啊哩哩》。通過作曲家的改編,經典民歌以搖滾風格呈現,將現代和民族元素結合,由中國南寧歌手與意大利克雷馬市、奧地利克拉根福市、法國普羅旺斯地區、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市這些國際友城合唱團歌手共同完成。“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們通過‘云合唱’的方式進行了隔空合唱。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全世界都知道廣西民歌。”
廣西MIYA 組合帶來的《瑪麗諾之歌》很有特點。她們此次表現一改之前又唱又跳的火辣風格,演繹了充滿俄羅斯風情的《瑪麗諾之歌》。莊園里一群少女歡快起舞的片段讓觀眾眼前一亮。“我們把流行與美聲進行了結合,對這首歌曲進行了全新的演繹,也是我們組合一個新的嘗試。”組合成員之一劉君虹說。
范鳴迅是來自上海廣播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他說,這次民歌節共有來自8 個地方的主持人同臺主持節目,部分主持人所在地很有代表性,比如有來自上海的主持人,有來自井岡山的主持人,還有來自遵義的主持人等。“不僅有傳統的民歌,還有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經典旋律,都在這一屆的民歌節舞臺上給大家帶來精彩的呈現。”
范鳴迅對演員和工作人員的熱情印象深刻,“包括現場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大家都是熱血沸騰的,因為你只要來到了民歌節的現場,就會被現場的氣氛所感染。動聽的歌聲讓我們從內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范鳴迅曾多次來南寧旅游。“廣西是歌仙劉三姐的故鄉,民歌節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盛名遠播的。南寧有一個特別美麗的名字叫作‘綠城’。我認為除了景美歌美之外,其實人更美。”
此次民歌節的節目,有一個環節讓范鳴迅深受感動。他說:“采訪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抗疫先進個人等,還包括一些有先進事跡的代表,他們來到舞臺上講述他們的故事,讓我們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