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明
(邢臺市第八中學,河北 邢臺 054000)
社團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豐富校本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社團活動課程化能夠將課堂教學和社團活動完美融合在一起,滿足學生個性差異,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及社會責任感,同時,社團活動課程化有助于推動校本課程發(fā)展,豐富學校課程建設,實現學校內涵發(fā)展。
當前,多數學校社團的指導教師是由外聘教師和本校教師組成,因缺乏溝通、交流,而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課程目標。由于外聘教師對學校情況不夠了解,他們多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制定活動方案,脫離學校和學生實際,致使活動無法滿足學生的發(fā)展。加之每年社團輔導教師的流動性較大,社團年年招新,年年新開始,使得社團缺少沉淀性、積累性的經驗與記錄。
部分學校領導沒有重視社團活動的開展,學校存在對社團管理不明確的問題,校內沒有統(tǒng)一有效的社團管理模式。社團缺乏有效管理,導致社團發(fā)展不均衡,少數社團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屢創(chuàng)佳績,而有些則處于開展無序、相對散漫的狀態(tài)。統(tǒng)一有效的管理可以為優(yōu)質社團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也可以使薄弱社團吸取優(yōu)質社團的管理經驗,帶動、督促自身社團健康發(fā)展。
當前多數中學社團考核評價的方式是以期末展演為主,而針對各個社團發(fā)展情況的評價,采用的是對社團指導教師和學生考勤簽到的考查。對學生而言,簡單的簽到考核難以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參與情況,學生缺乏有效監(jiān)督與評價,不利于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對教師而言,缺乏多元化的評價,無法更好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對學校而言,過于單一的評價標準,使學校很難培養(yǎng)出優(yōu)質的校級明星社團。
社團在組建規(guī)定章程及后期招生等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在社團管理方面,由于學生是社團的主要管理者,因此,社團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具有較高的自由度,學生可根據本社團內的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活動設定,開展一些喜聞樂見的活動,激發(fā)學習熱情,明確自身的興趣愛好。相較于大學學生社團,中學學生社團由于其主體主要為未成年學生,所以在社團管理中,要制定社團活動章程,明確社團成員的權利與義務,保障社團活動正常運行。
社團活動的開展需要在完整的體系指導下進行。社團課程可以學期為單位進行規(guī)劃和實施,在符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教學計劃和活動方案,設計合理的獎懲體系,由此開展相應的社團活動。在開展社團課程時,教師首先應明確教學目的,按照計劃開展相應的活動,同時記錄活動過程,妥善保存這些記錄,在學期結束時展開活動總結,明確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予以修改完善。
學校要根據學生實際,編制專門性的校本教材,并在逐步發(fā)展中建立起相應的社團活動資源庫。校本教材的編寫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內容應當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并且要制定主題開展競賽活動,融合線上線下教育的優(yōu)勢,讓學生全身心廣泛參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形成獨特的校園社團文化,打造精品社團,形成學校品牌特色。
社團活動的開展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而是要做到“內外聯動”。一方面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課程實施,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提升社團活動質量,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借助社會實踐活動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例如,可對當地的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積極開展各類書香研學活動,踐行知行合一,感受經典的力量。在實踐的過程中需進行相應的記錄,活動結束后要進行反思,并將自身優(yōu)勢進行推廣,從而輻射帶動整個地區(qū)促進學校社團的發(fā)展。
社團活動的有序開展離不開一套完善的組織機構。社團組織機構的運行應始終圍繞“人”這一中心而展開,要提高非專業(yè)教師和專業(yè)教師之間的協(xié)調性,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要根據社團的實際情況對管理部門進行優(yōu)化,可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以減少不必要的管理層級,精簡機構,優(yōu)化管理環(huán)節(jié),保證組織機構的靈活性。
學生和教師作為兩個獨立的主體,在實際社團活動中不能分離開來。教師要積極發(fā)揮引導、幫助、指導、管理等作用,提高社團的整體水平,幫助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突破自我,實現健康成長。此外,教學活動的整體規(guī)劃和社團定位等也需教師進行制定和完善,通過有效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社團建設需做到與時俱進,在實踐中要根據現實變化及時有效地做出相應調整,以提高社團的整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