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萌
(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23)
姑嫂樹高架由北往南穿越京廣鐵路,縱向連接二環線、三環線和天河機場第二通道,是漢口北部重要交通要道和對外出口道路。姑嫂樹立交位于武漢市機場二通道與三環線交匯處,是三環線與貫穿中心城區軸向快速間重要的轉換節點。姑嫂樹立交距離常青立交和盤龍立交分別為2 km、3 km。
現狀姑嫂樹路立交為三層部分互通式立交,如圖1 所示。三環主線(雙向6 車道)以直行高架形式跨過地面道口,位于立交二層。姑嫂樹路主線橋(雙向6 車道)上跨三環主線橋,位于立交三層。姑嫂樹路立交于2014年通車,其中姑嫂樹高架左轉至三環線西段(立交方向)F 匝道、北三環東段左轉至姑嫂樹高架G 匝道及聯系2 匝道間的集散車道H 匝道因堤防未實施,立交功能缺失,交通疏解作用未能全面發揮[1-3]。

圖1 姑嫂樹立交效果圖
(1)設計車速:三環線為80 km/h,姑嫂樹高架為60~80 km/h。道路等級為快速路。匝道為30 km/h。
(2)道路最小凈高:車行道不小于4.5 m,匝道的橋上橋下凈高不小于4.5 m。非機動車、人行道最小凈高為2.5 m。
三環線路段為地面雙向8 車道,立交段為“主線高架+ 兩側地面輔道”形式,主線高架雙向6 車道,兩側地面輔道雙向2 車道;姑嫂樹路現狀為“主線高架+ 地面輔道”形式,主線高架雙向6 車道,橋下地面輔道雙向6 車道。
圖2 為姑嫂樹立交簡圖。

圖2 姑嫂樹立交簡圖
F、G、H 匝道與姑嫂樹路、三環線相接的4 處匝道端口均已實施,寬8.5 m。A、B、C 匝道均為現狀,在用地范圍內合理布置三條匝道。結合武漢市目前立交運行情況,匝道有條件盡量按照雙車道布置,兩個定向左轉環圈匝道(F 匝道、G 匝道)考慮單車道進出,路段考慮雙車道,聯系2 匝道間的集散車道H 匝道考慮單車道進出,路段考慮雙車道,交織段按照三車道布置。
2.3.1 F 匝道
F 匝道為“北向西”的定向左轉環圈匝道,解決由姑嫂樹高架左轉至三環線西段(常青立交方向)的交通需求。F 匝道實施全長201.273 m,按路橋結合方式建設。F 匝道因鼻端端部已按照單車道實施,按照單車道入口設計,其余段考慮雙車道。F 匝道共設有1 處平曲線,半徑為45 m,雙車道各考慮加寬0.5 m,車道寬度共10 m,并設置超高。F 匝道寬8.5~10 m。
道路最小縱坡0.444%,最大縱坡3.877%;道路最大坡長165 m;凸型豎曲線最小半徑1800 m,凹型豎曲線最小半徑820 m,最小豎曲線長度28.152 m。
2.3.2 G 匝道
G 匝道為“東向南”的定向左轉環圈匝道,解決由三環線東段左轉至姑嫂樹高架的交通需求。G 匝道實施全長216.241 m,按路橋結合方式建設。G 匝道因鼻端端部已按照單車道實施,按照單車道入口設計,其余段考慮雙車道。G 匝道共設有3 處平曲線,半徑分別為35 m,45 m,80 m。雙車道各考慮加寬0.5~1 m,車道寬度共10~11m,并設置超高。G 匝道寬8.5~11m。
道路最小縱坡1.32%,最大縱坡4.14%;道路最大坡長186 m;凸型豎曲線最小半徑1050 m,凹型豎曲線最小半徑500 m,最小豎曲線長度29.602 m。
圖3 為F、G 匝道單車道斷面圖,圖4 為F、G 匝道雙車道(每條車道加寬值0.5 m)斷面圖,圖5 為G匝道雙車道(每條車道加寬值1 m)斷面圖。

圖3 F、G 匝道單車道斷面圖(單位:m)

圖4 F、G 匝道雙車道(每條車道加寬值0.5 m)斷面圖(單位:m)

圖5 G 匝道雙車道(每條車道加寬值1 m)斷面圖(單位:m)
2.3.3 H 匝道
集散車道H 主要解決三環線東段與西段的交通需求,實施全長472.071 m。H 匝道沿張公堤堤頂路建設,跨越現狀張公堤閘口,同時需考慮跨越現狀閘口H 匝道橋梁段建設,跨越閘口H 匝道橋梁段與新建閘口合并設計。其余路段為路堤形式,兩側采用支擋結構,廢除現狀張公堤堤頂路,采用輕質氣泡混凝土回填。
H 匝道寬8.5~12.5 m,H 匝道起止點與現狀端部已按照單車道實施,按照單車道出入口設計,路段考慮雙車道,交織段按照三車道布置。H 匝道雙車道寬度為10 m,三車道寬12.5 m。
圖6 為H 匝道雙三車道斷面圖。

圖6 H 匝道雙三車道斷面圖(單位:m)
道路最小縱坡0.912%,最大縱坡3.329%;道路最大坡長220 m;凸型豎曲線最小半徑800 m,凹型豎曲線最小半徑10000 m,最小豎曲線長度30.55 m。
張公堤是漢口防洪保護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1級堤防,堤頂高約30.00 m。姑嫂樹立交段張公堤的設計洪水位為27.67 m。張公堤上開口設置的陸上交通閘為Ⅰ級水工建筑物,結構安全等級為Ⅰ級,設計使用年限為100 a,閘口設計水位為28.24 m。圖7 為交通閘處斷面圖。

圖7 交通閘處斷面圖(單位:m)
H 匝道對跨越張公堤姑嫂樹路交通閘進行拆除擴建,采用橋梁段與新建閘口合并設計,擴建后閘口總寬度58 m,分為4 孔,孔口寬度均為11.5 m。閘門采用人字形閘門,閘門具有單向止水功能,采用人工輔以手動葫蘆驅動啟閉。為減少橋梁上部荷載對防洪閘的影響和防洪中閘門關閉的方便性,上部采用4跨15.66 m 的簡支鋼箱梁跨越;橋墩及基礎兼顧了橋梁下部結構傳力、閘門打開收攏和結構自身防洪的功能,是采用橋閘合一形式共建結構的典型,也是既有張公堤上行洪、交通、荷載量最大的一座交通閘。圖8 為姑嫂樹交通閘建成后實景。

圖8 姑嫂樹交通閘建成后實景
近些年,武漢的總體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建設范圍不斷擴張,前期受堤防、拆遷等因素的制約,部分遺留的立交匝道、斷頭路等問題逐漸凸顯,導致骨架道路及節點的早晚高峰擁堵不堪。城市建設者從節點優化、建設方式優化等方面對立交節點進行微改造,打通難啃的“硬骨頭”,完善立交功能,滿足市民更快更方便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