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亮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第十市政設計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西寧申寧路大橋位于南川片區,為連接南川東路與時代大道的城市次干路。該項設計為五跨高度變化的梁式結構,跨徑布置為45 m+55 m+75 m+55 m+45 m=275 m,橋寬30 m。主橋橫斷面布置為單箱六室斷面,邊跨跨中梁高2.2 m,次變跨跨中梁高2.2 m,中跨跨中梁高2.5 m,PM0 及PM5 處梁高為5.0 m,PM1 及PM4 處梁高為6.0 m,PM2 及PM3 處梁高為6.5 m,基礎均采用鉆孔樁,機械成孔方式,上部結構施工方法為滿堂支架施工[1]。
城市次干路。
V=30 km/h。
橋梁:4.5 m(人行與非機動車道)+3.0 m(綠化帶)+15 m(車行道)+3.0 m(分隔帶)+4.5 m(人行與非機動車道)=30.0 m。
橋梁為雙向1.5%橫坡。
無通航凈空要求。
專用道:3.75 m。
城-A 級。
100 a 一遇。
Q1%=340 m3/s。
H1%=2365.560。
按照城市橋梁規范及相關參數取值,該項目定義為一級。
均為100 a。
橋址為七度區,按照八度設防設計。
該項設計采用側面飄帶形式裝飾的大箱梁,跨徑布置為45 m+55 m+75 m+55 m+45 m,橋梁全長288 m,標準橫斷面寬度30 m,橋墩采用柱式墩,鋼筋混凝土結構。墩底橫向長度3.5 m,縱橋向寬度2.5 m,橋墩側面以棱臺形式進行裝飾[2]。總體立面見圖1 所示。圖2 為橋梁效果圖。

圖1 結構總體立面圖(單位:m)

圖2 橋梁效果圖
該項設計采用側面飄帶形式裝飾的大箱梁,鑲嵌六邊形鋼柱,橋臺采用一字墻結構,橋墩采用柱式墩。橋梁側面采用混凝土裝飾板與六邊形鋼柱。橋梁外形貌似波浪起伏,與周圍生態景觀很好地相融合。
橋墩采用柱式墩,鋼筋混凝土結構。墩底橫向長度3.5 m,縱橋向寬度2.5 m,橋墩側面以棱臺形式進行裝飾。橋墩基礎采用群樁基礎;承臺形狀為矩形,長度30 m,寬度6.5 m,厚度2.5 m,每承臺12 根鉆孔灌注樁,樁徑1.5 m;橋臺采用一字墻,橋臺承臺橫橋向寬度31 m,縱橋向寬度6.5 m,厚度為2.5 m,每臺12 根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徑1.5 m。
上部結構為大箱梁,側面帶有混凝土與鋼結構裝飾,跨徑布置為45 m+55 m+75 m+55 m+45 m,橋寬30 m,橋梁上部結構一幅設計,總共設有七道腹板,六個箱室,橋梁結構寬度29.80 mm,懸臂長度2.10 m,懸臂端部厚0.22 m,根部厚度0.5 m,箱梁跨中梁高2.5 m,次邊跨及邊跨跨中梁高2.2 m,跨中截面頂板厚0.25 m,底板厚0.25 m,腹板厚度0.4 m,支點截面底板加厚至0.5 m,腹板加厚至0.6 m,箱梁支點位置設置橫梁,跨中設置橫隔板,截面變化曲線按二次拋物線漸變。箱梁縱向主梁采用預應力結構,側面飄帶采用混凝土板結構,線形為空間變化的曲線,斜率為不變的控制值[3]。
橋梁處于高烈度區,故該項設計選用抗震支座。其性能應在支座到達現場之后,由相關單位進行性能試驗,并出具相關的合格報告之后方能使用。尤其要對其承載力、螺栓強度、轉角進行核對[4]。
該項研究主要通過荷載模擬,以及邊界模擬的方式開展。主要考慮荷載有一期恒載、二期恒載、溫度、收縮徐變、車道荷載、人群荷載、沖擊系數、不均勻沉降、裝飾飄帶荷載、裝飾六邊形鋼柱荷載。
以下數據均為最不利工況下的取值(見圖3~圖8)。

圖3 運營階段空間靜力分析計算圖示

圖4 基本組合彎矩圖

圖5 抗剪圖示

圖6 抗裂分析(一)圖示

圖7 抗裂分析(二)圖示

圖8 抗裂分析(三)圖示
綜上數據及分析可以得到:頻遇組合σst-σpc=0.275 MPa<0.7 ftk=1.86 MPa,滿足規范要求。
準永久組合σlt-σpc=-0.046 MPa <0,滿足規范要求。
σtp=1.07 MPa ≤0.5 ftk=1.33 MPa,滿足規范要求。
σkc+σpt=13.37 MPa≤0.5 fck=16.20 MPa,滿足規范要求。
σpe+σp =1180.62 MPa ≤0.65 fpk=1209 MPa,滿足規范要求。
σcp=13.37 MPa≤0.65 fpk=19.44 MPa,滿足規范要求。
σcp=13.37 MPa≤0.65 fpk=19.44 MPa,滿足規范要求[5-7]。
該項抗裂分析未包含豎向預應力效應,設計中將豎向預應力作為結構的安全儲備而存在。
通過對規范數值與該項設計模型數據進行比較,模型中設計數據均在規范容許范圍之內,且該項荷載的取值,以及邊界選取為不利工況下的,故該項數值模擬計算結果為可靠的。
本文通過空間有限元分析軟件對五跨連續梁抗彎、抗剪及抗裂進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該橋梁支點梁高偏高,故橫梁橫向不需要設置預應力。
(2)邊跨端橫梁高于邊跨跨中梁高,主要是考慮外形裝飾需要。
(3)多跨連續梁預應力損失較大,設計階段應考慮計入。
(4)該項目五跨連續梁在次邊跨范圍內任意工況下不出現正彎矩,均為負彎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