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華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福建 廈門 361000)
食管鱗癌主要是指食管鱗狀細胞分化的惡性上皮性腫瘤,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上皮組織惡性腫瘤[1-2]。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結構的改變、社會老齡化加劇,食管鱗癌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早期食管鱗癌多無明顯癥狀,待確診時大部分患者均處于中晚期,已喪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此時化療成為了延長患者生命周期、提高生存質量的主要治療方案。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是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晚期食管鱗癌常選用紫杉醇聯合順鉑作為一線治療方案,但經長期臨床實踐表明,該常規化療方案的療效還有待提升[3]。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是一種新型紫杉醇,其能讓藥物蓄積于腫瘤組織內,并增強藥物濃度,提高治療效果[4]。該藥物在近年來被逐漸應用于食管鱗癌的臨床治療中,且化療效果較為理想。本研究進一步探討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合順鉑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晚期食管鱗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43例和研究組43例。常規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45~76歲,平均(61.22±10.10)歲。研究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6~74歲,平均(61.18±10.0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細胞學、病理組織學、影像學等檢查確診為晚期食管癌,且病理類型為鱗癌;②預計生存期>6個月者;③具備化療適應證者;④患者及其家屬對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隨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②存在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嚴重精神疾病或意識不清者;④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本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治療方法:常規組采用紫杉醇(澳大利亞Faulding公司,注冊證號:X20010121,規格30 mg)聯合順鉑(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3,規格30 mg)一線治療,紫杉醇靜脈滴注,劑量為135 mg/m2,于第1天用藥;順鉑靜脈滴注,劑量為75 mg/m2,于第1~3天用藥。
研究組采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44,規格100 mg)聯合順鉑一線治療,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靜脈滴注,劑量為260 mg/m2,于第1天用藥;順鉑靜脈滴注,劑量為75 mg/m2;于第1~3天用藥。
1.3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無進展生存時間、總生存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血清腫瘤標志物:在治療前、治療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由專業檢驗人員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癌胚抗原(CEA)、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g)、糖類抗原199(CA199)水平。
無進展生存時間即本方案化療開始至出現疾病進展時間,總生存時間即本方案化療開始至死亡時間。
不良反應:在治療后觀察患者的腹瀉、脫發、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損傷、神經毒性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CEA、SCC-Ag、CA199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CEA、SCC-Ag、CA199水平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2.2兩組無進展生存時間和總生存時間比較:研究組無進展生存時間、總生存時間均長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無進展生存時間和總生存時間比較個月,n=4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n=43]
食管癌在臨床中被分為食管鱗癌和食管腺癌兩大類,其中食管鱗癌較為常見[5-7]。針對于食管鱗癌的病因目前臨床尚無統一定論,但大部分醫學者認為該疾病的發生多與生活環境、不良飲食習慣、存在強致癌物、營養物質缺乏、病毒感染、遺傳等有關[8-9]。但發生食管鱗癌時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進食后梗噎感、胸骨后疼痛、進行性吞咽困難、背痛等,若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則會危及其生命。化療作為食管鱗癌的主要治療方案,其在延長患者生存周期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與常規組相比,研究組的CEA、SCC-Ag、CA199水平更低,可見晚期食管鱗癌患者采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合順鉑一線治療能進一步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CEA是食管癌外周血微轉移的生物學標志,SCC-Ag屬于鱗狀上皮細胞的特異性抗原,CA199在食管癌患者體內呈高表達狀態。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作為新一代的靶向紫杉醇制劑,其主要經由納米技術結合紫杉醇和人血白蛋白制成[10],該藥物能特異性結合血管內皮細胞膜表面的特異白蛋白細胞表面受體,以激活細胞膜囊泡,將紫杉醇輸送到腫瘤細胞內部,并維持局部藥物濃度,提高抗腫瘤活性作用[11-12]。將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與順鉑聯合能通過順鉑抑制DNA復制、轉錄,加快腫瘤細胞凋亡;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作用下,提高腫瘤組織內部藥物濃度,增強殺滅腫瘤組織作用。在兩種藥物的協同作用下能進一步提高抗腫瘤效果,使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表達降低。當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進一步降低時,則說明治療效果提高,延緩其疾病進展,進而延長其生存周期。故在本次研究中發現,研究組的無進展生存時間、總生存時間均長于常規組。此外,觀察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該結果提示,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合順鉑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不會增加明顯的不良反應,這可能與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能有效避免使用助溶劑引起的相關不良反應有關。
綜上所述,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合順鉑一線治療晚期食管鱗癌,能進一步降低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延長其生存周期,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增加,臨床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