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梅,袁春燕
(1.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重慶 401120;2.重慶市豐都縣人民醫院,重慶 408200)
產婦在順產分娩后24 h內的失血量超過500 ml,或者剖宮產后24 h內總出血量超過1 000 ml被稱作產后出血。產后出血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女性分娩并發癥[1]。有臨床研究表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為2%~3%[2]。出現產后出血后會嚴重影響產婦的康復甚至生命,有研究統計產后出血是造成產婦死亡的重要影響因素[3]。有臨床人員采用縮宮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益母草等對具有產后出血傾向的產婦開展預防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4-5],本研究分析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對產后出血患者的止血及凝血功能恢復效果,以期為產后出血患者提供合理、有效、安全的治療的藥物,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復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本院分娩的產婦74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為22~44歲,其中初產婦為51例,經產婦為23例,孕周期為36~42周,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并需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且本研究需經本院倫理道德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年齡為22~44歲;無嚴重并發疾病者;單胎妊娠;可以正常表達感受者;無精神疾病者。排除標準:合并艾滋病、腫瘤等嚴重疾病者;高齡妊娠者;合并凝血障礙、心功能不全疾病者;合并妊高癥、妊娠期糖尿病等并發癥者;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過敏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不能完成本研究者;資料不完整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包括37例產婦,兩組產婦的例數、年齡、體重、孕周期、是否為經產婦等基本資料構成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產婦在胎兒娩出后靜脈滴注20 U縮宮素(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862)。觀察組產婦在胎兒娩出后在靜脈滴注縮宮素的基礎上,于三角肌處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美國法瑪西亞普強制藥公司生產;注冊證號:H20070251)250 μg,此后依子宮反應,間隔1.5~3.5 h再注射250 μg。
1.3評價指標:①統計并比較兩組產后產婦術中、術后2 h、術后12 h、術后24 h的出血量。②統計兩組患者在產前及用藥24 h后的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等凝血功能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6]。③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惡心、嘔吐、頭暈、腹瀉腹脹、畏寒、發熱、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2.1兩組術中及產后出血量比較:觀察組術中、產后2 h、產后12 h、產后24 h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及產后出血量比較
2.2患者凝血功能比較: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凝血功能相關指標情況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FIB、PT、TT、APTT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后FIB均較治療前明顯上升,而PT、TT、APTT則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IB明顯高于對照組,而PT、TT、APTT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2.3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進行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畏寒的發生率稍高于對照組,而惡心的發生率稍低于對照組,頭暈、腹瀉腹脹、發熱的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與對照組相同,兩組患者均無嘔吐、皮膚瘙癢發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惡心、嘔吐、頭暈、腹瀉腹脹、畏寒、發熱、皮膚瘙癢及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n,n=37)
分娩是一個危險的過程,而產后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7]。有相關研究人員統計后表示,在我國產后出血已經成為導致產婦死亡的第一影響因素,尤其是在一些醫療條件比較落后的偏遠地區[8]。當產婦分娩時胎盤也會從子宮蛻膜層剝離下來,而此時剝離面血竇呈現為開放狀態,所以會出血,但胎盤從子宮排出后,子宮會通過收縮控制血竇開放狀態降低出血量[9]。但若產婦產程較長、精神緊張、能量消耗過大、瘢痕子宮、胎兒偏大、產前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等因素均會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從而血竇不能得到良好的閉合控制,最終誘發產后出血。所以在產婦出現征兆時進行預防性治療促進子宮收縮,可以降低產婦產后出血量,改善妊娠結局,促進產婦盡快康復[10-11]。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種甲基前列腺素,具有促進子宮收縮的效果。該藥物發揮作用時間較長,可增加宮內壓力,促進子宮平滑肌節律性收縮,提高血液中鈣離子濃度,還具有快速閉合血管的效果。且該藥物具有較強的水溶性和活性[12-13]。
本研究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對產后出血的產婦進行預防和治療,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產后2 h、產后12 h、產后24 h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FIB明顯高于對照組,而PT、TT、APTT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惡心、嘔吐、頭暈、腹瀉腹脹、畏寒、發熱、皮膚瘙癢及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均無差異。本研究認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對產后出血的產婦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可以提高產婦凝血功能,且與常規采用縮宮素治療的安全性方面比較均具有較低的不良反應。本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對產后出血的產婦具有良好的治療和預防效果,可以作為產后出血比較理想的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