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青
(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廣東 肇慶 526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體發病機制仍未明確,即使患者確診為此病予以相應藥物治療,但病情容易反復,可能與消化運動功能異常和機體感覺功能異常相關[1],因此治療時還需綜合考慮。嗜酸乳桿菌片能補充機體腸道有益菌,促進胃腸蠕動;氟西汀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與胃腸道藥物聯合服用具有與一定的協同作用,鞏固治療效果,提高治療效率[2],但國內有關二者聯合治療的文獻較少,為分析聯合用藥的效果,現以127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以2018年5月~2019年11月經本院消化內科門診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7例為研究對象,采用臨床對照研究。依據簡單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n=63)和對照組(n=64),觀察組患者男27例,女36例,年齡33~65歲,平均(43.4±7.5)歲,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41例,年齡28~61歲,平均(42.3±8.8)歲。兩組基礎資料具有同質性(P>0.05),可見進行研究。本項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同意。診斷標準:參照錢家鳴主編的《消化內科學》(第2版)[3]中有關功能性消化性胃腸病的診斷。納入標準:①入組年齡在18~60歲之間,全身狀況良好;②精神狀態良好,能進行有效溝通;③病情穩定;④均了解本項研究,且簽署研究相關文件。排除標準:①入組前3個月家庭發生重大事故;②既往有嚴重精神系統疾病,包括中重度焦慮;③同時合并潰瘍、腫瘤等器質性病變;④合并脂肪肝、肝硬化等肝功能不全及腎功能障礙;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脫落與剔除標準::①干預期間患者自行服用與療效相關的藥物;②遵醫行為差;③服藥期間發生嚴重不適反應,需終止研究。
1.2方法:入組后患者予以促進胃腸動力、腸黏膜保護等治療,包括莫沙必利膠囊(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73152;規格:5 mg;生產單位:上海新黃河制藥有限公司)5 mg/次,3次/d,奧美拉唑(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864;規格:10 mg;生產單位:蘇州中化藥品工業有限公司)20 mg,2次/d等基礎治療。對照組加用復方嗜酸乳桿菌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40114;規格:0.5 g;生產單位: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粒/次,3次/d,口服,連續治療2周。觀察組聯合氟西汀膠囊(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3454;規格:20 mg;生產單位:蘇州俞氏藥業有限公司)20 mg/次,1次/d,連續服用2周。
1.3療效評估[4]:治療后,患者上腹部疼痛、反酸、飽脹感等癥狀和體征基本恢復,且2個月內無復發為顯效;治療后患者上述癥狀、體征好轉,偶有上腹部疼痛發作,但可忍受,不影響生活為有效;反之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觀察指標:干預前、干預后,檢測兩組患者的胃動力學指標,檢查前禁食6 h,禁飲2 h,分別記錄胃竇收縮頻率、胃竇收縮幅度。NDI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該量表共4個領域、25個條目,計分方式:總得分=100-[(S-M)/R×100]。S表示將原始分相加總和,M表示總的最小分,R表示總的得分的最大范圍,總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采用GAD-7評估焦慮情緒,該量表包括7個條目,每個條目0~3分評價,總分0~21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嚴重。

2.1兩組治療療效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5.2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n(%)]
2.2兩組胃動力學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的胃竇收縮頻率及胃竇收縮幅度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胃動力學指標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胃竇收縮頻率及胃竇收縮幅度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動力學指標比較
2.3兩組NDI-癥狀量表評分及GAD-7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DI-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GAD-7評分則低于干預前,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的NDI-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GAD-7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NDI-癥狀量表評分及GAD-7評分比較分)
功能性胃腸疾病通常在體檢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后仍無法解釋該器質性病變或生化異常,以成年人較為多見[5]。隨著人們對其研究的深入,認為患者的臨床癥狀與中樞神經系統對應的腸道信號調控異常有關,繼而引起胃腸動力紊亂、內臟高敏感、腸道菌群失調,同時長期、反復發作的上腹部疼痛及消化不良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影響,而精神心理因素同時可作為誘發因素導致患者發生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等[6]。
針對功能性胃腸疾病,臨床通常予以莫沙必利、奧美拉唑等常用藥物,前者為廣譜促胃動力藥,后者可抑制胃酸分泌,同時起到護胃效果,二者聯合使用雖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同時予以嗜酸乳桿菌片,促使糖類分解,繼而調節腸道菌群,避免腸道菌群失衡,但上述藥無法起到根治作用,患者可能因焦慮、工作壓力等心理因素而影響神經-內分泌調節,病情反復發作。為加強藥物療效,本研究聯合氟西汀綜合治療。氟西汀是一種抗抑郁藥,通常用于成人抑郁癥、強迫癥及神經性貪食,具有一定的抗焦慮、抑郁作用,同時還可調節內臟胃腸痛覺,改善患者臨床癥狀[7-8]。觀察組在基礎治療上加用氟西汀,患者NDI-癥狀量表評分及GAD-7評分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24%,高于對照組的84.38%,提示臨床常規藥物聯合氟西汀和嗜酸乳桿菌的治療效果優于常規用藥,有助于提高患者胃動力學。
綜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復雜多樣,在予以治療時可選擇嗜酸乳桿菌聯合氟西汀,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時還可緩解其焦慮情緒,有利于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