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劍斌,崔明良,曹政鑫,彭超陽
(1.上饒市余干楚東醫院泌尿外科,江西 上饒 335100;2.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5100)
痛風性腎結石多由尿酸代謝異常所致,該類患者病變時多伴有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療的難度,若治療不及時,還有可能引發腎功能障礙或腎衰竭,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多采用降尿酸、抗炎等方式治療該病,其中最為常見的藥物為非布司他,其臨床治療效果較為良好,但單一藥物治療起效速度較慢,且治療后極易出現復發的情況,預后欠佳[2]。枸櫞酸鉀緩釋片是臨床常用于治療腎小管性酸中毒的藥物,毒副作用較小,對于草酸鈣結石及尿酸結石具有較好的預防作用。有學者稱[3],采用非布司他與枸櫞酸鉀緩釋片聯合對術后痛風性腎結石患者進行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單一非布司他起效速度慢的缺點,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诖?,探討采用單一非布司他和非布司他聯合枸櫞酸鉀緩釋片對患者進行治療,并對其臨床治療效果及對復發率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術后痛風性腎結石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的分組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9~72歲,平均(54.25±2.36)歲,體重指數(BMI)20~28 kg/m2,平均(24.35±0.23)kg/m2;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9~73歲,平均(54.31±2.32)歲,BMI 20~29 kg/m2,平均(24.42±0.21)kg/m2。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納入《原發性痛風診斷和治療指南》[4]相關診斷標準者;②經B超檢查確診為腎結石者;③血尿酸水平≥480 μmol/L。排除標準:①繼發性痛風者;②合并泌尿系統感染者;③對非布司他、枸櫞酸鉀緩釋片過敏的患者。
1.2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開展常規治療,并告知患者嚴格控制嘌呤飲食,并進行適量的運動。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非布司他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81,規格:40 mg×10片)口服治療,1片/次,1次/d。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非布司他片和枸櫞酸鉀緩釋片[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 H20110135,規格:1.08 g(10 mEq × 30 片)]口服治療,非布司他片用量參照對照組,枸櫞酸鉀緩釋片1片/次,3次/d。一個療程為1個月,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3個療程。
1.3觀察指標:①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采集患者的肘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進行檢測,并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進行檢測;②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進行24 h尿液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尿鈣、尿鉀、尿枸櫞酸以及尿pH值等。

2.1治療前后血尿酸和血sICAM-1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尿酸、血sICAM-1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尿酸、血sICAM-1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24 h尿液實驗室檢測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24 h尿鉀、尿鈣、尿枸櫞酸以及尿pH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24 h尿鉀、尿枸櫞酸以及尿pH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尿鈣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血尿酸、血sICAM-1水平比較

表2 治療前后24 h尿液實驗室檢測指標比較
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及飲食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對于營養的攝入量不斷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嘌呤代謝紊亂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導致高尿酸血癥逐年增多。由于高尿酸血癥患者代謝功能紊亂,體內血尿酸排出困難,極易導致血尿酸在體內蓄積,從而形成結晶,一旦結晶沉積于骨關節和腎臟,將會引發痛風性腎結石[5-6]。以往臨床多采用單一的非布司他藥物治療痛風性腎結石,該藥物屬于非嘌呤類黃嘌呤氧化酶選擇性抑制劑,進入人體后能夠直接對尿酸合成進行抑制,使機體內的尿酸水平下降,其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但一般使用非嘌呤類黃嘌呤氧化酶選擇性抑制劑長期治療,極易引發剝脫性皮炎,從而影響整體治療效果,預后欠佳。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有學者發現采用非布司他與其他藥物聯合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單一藥物治療的不足之處,從而達到提高治療的目的。
枸櫞酸鉀緩釋片是臨床常用于抗結石的藥物,適用于任何病因引起的低枸櫞酸尿性草酸鈣腎結石、伴有或不伴有鈣結石的尿酸結石,在痛風性腎結石的治療中具有較為良好的效果。據相關研究[7]顯示,痛風患者在發病早期多會出現大量炎性反應,待病情發展至急性發作期時,將會有大量炎性反應因素滲出,從而導致痛風加劇,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高尿酸血癥患者在病變期間也會出現一定炎性反應,該炎性反應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O合成,最終損害血管內皮細胞。sICAM-1是一種常見的免疫球蛋白,該蛋白水平的升高與機體炎性反應的升高存在正相關性,可見,降低sICAM-1對改善痛風性腎結石患者的炎性反應意義重大。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血尿酸、血sICAM-1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與王天等[8]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中治療前聯合組的血尿酸水平及血sICAM-1水平分別為(620.10±55.97)μg/L、(470.16±96.33)μg/L,單純組分別為(616.25±60.34)μg/L、(467.24±100.29)μg/L;治療后聯合組的血尿酸水平及血sICAM-1水平分別為(314.27±40.55)、(198.77±50.13),單純組分別為(398.24±45.88)、(277.69±65.31)一致。由此可見,采用非布司他與枸櫞酸鉀緩釋片聯合對術后痛風性腎結石患者進行治療,不僅能降低患者體內的血尿酸水平,還能緩解其炎性反應。分析原因主要是非布司他進入人體后,可直接對血尿酸產生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體內尿酸鹽的沉積,避免尿酸鹽結晶沉積而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此外,該藥物中的酶復合物穩定性較強,在抑制次黃嘌呤和黃嘌呤被黃嘌呤氧化酶生成尿液中具有高效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痛風的癥狀[8]。枸櫞酸鉀緩釋片在進入人體后,能夠加快尿酸的溶解速度,使其隨著尿液共同排除,避免尿酸鹽在體內沉積而形成結晶,同時還能直接在已形成的結晶中產生作用,使結晶解體,確保結石能夠排除體外。通過非布司他與枸櫞酸鉀緩釋片聯合治療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非布司他酶復合物的穩定性,同時還能促進鈣結石結晶的解體,對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及炎性反應水平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9]。本研究結果與王天等[8]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前的尿鉀、尿鈣、尿枸櫞酸以及尿pH值分別為(34.18±5.83)mmol、(7.95±1.57)mmol、(0.50±0.11)mmol、(4.93±0.50),對照組分別為(32.42±5.50)mmol、(7.82±1.31)mmol、(0.52±0.12)mmol、(4.89±0.42);觀察組治療3個月后的尿鉀、尿鈣、尿枸櫞酸以及尿pH值分別為(52.54±6.34)mmol,(4.15±0.36)mmol、(0.82±0.10)mmol、(6.08±0.51),對照組分別為(35.11±6.41)mmol、(7.63±1.20)mmol、(0.60±0.10)mmol、(5.31±0.20)一致。由此可見,給予術后痛風性腎結石患者非布司他與枸櫞酸鉀緩釋片聯合治療,能夠幫助患者改善自身的新陳代謝,抑制結石的形成。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枸櫞酸鉀緩釋片在人體內氧化后,其鉀離子將會形成堿負荷,促使尿液pH值升高,有助于進一步加強尿酸的溶解度,確保尿枸櫞酸能夠跟隨尿液排出體外,一旦尿液中的尿枸櫞酸含量升高,枸櫞酸離子即可通過與草酸根離子競爭性結合鈣離子,在排出枸櫞酸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鈣的排出。另一方面,非布司他在進入人體后也能有效抑制尿酸的生成,避免尿鹽酸結晶增加,通過與枸櫞酸鉀緩釋片聯合治療的方式,可共同促進已形成鈣結石晶體的解體,從而達到改善尿液代謝以及抑制結石形成的目的[10]。
綜上所述,針對術后出現痛風性腎結石的患者,聯合使用非布司他與枸櫞酸鉀緩釋片對其進行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新陳代謝,降低炎性反應和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