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暢游,侯書菊,侯韋蓮,孫玉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安徽省立醫院總務科-腸內營養室,安徽 合肥 230036)
化療是治療腫瘤患者的三大手段之一,該方法通過化學治療藥物對患者體內的癌細胞進行滅殺,從而達到治療的癌癥效果。化療藥物中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患者消化系統極其容易受到化學藥物的影響出現惡心嘔吐及腹瀉等情況,最終影響患者正常代謝能力[1-3]。因此營養科人員會采用營養制劑補充腫瘤化療患者體內營養,減少患者因營養不良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本研究觀察乳清蛋白聯合腸內營養制劑用于腫瘤化療患者營養支持的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腫瘤化療患者7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腫瘤化療患者男30例,女6例,年齡20~73歲,平均(60.25±3.26)歲,病程15~40 w,平均(27.64±5.46)w,其中結直腸癌2例,食管癌16例,膽管癌2例,胃癌5例,血液系統腫瘤4例,肺癌7例,所有患者均經過病理學或者細胞學診斷確診且患者均采用化療方法治療腫瘤;觀察組腫瘤化療患者男31例,女5例,年齡22~73歲,平均(60.47±3.35)歲,病程14~40 w,平均(27.28±5.31)w,其中結直腸癌2例,食管癌15例,膽管癌2例,胃癌5例,血液系統腫瘤4例,肺癌8例,所有患者均經過病理學或者細胞學診斷確診且患者均采用化療方法治療腫瘤。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后開展。
1.2方法:對照組腫瘤化療患者采用正常飲食方案并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補充體內所需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如對照組患者在正常飲食方案下采用注射方式補充體內微量元素,營養科人員應該保證患者身體食物攝入滿足正常飲食方案的80%,否則患者消化系統及代謝能力都會受到一定影響[4]。觀察組腫瘤化療患者在正常飲食方案之外采用乳清蛋白聯合腸內營養制劑補充體內所需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對比兩組患者營養支持效果。如觀察組患者在正常飲食方案的基礎上,采用乳清蛋白聯合腸內營養制劑補充患者體內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營養科人員應該根據患者身體的實際情況確定患者聯合制劑的用量,正常患者一天補充500 ml乳清蛋白聯合腸內營養制劑即可,為保證患者身體機能恢復正常,營養科人員需要保證患者連續補充乳清蛋白聯合腸內營養制劑時間在1 w以上,同時持續觀察患者的身體指標[5]。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總蛋白(TP)、血紅蛋白(HGB)(改變量)、清蛋白(ALB)指標;對比兩組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其他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總發生率[6]。

2.1營養支持效果比較:兩組治療前各項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治療后TP、HGB改變量、ALB等指標含量分別為(59.33±3.98)g/L、(8.43±1.82)g/L、(29.34±1.88)g/L,而對照組治療后TP、HGB改變量、ALB等指標含量分別為(44.52±3.91)、(9.73±1.91)g/L、(32.56±1.93)g/L。兩組對比結果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營養支持效果比較
2.2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8.33%,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8.33%。兩組比較結果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良反應比較[n(%),n=36]
腫瘤化療患者身體血漿蛋白水平會隨著治療時間的增長而持續下降,而血漿蛋白水平代表著患者身體對藥物的代謝能力,如果患者血漿蛋白水平不能得到恢復,則患者其他藥物治療甚至化療效果都會受到一定影響[8]。營養科工作人員通常采用乳ALB或者腸內營養制劑對患者進行干預,但是單獨使用乳清蛋白或者腸內營養制劑對患者體內蛋白質、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的補充效果雖然有效,但不能使患者的TP、HGB改變量、ALB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9]。因此營養科工作人員有必要對營養制劑進行改善,如將乳清蛋白聯合腸內營養制劑用于腫瘤化療患者的營養支持。營養科工作人員將腫瘤化療患者的TP、HGB改變量、ALB指標作為營養制劑效果的評價標準,只有提高患者的TP、HGB改變量、ALB水平,才能讓患者接受化療治療的同時保證身體血漿蛋白水平正常[10]。這樣才能保證患者身體具備藥物代謝能力,從而提高化療手段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乳清蛋白聯合腸內營養制劑用于腫瘤化療患者營養支持的效果比正常飲食方案的效果好得多,乳清蛋白聯合腸內營養制劑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TP、HGB改變量、ALB水平,而且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明顯降低,因此乳清蛋白聯合腸內營養制劑在腫瘤化療患者營養支持方面適合大范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