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坤,孫鳳琳,趙冬月,謝明峰
(中南大學 防災科學與安全技術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75)
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其中的安全問題也相繼暴露。旅行社責任保險統保示范項目提供的出險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9年全國共計發生78 644起[1]旅行安全事故。因此旅游風險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20世紀70年代,國外就開始對旅游安全方面進行研究,以Pizam.A和Y.Mansfield共著的《旅游、犯罪和安全問題》為標志[2],關注政治混亂和犯罪對旅游的安全影響。Agarwal等[3]運用恐怖主義風險管理的框架討論了國際恐怖主義對旅游業的影響,國內旅游安全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國內旅游業的高速發展,旅游中的安全問題不斷暴露。鄭向敏[4]2003年出版《旅游安全學》,系統性歸納了旅游安全中的理論和概念。章坤等[5]探究了我國涉水旅游安全事故的時空分布特征及事故成因機制。盛巧玲[6]充分考慮旅游行程中的安全風險因素,探討了旅游行為中的安全保障問題。羅振軍等[7]討論了景區事故發生的機理并對其進行風險水平分析。何月美等[8]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分析陽朔旅游安全事故跨組織合作處置的網絡結構特征。林香民等[9]提出基于ArcIMS系統的旅游安全管理系統平臺。馬慧強等[10]構建了基于SEM和IPA的游客滿意度評價模型。張捷雷等[11]構建了城市旅游安全指標體系。胡成等[12]通過分析典型案例討論了入境旅游種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謝朝武等[13]通過列聯表分析法和最優尺度分析法,研究旅游分線因素、旅游安全事件和區域時空分布之間的聯系。
目前旅游安全研究多側重于理論、概念的界定,以及旅游安全事故的形成過程、旅游安全感知等,而對于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的研究較少。基于此,本文構建旅游事故演化網絡,從網絡中的節點出入度,演化鏈等進行分析,研究旅游中常見事故風險特征和演化過程,并提出旅游中安全風險防控的建議,以期對旅游建設中的安全管理起到指導作用。
旅游安全事故通常有突發性、復雜性、危害性、可逆性、高頻性等特點,通過總結近年來常見的旅游安全事故案例(部分見表1),將常見的旅游事故大致分為旅游交通事故、社會治安事故、娛樂設施事故、公共衛生事故和挑戰探險事故。這5類旅游安全事故和其次生衍生事故共同構成了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系統.根據各事件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如傳遞、聚集、演化、發散、轉化等[12],構建出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網絡,如圖1所示。該事故演化網絡由25個節點和41條邊組成,主要包含長、直鏈。通常情況下,對后續災害事件的分析會截至四、五級次生災害,但初始災害對更高級別的次生災害事件影響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且通過四級災害事件分析已基本得到相應的發展規律。結合演化的時序和影響大小,此事故演化網絡中的事故可分為以下4級。
表1 近年典型旅游事故Table 1 Typical tourism accidents in recent years
圖1 旅游安全事故演化拓撲圖Fig.1 Evolution topology of tourism safety accidents
第一級是源災害,在此旅游安全演化網絡中,以常見的10種旅游安全事故作為源節點;第二級為一級事故引發的次生安全事故,包含10個節點;第三級是一級和二級事故演化的直接后果,包含3個節點;第四級為旅游災害演化過程中后期出現的衍生影響,包含2個節點。
隨著事故逐級發展,上游事件對下游事件的影響程度逐漸減弱[14],當1個事件同處于多個不同等級時,源事件對低級別事件的影響程度會更強,因此應選擇其最低等級作為該事件的最終事件等級。
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網絡中,入度是指直接引發該事件的上游事件的數目,表現為箭頭的指入。入度越大表明能造成該事件的上游事件多,在一定程度上該事件更易發生。出度則是指該事件能夠導致的下游事件的數目,表現為箭頭的引出。出度越大表明該事件的次生衍生事故多,對事故演化網絡發展影響大[15]。統計圖1中的各項事件出入度得到表2。
表2 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網絡事件出入度Table 2 Access degree of events in evolution network of tourism safety accidents
可知事件I1~I10是第一級源事故,其導致的下游事故數量多。本文研究把常見的10種旅游安全事故作為演化的起始端,所以在這個網絡中源事故的入度為0。但并不意味著在旅游事故中沒有事故可以作為演化出這些源災害的上游事件,僅表示在此網絡中不進行考慮,因此此處用*標識源災害的入度。事件I11~I20為二級事件,二級事件的演化關系不再是簡單的單直鏈,例如I17火災可以是由一級事件I17設施故障和I18旅宿失火演化而來,也可以是由同為二級事件的I14爆炸演化。
在此演化網絡中出度最大的事件為I1交通事故和I7設施故障,出度為5,說明交通事故和設施故障在旅游安全事故演化中的影響廣泛。同時2者也是旅游活動中最常發生的事故,從風險程度的評定標準來判斷,發生可能性大且造成的后果損失嚴重,是旅游中的高風險環節,也是旅游安全事件演化網絡中的關鍵節點。演化網絡中入度最大的事件入度為9的I21經濟損失和I22人員傷亡,2者也是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網絡中的末端事件,表明在旅游安全事故發展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不良后果就是經濟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也是旅游活動中管理和防控的重點節點事件。
災害事故的主要演化方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4種:直鏈式、發散式、集中式和循環式[15]。下面將針對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網絡中的各類型演化鏈具體分析,并根據其演化特點提出相應防控措施。
1)直鏈式演化
直鏈式的演化方式是不斷由1個上游事件直接引發1個下游事件的線性發展方式。下游事件是否發生取決于上游事件以及2個事件之間的聯系。隨著直鏈式演化向下游發展,事故造成的嚴重程度不斷加深,為了避免事故或減小事故嚴重程度,應該盡早從上游阻斷事件發生或者切斷上游事件和下游事件之間的連接。圖2中表示的是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網絡中的1條直鏈演化。
圖2 直鏈式演化Fig.2 Straight chain evolution
2)發散式演化
發散式的演化方式是由1個上游事件直接引發多個下游事件的放射狀發展方式,這意味著1個事故能衍生多個繼發事故,影響的范圍很廣。和直鏈式演化的控制思路相似,阻止上游事故發生或者截斷上下游事件之間的連接就可以化的控制思路相似,阻止上游事故發生或者截斷上下游事件之間的連接就可以做到發散事故的預防和控制,并且對于發散式的演化方式,只要有效避免上游事件的發生就可以遏制下游眾多事件的發生,在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置中應該優先考慮和重點關注演化網絡中的發散式演化鏈。圖3是旅游安全演化網絡中的發散式演化鏈。
圖3 發散式演化Fig.3 Divergent evolution
3)集中式演化
集中式的演化方式是由多個上游事件集中指向1個下游事件的聚集狀演化方式,1個下游事件可以由多個不同的上游事件演化而來,所以發生的可能性大,只要任意1個上游事件發生順著連接關系演化就能導致下游事件的發生,因此需要更多的資源在前期控制各個上游事故的發生和演化,在此基礎上如果發生了集中式演化的事故鏈,應急救援應該先考慮從下游事件的控制上著手。圖4是旅游安全演化網絡中的集中式演化鏈。
圖4 集中式演化Fig.4 Centralized evolution
4)循環式演化
循環式的演化方式是由1個起始事件開始演化并最后發展回到該事件本身的周期式演化。從結構上來說循環連中的每1個事件重要程度是相同的,但在實際斷鏈控制時存在2種情況和策略。如果從演化的因果時序來看,找出循環鏈中最先產生的事件并阻止演化發展到此事件,可以做到預防整個循環的發生;若循環已經發生,則應該選擇最易于消除的事件或演化環節,盡快破環循環結構,阻止損失和傷害進一步累積,再考慮控制循環的源頭事件。圖5是旅游安全演化網絡中的發散式演化鏈。
圖5 循環式演化Fig.5 Cyclic evolution
在事故演化網絡中,隨著演化過程的推進不同事件導致的下游事件不斷累加,子網中包含的事件節點增多,事故影響不斷加深擴大,產生的事故后果也更嚴重。從本事件為首到末端事件結束的1條完整演化鏈稱為此事件的支鏈。事件的子網節點數和事件包含的支鏈數一定程度上表征事件的危險程度。在此演化網絡中,各事件的子網節點數和演化支鏈數如表3所示。
表3 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網絡各事件的子網節點數和演化支鏈數Table 3 Numbers of subnet nodes and evolutionary branch chains of each event in evolution network of tourism safety accidents
通過分析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網絡中不同事件節點的子網節點數和所包含的支鏈數,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交通事故、設施故障和旅途被困,這3個一級事件的子網節點數多,一旦發生就容易演化出較多的事故,是危險程度較高的事故。其中設施故障包含的支鏈數也是最多的,能通過更多的路徑演化,危險等級又高于其他2個事故。
2)經濟損失、當地旅游業負面影響、游客減少和旅游業受損4者組成的循環鏈作為演化末端,子網節點數相同,即為4,在事件演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很小,但不意味著事件本身危險性小。從安全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層面上分析,末端事件發生在事故演化后期,在此之前已經出現了其他事故的累積,從末端事件進行風險控制往往是由于事故演化難以遏止或者上游事件的控制難度過大的選擇。
綜合以上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可以發現交通安全事故是旅游安全中主要危險事件,因此這里以交通事故為研究對象,結合事故致因理論,提出旅游交通事故管理控制的建議。并基于“人-機-環”系統理論,將旅游交通事故的致因因素分為3類,即:人的因素、交通工具的因素和環境因素,旅游交通事故致因網絡圖如圖6所示。
圖6 旅游交通事故致因網絡Fig.6 Causation network of tourism traffic accidents
1)環境因素主要可以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道路環境3類。為了避免不安全的環境造成旅游交通事故,需要考慮以下方面:對旅游地區的常見自然災害和氣象條件進行預測和預警,道路環境需要道路交通監管部門長期管理,在旅游高峰時期做好人流交通的疏散和應急處置預案。通過建設旅游專用的交通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實現交通環境綜合風險的評估和實時交通大數據互聯,讓旅客通過平臺及時掌握交通訊息,再結合不同旅游場所的具體交通設置,智能安排合理的路線供旅客參考,實現智能旅游交通。
2)人的因素可以細分為旅游交通中的3種角色,駕駛員、乘客以及行人。在旅游中人的管理集中在游客。通過線上平臺統一對旅游范圍內的游客進行安全教育推送,提供智慧旅游平臺讓游客可以和旅游活動管理人員交流咨詢,并在出現旅游交通風險或者事故時及時得到應急救援。同時確立旅游場所安全行為規范等標準體系,方便旅游安全監管人員對游客進行適當的安全引導。同步加強旅游保險業務的推進,保證旅游過程中游客的權益。
3)交通工具的因素。公共交通的設備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會更有保障;選擇私人交通工具出行,設備安全隱患、安全設施是否完備可靠等都是旅游交通事故的誘因。相比于環境和人員2個動態因素,交通工具的風險較易防控。出行前進行常規設備檢查,保證設施正常工作,安全設備齊全;出行中通過智慧旅游平臺得到交通服務站點信息,建設獨立旅游交通管理部門和服務站點。強化對公共交通的安全管理,都會有效降低此事件的發生概率。
1)對旅游中常見的安全事故構建事故演化網絡,并對事件出入度、演化鏈、子網節點數和支鏈數等參數對比分析,總結得出不同旅游事故的演化特征。
2)旅游交通事故為旅游安全事故網絡中的關鍵節點,其出度大,子網節點數多,所含支鏈多,影響范圍廣,后果嚴重。
3)以旅游交通安全事故為例,具體采用事件致因分析,從“人-機-環”角度出發,對旅游交通事故的安全管理和防控提出建議,未來要做好旅游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和智慧旅游平臺的建設相結合。
4)運用災害演化推演旅游安全事故,可清晰地理出旅游安全的重點管理方向,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5)未來研究中可引入影響因子和權重等參數定量分析,給出更科學準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