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凝


1890年初,正在法國圣雷米醫院療養的凡·高,接到人生中最幸福的消息,他親愛的弟弟提奧就要當爸爸了。提奧在給凡·高的信中寫道:“……如果是兒子,我們將以你的名字命名他。我希望孩子以后可以像你一樣有決心、有勇氣……”沒過多久,凡·高的侄子出生,提奧果真為他取名文森特·威廉·凡·高。
時值初春,圣雷米醫院的花園里杏花盛放,滿園的杏花嬌嫩、純潔又極富生命力,凡·高便提筆將眼前的景色描繪出來,作為送給侄子的禮物。
在這幅畫中,水藍色的天空清澈、透明,凡·高用難得輕快的筆觸描繪出杏樹的枝條。枝條彎曲有力,生機勃勃。枝頭的杏花帶著春天的喜悅燦爛開放,乳白色的嬌嫩花朵在乍暖還寒的春風中起舞,充滿了新生和希望。
杏花的周圍沒有其他景致,只有花與天、白與藍,純粹又安靜。據分析,凡·高取景的視角是站在杏樹下,抬頭仰望天空時看到的杏花。這抬頭仰望的動作舒展、暢快,體現出畫家極強的、向上的渴望。那一刻,相信他已經忘記自己正在遭受的痛苦,看著眼前的杏花,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幸福中。
侄子的出生給凡·高帶來無比的歡樂和幸福,也為他的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凡·高一生描繪了大量的花朵,大多熱烈奔放、激情似火,唯獨把所有的溫柔給了這一幅。
遺憾的是,這幅畫完成后不久,凡·高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弟弟提奧,也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和追隨者,因過度悲傷隨他而去。提奧的兒子長大后繼承了父輩的遺愿,為大伯父凡·高積極奔走,終于在阿姆斯特丹建成了凡·高博物館。
初次見到凡·高,小文森特才剛剛出生。完成家族的夙愿時,他已年逾古稀。小文森特終其一生,用父母期許他能擁有的勇氣和決心,使凡·高生前的愿望——“會有一個咖啡館,展出我所有的畫作”成為現實。
一百多年來,凡·高的多幅名作在拍賣會上創下成交天價,而這幅畫無論有多少人高價求購,凡·高的后人也不肯出售。它已成為家族親情的象征,世世代代傳承著凡·高的精神和勇氣。
371850190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