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位朋友來電話征求我的意見:“幾位同學邀請我去參加聚會,可是他們要么身居要職,要么腰纏萬貫,我一個生活于社會底層,每天為一日三餐奔波的人,能去嗎?”
“邀請了就去,而且在他們面前要不卑不亢,大大方方!”我堅決支持這位朋友前往。
這位朋友參加完同學聚會后,回來對我說:“你的話太實用了,在同學聚會上,我和他們談校園生活,回憶讀書時的故事,談笑風生,其樂融融,沒人認為我比他們低一等!”
一些人習慣攀比,總希望
勝過他人一籌,其實人生活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你可能在某個方面超過他人,但不可能方方面面超過他人,踏踏實實干好自己的事,何必要和他人爭個輸贏呢?
小王和小張是同學,同一年分配到同一所學校當老師。小王性格內向,不善人際交往,每天沉迷于教書、寫作,三十多歲經人介紹才與一位其貌不揚的女孩結婚生子,之后一直過著平平談淡的生活。
小張好勝心強,善于交際,工作的第一年就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第二年被提拔為主任,之后當了幾十年的校長,直至退休。小張經常以小王為例,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和小王是同學,想法和做法不一樣,結果不一樣。他一輩子平平庸庸,毫無建樹,差點連個媳婦都娶不到。我沒教過幾天書,卻是正高級教師,校外講學傳經,人前人后風光無限。小王兢兢業業教了一輩子書,連個高級職稱都沒評上,每天竟然還過得樂呵呵的,真不可理喻!”
退休后,小王受邀到一所私立學校繼續從教,擔任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有聲有色,待遇也非常優厚。有一年春節放假回家,在路上偶遇小張,只見小張癱坐在輪椅上,被妻子推著,在街上散步,小王走到小張妻子面前,驚奇地問道:“他是不是我的同學小張?”
“是的!”小張的妻子替他回答,只見小張咧著嘴,說話含糊不清。
“他怎么病得這么嚴重?”小王完全沒認出小張。
“都怪他以前過度透支身體,整天吃吃喝喝,不聽我的勸阻,退休不到一年,就病成這個樣子了!”小張的妻子帶著羨慕的眼神,望著小王,替小張解釋道。
(摘自《思維與智慧》 董建華/文)
25605005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