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是中國當代的國學大師、教育家,2012年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先生如此高壽,晚年時期也精神矍鑠,這與他獨特的養生觀念息息相關。
家庭奠定好心態
南懷瑾先生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的一個小村落,小學肄業。父母對他期待不高。
可能就是因為如此,南懷瑾始終有一種淡然寧靜的心態,他曾說:“知足常樂,才能自在逍遙。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闭怯辛诉@種好心態,他才能保持著一種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
獨特睡眠與飲食
面對失眠,南懷瑾有獨特的“心腎氣交睡眠法”。這種方法是指失眠時把身體蜷縮起來,像嬰兒一樣,兩只腳縮攏,兩只手抱起來,這樣容易睡著。
他還善用“艾灸肚臍”來調脾胃:桂圓肉1顆,花椒6至7粒,加上艾絨一起搗爛,晚上睡覺時挑拇指蓋大小放在肚臍上,可調理脾胃,使口舌生津、腳底生暖。
南懷瑾先生對睡眠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他認為,人的一天有兩個時辰的睡眠最為重要,即子時和午時。他曾說:“正子時只要閉眼睡著3分鐘,就等于睡了兩個小時;正午時,哪怕只有20分鐘也一定要睡。”所以,失眠或真要熬夜的人,正子時哪怕20分鐘也一定要睡,睡不著也要訓練自己睡著。他甚至認為,一個人睡兩個鐘頭就夠了,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個鐘頭?那是因為賴床躺在枕頭上休息的習慣養成的,并非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時間。
在飲食方面,他曾說:“一般人習慣把胃塞得滿滿的,胃里微微空了一點兒,他就覺得餓了。飲食之道就是要牢記‘少吃多餐’四個字,其次是清淡?!?/p>
他提倡“夏不飲冰,冬不嗜熱”,以防止“寒溫不節,虛實失度”,提出寒溫要懂得節制。
(摘自《北方人(B版)》 張慧蕊/文)
14845005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