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經濟增速預期目標一經亮相,便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對這一目標的設定,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并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
?“把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設定為5.5%左右,是較為科學合理的。”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向東表示,這符合現階段我國潛在增長水平,有利于引導預期、提振信心,凝聚發展共識。
?“今年在高基數上適當調整增速目標符合實際。”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委員說,預期目標設定不能只看當年,要考慮前一年基數,也要考慮后續可持續發展,盡力避免年度之間忽高忽低。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測算,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仍在5.5%至6%之間,前兩年經濟平均增速主要因疫情未達5.5%,今年的目標設定更接近潛在增長水平。
?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充分預估,并認為5.5%左右的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
?壓力挑戰前所未有,但并不意味著目標難以實現。
?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一系列政策組合形成有利于穩增長的良好環境。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認為,中國經濟韌性強、市場空間大,政策工具箱豐富,特別是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生豬產能充足,工農業產品和服務供給充裕,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繼續保持物價平穩運行。
“中國經濟有信心頂住下行壓力,完成預期目標。”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委員表示,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下,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后勁,以及市場主體的活力和抗風險能力,這正是努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的信心和基礎所在。
195650052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