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霞,周燕菊,張慧瑜
(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廣東 佛山 528300)
肺結核是由結核菌感染引起的肺部傳染性疾病,目前西醫以常規抗結核藥物治療為主,如利福平膠囊、異煙肼片、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等[1-2]。但抗結核藥物均具有一定肝毒性,會對人體造血系統、胃腸道等造成損害。由于肺結核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單純藥物對疾病癥狀改善效果有限,因此治療期間還需輔助護理干預手段,以更好地減輕咳嗽癥狀。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發展,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逐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中,并取得良好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觀察了培土生金法穴位貼敷聯合常規護理治療肺結核咳嗽患者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6月就診的肺結核咳嗽患者60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5 例;年齡(49.14±3.53) 歲;病程(16.11±2.49) 個月。對照組男26 例,女4 例;年齡(49.68±3.75) 歲;病程(15.33±2.04) 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肺結核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診斷標準[4];中醫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肺癆診斷標準;患者干咳痰少而黏,自汗神倦,納少口干;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肺結核合并咯血患者;穴位貼敷處皮膚破損;精神、認知障礙;合并其他肺部疾病;中途退出研究或研究過程中出現嚴重并發癥患者。
兩組患者均接受抗結核治療:口服異煙肼片(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0124),每次0.3 g,每天1 次;口服吡嗪酰胺片(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354),每次1 g,每天1 次;口服利福平膠囊(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71),每次0.45 g,每天1 次;口服鹽酸乙胺丁醇片(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58),每次1 g,每天1 次。
對照組抗結核治療期間接受常規護理:護士遵醫囑予以患者健康宣教,配合叩背排痰護理,并指導患者進行咳嗽練習;用藥后注意觀察不良反應,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加強患者飲食指導,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煙戒酒。持續干預2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培土生金法穴位貼敷:以培土生金法原則選雙肺、天突、雙脾俞、雙足三里穴位,將開水倒入姜萸散(高良姜、吳茱萸)中,混成糊狀后貼在上述穴位,每日1 次,每次貼敷時間不超過2 h。持續干預2周。
1.4.1 治療效果
痊愈:干預2 周后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無復發;好轉:癥狀體征明顯減輕,未復發;無效:癥狀體征未好轉,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痊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4.2 癥狀改善時間
記錄兩組患者咳嗽、咳痰癥狀改善時間。
1.4.3 癥狀積分
干預前后對患者咳嗽、咳痰癥狀進行評分,根據癥狀嚴重程度分為正常、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3分,分數越低,癥狀越輕。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單位:例(%)
觀察組咳嗽、咳痰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單位:d
觀察組干預后咳嗽、咳痰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 單位:分
反復咳嗽、咳痰等是肺結核常見癥狀,長時間劇烈咳嗽可造成呼吸道出血、咽喉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工作與休息[6]。肺結核屬于中醫“癆瘵”“肺癆”等范疇,主要由氣虛兩陰、肺陰虛弱、脾腎巨虧所致。祖國醫學認為肺病日久,子病及母,以致脾土虛弱,氣血生化乏源;同時脾虛而水谷精微不能上輸布于肺,外邪容易乘虛而發病。肺結核病位在肺,與脾腎關系密切,脾臟為后天之本,屬土而生金,與肺臟屬母子關系,補土而生金[7-8]。中醫護理肺結核應以補脾益肺等為基本原則。
穴位貼敷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將人體腧穴的特殊功能與中藥的功效、性味相結合,從而達到醫療保健效果[9-10]。培土生金即補脾益肺,利用五行相生理論,通過補脾益氣方藥補益肺氣,從而改善痰多清稀、咳嗽日久等肺虛脾弱患者的癥狀[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康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咳嗽、咳痰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咳嗽、咳痰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培土生金法穴位貼敷聯合常規護理在肺結核咳嗽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培土生金法穴位貼敷從“治癆先實脾”論“培土生金”,以發揮中藥在肺結核護理中的作用,同時從整體著眼,通過補益肺氣,使氣血充盈,進而增強機體免疫力,減輕患者咳嗽癥狀[12]。本研究采取的穴位貼敷選取姜萸散作為藥方,成分為高良姜、吳茱萸,主要功效為理氣止痛、寧心安神和胃降逆。通過“五行相生”理論,運用培土生金法選擇足三里、雙肺俞等穴位,其中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有健脾和胃之功效;肺俞屬膀胱經,為呼吸道疾病常用穴位;脾俞屬足太陽經之穴位,有利濕升清、健脾和胃等功效;天突為任脈主要穴位之一,具有滋陰潛陽之功效。中藥透過穴位發揮藥效,能夠有效疏風宣肺止咳,促使咳嗽自然停止,與西醫護理聯合治療,可增強肺結核咳嗽患者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