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媚
位于江蘇省昆山市南側,西距蘇州35 公里的錦溪,被五湖三蕩環抱,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
錦溪有個凄婉動人的傳說。南宋紹興年間金兵入侵,太子趙昚帶陳、葛二妃登戰船,由杭州赴蘇州抗擊金兵時途經錦溪。激戰中,陳妃為保護趙昚舍身擋箭,身負重傷,病歿后水葬于錦溪。趙昚當上皇帝后,下旨在五保湖畔筑古蓮禪寺,為陳妃護墓誦經。陳妃水冢坐落在古鎮南五保湖中,成為錦溪的歷史印記。
錦溪的蓮池禪院,從隆興二年到嘉泰三年,足足建造了40 年。殿堂廊院、樓閣亭臺、水榭畫舫,一應俱全,成為聲名遠揚的佛門圣地。錦溪的文昌閣,又稱文星閣、片云閣,歷來供奉主宰文運、點派狀元的魁星—— 文曲星。人們在此祈求神靈保佑考生榜上有名,是錦溪歷來崇文風氣的象征。文昌閣臨水而起,有三層之高,黃墻朱檐,風鈴叮當。登上樓閣,可將全鎮風貌盡收眼底。閣內還陳列有明代文人高啟、沈周、文徵明和祝枝山為錦溪所作的詩篇。
錦溪的橋梁星羅棋布,橋之密度屬國內罕見。素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只窯”之稱。僅老鎮區1 平方公里內,就有古橋26 座,遠遠超過了水城蘇州。而橋的歷史,從唐朝的紅木橋,到宋時的里和橋、太平橋以及明清的天水橋、普慶橋、十眼橋……其中較著名的是十眼長橋。十眼長橋建于明代,與古蓮池、文昌閣、長堤回廊和桃園構成完整的古蓮景區。橋有九柱十孔,全長52 米,造型古樸別致,又被稱為“小寶帶橋”,是觀湖賞月的佳處。
錦溪是美麗的、多情的。無論是飽經滄桑的石駁岸,還是歷盡風霜的石拱橋,抑或庭院深深的長街水巷,都有著動人的魅力。沿著河岸的石板路漫步,能深切感受到古鎮悠然散淡的風情。那些老屋雖然有些年頭了,但因有人居住,并沒有顯得特別陳舊。河流安靜地穿鎮而過,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碧瑩瑩的水倒映著樹木、古橋、臨街的老屋。夕陽西下,行在小巷深處,市聲漸遠,秋葉飄零,沉醉在古鎮的靜謐中,安逸祥和。
(摘自《旅游》,本刊有刪節)(責任編輯王艷)
229650170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