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元
周末,帶兒子在樓下的小沙坑玩,不一會兒,兒子身邊聚集了一群小朋友。看著兒子正拿著幾顆玻璃球在和大家比劃,我好奇地湊上前去。沒想到,偷聽到的內(nèi)容,讓我驚呆了:
“我當太陽,太陽可厲害了,它能把人烤熟。”
“那我呢?”
“你拿著這個紅色的球,你當火星。你上面有很多火山,能噴射火焰。”
……
這知識面可以呀,要不是親耳聽到,真不相信是從一個4歲多的娃嘴里蹦出來的,什么“宇宙爆炸”“星球大戰(zhàn)”……連隔壁的媽媽都被吸引過來,忍不住向我請教:“你給他報的啥班呀,他怎么知道這么多?”
“沒報啥班,就是在家里看的電視。”看著她溢出眼眶的羨慕,我就實實在在地透了底。
結(jié)果,她眼睛里的光一秒就熄滅了,瞬間換臉:“電視不好老讓小孩子看的,傷眼睛,我們家為了孩子,都沒買電視。”
聽了她的話,要是兩年前的我,估計會握著她的手,感動地流下淚來:“同志,終于找到你了,我也是!”可是現(xiàn)在的我,早已經(jīng)徹底想開,不僅買了電視,而且還非常支持兒子看電視。
A
別人結(jié)婚時都在商量,家里要買多大的電視機,而那時的我,結(jié)婚前就跟老公約定:死都不能買電視機。原因很簡單:玩物喪志,會帶壞孩子!
直到有一次,我?guī)奕ヅ笥鸭易隹停埡笈笥鸭倚∶妹么蜷_電視,兒子眼睛直勾勾地看著,竟一步都離不開。甚至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跟我說了好幾次:“媽媽我還要看電視。”
不得不說,兒子的表現(xiàn),令我很受打擊。而孩子他爸的一句話,更是一下子戳中了我:“你能保證家里沒有電視、摸不到電腦,但你能保證他在外面也沒有電視、電腦嗎?”
這樣的嚴防死守,結(jié)果不過是畫地為牢。既然我并不能給娃創(chuàng)造一個真空無瑕的環(huán)境,那就需要思考,到底如何處理娃和電視的關系?
我們?yōu)樯恫幌胱屚蘅措娨暎炕蛘哒f,讓娃看電視,我們在擔心什么?擔心電視會讓孩子的視力下降?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會讓孩子上癮?說白了,我們擔心的是——孩子會因為沉迷電視,而落后于人。嗯,失控和落后的焦慮,足以迫使我們在孩子看見電視的萌芽期就快速出手。

但現(xiàn)實很有意思,你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越敏感,越對電視嚴防死守,孩子就越想看。這又是為啥呢?
“禁果效應”,說的是由于“逆反心理”作祟,越是被限制的東西,反而越有誘惑力。而這一點,在孩子和電視的關系上,尤為明顯。
我還經(jīng)常聽到,父母在希望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會這樣講“條件”:“好好吃飯,就獎勵你看一集動畫片。”“把琴練好,晚上就可以多看半小時電視。”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這樣一種認知——看電視=獎勵,看電視可以被交換。說白了,不是電視讓孩子上癮,而是我們對待電視的態(tài)度,導致了孩子的沉迷。
B
現(xiàn)在的我,是舉雙手贊成孩子看電視的,因為它確實有很多好處。
兩歲之前,并不適合給孩子看電子屏幕。但兩歲之后,電視或者電子屏幕,卻有了很多有益的作用。
比如從知識獲取方面。
兒子喜歡看的宇宙奧秘、神奇實驗,還有一些有關科學探索的紀錄片、卡通版的成語故事等,真的很長知識。雖然沒指望看個電視就能成才,但潛移默化地接受些知識光波,也是播撒了知識的種子呀。就說這科學小實驗,看多了之后,有一次吃飯,看著土豆片飄在粥上面,小家伙愣是跟我說起了“浮力”。
比如從成長方面。
通過對看電視的練習,兒子已經(jīng)體會到了什么叫作“自制力”。
去年“雙11”,我買了一個智能AI音箱小愛,專門在娃看電視前定時用。“小愛同學,15分鐘后提醒我關電視。”成了我家娃開電視前必做的一件事兒。當然,一開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兒子也曾反抗,順便賴個皮。但每次,我都會溫柔而堅定地回應他“我們要說話算話”。當我堅守住了邊界,孩子也接納了結(jié)果,再次聽到小愛提醒時,他就會主動關上電視。
再比如從社交方面。
一起看過的電視、動畫,這可都是孩子們的社交語言。就像文章開篇的事兒一樣,只要能聊到一塊兒去,就很容易打成一片。
C
當然,作為一個和娃斗爭經(jīng)驗豐富的職場媽媽來說,你們的擔心,我都懂。畢竟網(wǎng)絡也好、電視也罷,真的有很多的垃圾資源。但電視作為一種工具,本身是沒有好壞的。所以,比起考慮到底讓不讓孩子看電視,我更重視的是,如何讓孩子合理地看電視?
在這里,我和大家分享自己常用的四個小原則:
1.電視資源我把控。孩子在年幼時,對于電視節(jié)目的好壞,無法區(qū)分,所以,什么節(jié)目適合孩子,就一定需要我們把關。
2.提前約定看電視時間。和大家一樣,我也會擔心看電視影響孩子的視力。所以,我一定會在孩子看電視前,和孩子約定看多久。一般我會和娃約定每次不超過15分鐘。也可以和娃約定,每次只看一集,每天只看三次。
3.和孩子進行電視內(nèi)容溝通。電視節(jié)目大多屬于內(nèi)容的單向輸出,缺乏互動,如果看得太多,可能讓孩子的表達力下降。所以,我會傾向于在電視結(jié)束后,對看過的內(nèi)容進行討論,這甚至還成了我們的專屬親子話題:“今天的超級飛俠都執(zhí)行了什么任務呀?”“他們?nèi)ヌK格蘭送風笛了,結(jié)果,還遇到了大水怪。”“哇塞,聽起來就很驚險呀,那是個什么樣的大水怪呀?”……你瞧,這一言一語的,整個故事都快串起來了。這對于孩子培養(yǎng)表達能力、復述能力,甚至形成邏輯思維,都很有好處。
而且,每當我和他討論,他都很開心,因為他會覺得,媽媽就像好朋友一樣,喜歡他所喜歡的,關注他也關注的。而我和兒子還會經(jīng)常玩一個情景小游戲,就是我們分別扮演不同的動畫角色,按剛才看到的情景,玩一遍。有時,孩子會在故事演繹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別提多帶勁兒了。
4.幫孩子發(fā)展出其他愛好。愛讀書的孩子,不會一直以電視為樂。愛運動的娃,也不會一直縮在電視前。我曾做過一個“百寶箱”,在里面塞了好幾個親子游戲小紙條。每次娃看完電視,伸手進去就能拿出驚喜,拍氣球、跳disco、木頭人、跳房子……有這么多好玩的游戲,誰還會只盯著電視?
很多時候,孩子是被我們推到電視跟前的:“我工作忙,你先自己玩會兒……”當我們把孩子從身邊推開,而他又真的很無聊時,電視自然成了補位的保姆。
其實,孩子是最需要情感陪伴和互動的,而電視,從來都不是他的第一選擇。讓孩子學會看電視、看正確的電視,才是我們對孩子傳遞出的積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