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軍
八路軍駐京辦事處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在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設立的第一個公開辦事機構。雖然從成立到撤往武漢只有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但其在宣傳抗日主張、營救獄中的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壯大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的力量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舊址在1982年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八路軍駐京辦事處紀念館(以下簡稱“八辦紀念館”)于1987年正式成立,2019年10月成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是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下屬分館,現已成為南京市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黨史學習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紅色場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講好紅色故事,有助于傳承我們黨的紅色血脈,有助于廣大人民群眾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立足教育陣地講好紅色故事,擔負起紅色文化的傳承,是紅色場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多年來,“八辦紀念館”依托梅園新村紀念館主陣地,通過舉辦各項教育活動為青少年服務,滿足青少年的需求。開展對青少年群體的問卷調查,對青少年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參觀次數、參觀時間、信息來源、滿意度和參觀效果等方面進行了量化統計與分析,掌握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資源與青少年群體對場館需求的第一手資料,為打造青少年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奠定基礎。
緊密配合學校德育教育,使基地教育貫穿學校課堂內外,是紅色場館德育工作的特色之一。多年來,“八辦紀念館”與學校密切聯系,積極創新多種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把學校教育和紀念館育人有機結合起來,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取得很好的效果。
“八辦紀念館”主動與一墻之隔的青云巷小學共建結對,開展共建品牌活動,在青云巷小學成立了“八辦中隊”。中隊少先隊員們利用思政課時間到“八辦紀念館”學習黨史,了解黨的革命歷程,把自己所了解到的黨史故事向家長、親戚、朋友進行宣傳,并創立了“和爸爸媽媽說黨史”的特色活動,將黨史宣傳從基地延伸到學校及家庭,擴展了教育輻射面。每年的清明節、國家公祭日前,學校紅色志愿者團隊都會來到“八辦紀念館”獻上白菊,以寄托哀思。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少先隊員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一個個紅色的名字傳遞著蓬勃的力量,煥發著信仰的光芒,紅色精神也潛移默化地根植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八辦紀念館”協同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共青團南京市委、南京市教育局共同主辦“童心向黨·唱響未來”南京青少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校萬人紅色接力“頌黨愛黨”大型主題活動。《紅星歌》在傅厚崗上空唱響,在少年們堅定有力的歌聲里透著的是中國人民勇于向一切黑暗勢力作斗爭的決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大青少年學子們必將不畏艱險、勇于擔當,不負青春、不負韶華!
社區教育是當今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方向,是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在現代生活中承擔著提高居民素質、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責任。紅色場館要講好紅色故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與社區緊密結合。紅色場館是以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遺跡舊址為基本素材,從而激發人民群眾對革命歷史的回顧,感受革命先烈的人格魅力,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正是社區教育所需要的寶貴紅色資源。紅色場館深入社區,是探索社區教育的新形式,與社區保持密切溝通交流,是當前紅色場館的發展需要。
多年來,隨著社區教育理念的發展,“八辦紀念館”依托梅園新村紀念館的統籌規劃,結合自身發展需要、社區教育需要,與周邊社區開展共建結對,讓愛國主義教育與紅色教育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共同服務社會的作用。“八辦紀念館”與所在轄區湖南路街道辦事處、傅厚崗社區通力合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組織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學校等開展了一系列黨建主題教育、文化體驗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志愿者如今已成為紅色場館社會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志愿者特別是學生志愿者的加入,拓展了紅色場館社會教育領域,讓社會教育工作更加多元化。
“梅園紅”志愿服務隊是梅園新村紀念館重點打造的志愿者品牌,“梅園紅”志愿者之家為各類學生志愿者、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及學生畢業實習提供平臺,每年定期為這些愿致力于博物館事業的學生進行培訓、考核及團建,提升志愿者們良好的服務意識、奉獻意識以及優秀的職業素養。這種形式讓志愿者不僅可以學習到革命歷史知識,還可以豐富與人溝通交流的經驗,對學生們的思想道德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真正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青少年們的“精神家園”。
除了學生,社會各行各業人士也逐步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現代快報》策劃啟動的“我是紅色文化志愿者”活動,把在梅園新村紀念館、“八辦紀念館”做一名紅色志愿者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30名青年記者擔任“紅色文化志愿者”,走進紅色場館學習黨史并擔任講解員,為參觀者講述那段不尋常的歲月,使青年記者們實地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感染力,接受了一場心靈洗禮。“八辦紀念館”志愿者項目獲得了南京市文明辦“學雷鋒志愿者站”優秀獎,成為南京市公共文化設施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借助主陣地的資源優勢,每逢重大節假日、寒暑假期,身穿紅色志愿者服裝的學生們就活躍在“八辦紀念館”內,為觀眾認真的講解接待,提供貼心的咨詢服務,開展各類社教活動,這已成為紀念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每一座紅色場館都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必須發掘、保護、利用好這座精神富礦。多年來,“八辦紀念館”不斷整合紅色資源,深入挖掘、研究紅色資源的內涵、歷史價值及時代特征,加強場館自身建設,逐步把紀念館建設成為黨員干部重溫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煉的教育平臺。
2019年10月,“八辦紀念館”獲批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辦紀念館”按照《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的意見》要求,提升了館內安防監控體系,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了展覽陳列,并對文物資料照片進行了數字化采集及保護,根據場館建筑特點及觀眾需求調整講解方式,規范接待程序,使參觀環境更優美,展陳內容更豐富,參觀形式更多樣。
隨著影響力不斷提升,“八辦紀念館”利用自身歷史資源及地理優勢,積極主動創新,在館區的保護開發、設施提升、合作交流、宣傳推廣中,努力提升研學創新能力、全面管理能力,為講好紅色故事保駕護航,已成為南京紅色文化新地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參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反復強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和革命文化宣傳的重要窗口,“八辦紀念館”將繼續挖掘紅色資源,將用好用活紅色革命文物資源與黨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架好人民群眾與紅色記憶緊密銜接的橋梁,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弘揚革命文化,充分發揮好紅色場館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