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富
第一、所有的高頻交易都遵循“以最短的買賣持股時間,博取最高確定性的單次盈利機會”。簡單來說,也就是盡量不參與股價橫盤和下跌調整的過程,只做上漲階段;如果非要參與調整,必須是以最短的持股時間去博取高確定性的機會。
第二、資金高率周轉,通過巨量交易次數累積可觀利潤。
老祖宗總結的成語中有句話叫“夜長夢多”,股票交易持股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從理論上說,一筆交易的持股時間內,出現橫盤調整的時間越短越好。
T+1品種持股時間以日為單位,但在實踐中最小的時間單位可以是分鐘。譬如昨天尾盤最后一分鐘買入,今天開盤就賣出。這筆交易的確是經歷了兩個交易日,但真正在開市交易時間持股只有兩分鐘。
T+1制度下,一般人無法在當天買入的同時當天賣出。因此最高效的短線交易是下午臨收盤前買,次日早盤賣,這是將T+1制度下壓縮持股時間到最短的極限。
每日臨收盤前買比較容易實現,因為臨收盤前有大量時間去做研究工作,確定目標然后觀察,有符合選股目標要求的即可以買入。困難的是次日早盤沖高就賣,因為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必須要買到次日早盤競價高開或者開盤就沖高的品種,才能快速實現即出的目標。
從時間上看,目標橫盤或調整的時間越長,操作者的成功率就越低。調整時間越長只會增加操作者失敗的風險,其中包括操作者的誤判和目標個股自身下跌的風險。
尾盤最后10分鐘甚至5分鐘買入上升超強大陽線品種,基本可以實現當天買入不參與股價橫盤調整。但是這類個股次日高開或者開盤就沖高的效果一般不如漲停品種。以超強個股作為目標的方法,解決不了次日可能出現的長時間被動持股。
另一方面,漲停品種次日沖高機會大,力度強,可以大概率避免次日無法快速兌現,形成被動參與調整。但是問題在于,打板買漲停板是難以做到尾市買進的。因為每日尾市最后10分鐘封漲停的個股可買目標極少,而且最后才漲停的大都也不是什么好品種,次日失敗機率高。而如果在早盤或盤中搶進漲停個股,也有可能會出現不能封死漲停到收市的情況。由于買入當天被動參與了盤中以分鐘計算的長時間持股,這段時間內容易出現漲停被砸開下行,導致當天就虧。如果既希望目標次日早盤高開或開盤就沖高,又不想盤中持股超過60分鐘,不參與股價橫盤調整是個極大的難題。
由此我們能夠得出的結論就是,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完美的。尾盤買強勢大陽股可以避免當天的調整,但次日高開猛漲的成色不足。漲停品種次日沖高機會大,力度強,可以快速兌。但尾盤沒有目標可買,早盤的好又容易買了炸板。
我們必須清楚,每一種交易方法都有其優缺點,做好超短線交易選股思路是第一步,還需要有其它配套交易策略,如橫盤和調整時間限制、平盤賣出策略、虧損賣出策略(包含止損)等。如果選擇用某種方法,就要在實踐中將其優點發揚好,缺點控制好,制定對應策略盡量回避和限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