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

湖北有1061公里長江干流岸線,858公里漢江干流和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是長江干流流經最長的省份,在長江流域禁捕水域中地位舉足輕重。
16818艘建檔立卡退捕漁船全部回收拆解,退捕漁民3.1萬余人全部洗腳上岸;在79個地區推進長江禁漁“天網工程”;沿江鄂、贛、湘、皖等七省簽署交叉水域聯合打違協議……2021年以來,湖北上下一心,人防技防并舉,鐵腕護江,共護“綠色生態長江”。
水清魚躍消失多年的魚兒回來了
幾只水鳥掠過江面,江豚不時浮出水面。
長江武漢白沙洲段,寒冷的江水,因為魚、鳥共歡顯得生機盎然。
“白沙洲段生活有兩個江豚種群,至少十幾頭。”武漢市攝影愛好者張先生說。據他觀察,2021年以來,長江武漢段江豚明顯增加。無獨有偶,宜昌市攝影愛好者楊先生觀點相同,“我發現長江宜昌段的江豚不僅增多了,而且長胖了,我好多次拍到江豚跳出水面的畫面”。
“江豚主要吃小魚,禁漁使得食物增多,為江豚回歸提供了保障。”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克雄說。
“2021年不僅長江水質變好,而且長江的魚明顯多起來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張輝每年11月份要對長江魚類展開監測。
“禁捕的目的是要保護生物多樣性”。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相關負責人稱。曾經,由于不間斷的濫捕,長江400多種魚類急劇減少,有100多種魚類多年未監測到。
湖北作為長江干流岸線最長的省份,禁捕水域近千萬畝,水生生物多樣性的恢復代表了長江流域水生態持續向好的可喜狀況。
2021年6月,科研人員在長江嘉魚段監測到長江刀鱭,這是30年來第2次監測到刀鱭上溯到長江湖北段;在長江宜昌段,消失多年的鳤魚也再次被發現;在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麋鹿集體恣意奔騰的畫面讓人震撼。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介紹,“長江整體水質在不斷好轉,魚兒種群不斷恢復,許多地方達到二類水質。”
鐵腕護江讓非法捕撈無處可逃
“元旦不休息,巡江護魚一天都不能耽誤。”2022年第一天,宜昌市護魚員劉其生與往常一樣,早晨八點就來到長江邊巡查。陽光映照著大地,水清岸綠,沙鷗翔集,不時有江豚躍出江面。看著自己的努力收到成效,劉其生打心眼里高興。
水清魚躍的美景重現,離不開各地嚴格執法監管。
湖北禁捕網格化管理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省983名“江段長”、3455名“岸線長”上崗履職,1705名護漁員日夜巡查。2021年長江干線水域非法捕撈類刑事案件月均發案數同比下降80.2%。
人防還須與技防結合。
在嘉魚縣漁政執法指揮中心,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石六華通過一個8平方米的大屏幕密切實時關注著全縣禁捕區域內的動態。通過沿線26個攝像頭,大屏幕上,包括109.6公里長江干線和西涼湖嘉魚片區2.6萬畝水域的實情實景盡收眼底。
“白天主要是廣播驅趕,晚上先用紅外線激光照射,然后工作人員再趕過去。”
“以前打擊非法捕撈,靠兩條腿、一雙眼加手電筒,沿著江邊步行巡查。對于非法捕撈行為發現難、取證難、反應慢”。石六華說,嘉魚縣借力湖北鐵塔公司,在已有13座沿江鐵塔上,裝配雷達、重載云臺、中載云臺、網絡攝像機等智能監控系統,利用全景監控、電子圍欄等技術手段,將所有的禁捕水域和船只納入監管范圍,極大提高了執法效率。
湖北投資3.05億元,在79個地區大力推進長江禁漁“天網工程”,搭建省、市、縣三級信息化監控管理系統。天上有無人機、水上有巡邏艇、岸邊有攝像頭、江堤上有巡邏車,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的立體控防體系,讓非法捕撈無處遁形。
長江漢江橫跨多個省份,以前,邊界地帶往往是管理盲區。2021年,鄂、贛、湘、皖、渝、陜、豫七省簽署交叉水域聯合打違協議,上下游、左右岸共治共管局面進一步形成。
湖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吳祖云說,“十年禁漁”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的工作,絕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能完成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十年禁漁”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綜合運用各方面力量,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堅決打贏“十年禁漁”的持久戰。
疏堵結合讓轉產漁民過得更好
“現在只允許一竿、一線、一鉤,請自覺遵守。另外,您釣完魚請務必把產生的垃圾打包帶走,不能影響環境。”1月1日上午,在長江武漢經開區軍山段,護魚員江賢進像往常一樣對前來垂釣的市民不斷叮囑。
今年59歲的江賢進16歲開始在長江邊上捕魚,“八九十年代,在江邊游泳,淺灘上隨處都是魚。后來,魚越來越少。”江賢進說,“禁漁后我主動交出漁船,并與漁政部門簽訂勞動合同,從‘捕魚人’變為‘護魚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十年禁漁”能否長久禁得住,漁民轉產就業是關鍵。
為保證退捕漁民全部轉崗就業,湖北省爭取中央財政資金23.53億元,省、市、縣財政配套資金35.32億元,全部用于禁捕退捕和漁民安置。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人社、發改、財政等部門聯合開展退捕漁民安置保障集中攻堅,實施“送服務上門、幫漁民上崗”專項活動,23505名需轉產安置漁民全部安置到位。
湖北省還在全國率先出臺退捕漁民社保補貼政策,參照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對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給予補貼,退捕漁民中符合參保條件的31697人全部參保。
對生活困難的退捕漁民,及時給予臨時性救助,累計走訪慰問3943人次,發放救助和慰問資金113.54萬元。
2022年,湖北省將對不適應新崗位的所有退捕漁民展開技能培訓,省政府要求,2022年縣(市、區)一級新增面向退捕漁民的公益性崗位要達到30個以上。
湖北人愛吃魚。禁捕之后,想吃魚怎么辦?在仙桃、潛江、枝江、漢川、東西湖等湖北省十多個縣市區,集裝箱養魚、流道養魚、罐體養魚等多種設施漁業流行起來。武漢市蔡甸區張灣街華英村的漁民陳師傅流道養出跑步魚,肉質更鮮,產量翻了數十倍。
長江禁漁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作為水產大省與科教大省,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農業事業中心整合中科院水生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所、華中農業大學、省水科所等多方力量,聯合科技攻關,成功將江團、長江刀魚、土憨巴等6種長江野生魚進行人工馴化養殖,讓市民可以吃到人工養殖的江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