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珊
隨著時代的發展,主題出版的融合發展必將成為主題出版轉型升級的關鍵。
主題出版是與黨和國家的發展融為一體的,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百年華誕,步入下一個百年發展征程,主題出版也將步入新的發展時期,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發展大局。當前,出版業已經進入融合發展時期,新技術、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傳統出版業態,主題出版也必將以融合的理念、多元化的形態滿足社會大眾的閱讀需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主題出版作為主流文化傳播的載體,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是新時期出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意識形態的主陣地。主題出版工作已經融入國家各項發展戰略中,隨著大眾對主題出版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主題出版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其一,政府提前布局。
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舉措鼓勵支持主題出版的發展,不斷加大主題出版的管理和引導力度。中宣部、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從2003 年開始每年都圍繞重大事件、重大時間節點、重大理論進行主題出版工作部署。如2018 年慶祝改革開放40 周年,201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2020 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些重大事件都成為重點圖書選題。從2015 年開始每年實施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的選題評選(以下簡稱“重點選題”),對主題出版工作的要求更加細致、明確,從全局出發提前布局、明確出版導向,形成了國家層面的具有全局性的頂層設計,得到了各地方管理部門、出版工作單位的大力支持。2015 年至2020 年這6 年重點選題共評出638 種,其中圖書529 種,音像和電子出版物選題109 種,涉及了約200 個出版單位。
其二,出版單位積極參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出版社、專業出版社都積極參與到主題出版工作中,主題出版的主體不斷擴大。主題出版工作逐漸成為各出版社的重點板塊,他們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挖掘優質資源,在選題策劃上尋求新的發展和創新,推出一批叫得響、賣得好的主題出版物,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其三,選題范圍拓展。
隨著主題出版的不斷發展和內涵的豐富,選題范圍也在拓展。選題類型不僅有黨史、國史、軍史及重大節慶等傳統題材,還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科技文化類、國家意志類、當代中國現實與治國理政類等選題,逐漸由理論性、學術性向通俗化、大眾化方向轉變,向暢銷書和長銷書方向發展。主題出版不再是“高處不勝寒”,而是“上連天線、下接地氣”。主題出版的選題是多層次、多角度的,既有宏觀層面的,也有微觀視角的。越來越多的既反映了新時代的特色、服務于國家戰略,又貼近了讀者、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類主題出版物出現。
其四,出版融合向縱深發展。
2020 年9 月26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為媒體融合發展指明方向、提出要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使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變化,讀者的閱讀習慣在產生變化,獲取信息更多地使用便捷的移動端,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傳統出版的形式已經滿足不了讀者多元化的需求。主題出版加快了媒體融合的步伐,出版機構開始轉變傳統出版觀念,利用數字化手段整合多媒體資源,開發多元的傳播渠道,擴大主題出版的影響面和傳播力。以融媒體形式展現的主題出版物越來越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在融媒體時代,主題出版應該響應國家的要求、順應時代的發展,打破媒體之間的壁壘,以融合、創新、發展的理念做好主題出版,解決存在的困難。
其一,以融合理念做好選題策劃。
選題策劃是主題出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定要在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內容導向的前提下以融合理念去不斷拓展、創新主題出版。主題出版現在已經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出版社要想彰顯自己的特色,做出自己的精品,要利用大數據、多媒體平臺、高科技設備進行市場調研、選題挖掘等信息收集工作,掌握同類選題情況,搶機遇、抓時效,深入細致地做好論證,認真研判社會熱點問題及讀者需求信息,結合自身的特點和資源優勢尋找切合的選題,實現經驗型決策向數據型決策轉變,全方位布局,進行多層次、多元化的設計。同時,制定主題出版發展的長期規劃和年度規劃,科學布局,提前儲備選題,做到有點有面有深度。
同一個選題,通過與新媒體融合,可以開發出多種形式、多個創意。許多出版社雖然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去推動主題出版,但并不是以融合理念從全局統籌進行選題策劃,只是以傳統圖書選題策劃的方式去策劃選題,然后把內容嫁接到新媒體再進行傳播,這樣往往出現“水土不服”現象,并不能使新媒體技術與內容深度融合,導致主題出版的影響力達不到預期。出版社在選題策劃階段,就要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認識到主題出版從內容資源的一次性利用向集約化利用延伸,從線下傳播向線上傳播延伸,從內容出版向知識服務延伸。選題策劃要從融合的視角進行橫向拓寬、縱深發展、立體化開發、多媒介呈現,將內容、技術、新媒體有效地融合,擴大影響力。例如,四川人民出版社從《紅軍長征過雪山行軍路線詳考》《紅軍長征過草地行軍路線詳考》兩本圖書進一步延伸拍攝紀錄電影《追尋者——紅軍長征過雪山草地路線考察紀實》,繼而又聯合成都網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了為期一個月的“一張手繪地圖重走長征路”線上活動,做到了同一選題進行深度挖掘拓展,以融合方式更好地向讀者傳播主題思想。
其二,創新主題出版的服務體系。
主題出版要力求雙效融合。以前主題出版主要憑借體制的優勢進行推廣營銷,缺乏市場意識和競爭力。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營銷方式、傳播方式的轉變必須得到重視,讀者對內容、產品形態、購買渠道等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建立多方位、立體化的服務體系。現在主題出版物的推廣營銷,要強化以讀者需求為中心、讀者體驗至上的服務意識,需要清晰定位目標讀者群、挖掘多種營銷渠道、有效利用新媒體,將策劃與市場結合起來,建立一體化的思維。出版機構要轉變營銷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對用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了解用戶的相關信息,將不同層次的需求與出版自然銜接,針對讀者興趣為讀者提供適合的傳播方式和信息服務,做好高質量的精準傳播。構建作者—出版機構—讀者三方交流互動的橋梁,可以加深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溝通,幫助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主題出版的內容,作者能夠得到讀者的反饋,出版機構能夠掌握到讀者的需求、發掘作者的潛力。主題出版要在開拓內容、技術融合、渠道融合三方面同時發力,基于傳播規律構建傳播體系,以傳播體系支持服務體系,以服務體系催生新業態,傳播體系、服務體系是過程和路徑,新業態是效果和效益。
其三,培養復合型的主題出版編輯。
主題出版的融合發展需要復合型的編輯,只有培養高素質的隊伍才能迎接融合出版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主題出版的編輯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社會擔當意識,具備國際視野,對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出版的方針政策有深入的理解;對當前的專業領域、市場進行調查和研究后掌握一手資料,建立多層次、多學科、多范式的知識結構;要關注出版行業的融合發展趨勢、融媒體技術在出版領域的應用,既要了解傳統出版又要具備數字出版技能;學習和借鑒新媒體的優勢、補齊短板,掌握融合出版的智能化流程,進行跨界合作;改變傳統出版思維,建立新的戰略思維、管理思維、創新思維、融媒體傳播思維。出版機構要在培養復合型的主題出版編輯上加大力度,完善培訓體系,對編輯進行專業化培訓,定期組織編輯參加業務培訓,聘請專業人員講授融合發展的新知識、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鼓勵編輯就融合出版中的經驗及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等等。通過這些方式,讓主題出版編輯的專業素養、融合出版技能水平等得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