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威, 張淑婷, 羅 穎, 劉海峰, 倪春林
(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生物基材料與能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642)
光催化技術具有分解速率快、無二次污染和易于操作等優點,在污水處理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1-2]。TiO2作為一種重要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光催化活性高、穩定性強,因而最具有實用意義[3-6]。但傳統的粉末TiO2在實際應用中吸附性能差,容易發生凝聚、不易分離、不適合流動體系,為克服這些缺點,研究人員采用多種方法對TiO2進行改性[7-10]。介孔分子篩(MCM-41)具有規整排列的孔道和長程有序的結構,比表面積高、孔徑易調節、化學穩定性好、表面容易改性,作為優異的模板與載體材料在催化、醫藥等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11-13]。但是關于介孔分子篩與TiO2復合用于光催化劑的應用報道較少。
本實驗設計采用水熱法結合溶膠凝膠法制備TiO2修飾介孔分子篩的復合材料(TiO2-MCM-41),通過光催化降解亞甲基藍染料溶液作為污水探針反應,考查了其光催化性能,并對材料組成、結構與性能之間的相互影響進行了探討。
稱取4.00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加入到100.0 mL去離子水中,在35℃水浴條件下,緩慢滴加20.0 mL硅酸四乙酯,持續攪拌15 min。然后用氨水調節溶液pH為10,繼續攪拌2 h后,將反應液轉移至高壓反應釜中,放入110℃烘箱內保持72 h,取出后過濾,用去離子水洗至中性,烘干后,將所得產物在550℃下煅燒6 h,得到MCM-41。
取60.0 mL無水乙醇和15.0 mL鈦酸四丁酯(Ti(OC4H9)4)加入圓底燒瓶中,水浴40℃攪拌1 h后,緩慢滴加2 mL稀硝酸和6 mL無水乙醇的混合液,再加入1.49 g MCM-41,繼續攪拌4 h后,加入5 mL去離子水和5 mL無水乙醇的混合液,繼續攪拌20 h,得白色溶膠。然后將溶劑蒸干,滴加20 mL去離子水,于80℃烘干,最后將干燥所得產物在500℃下煅燒6 h,即得TiO2-MCM-41復合材料。
紅外光譜采用美國Nicolet公司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AVATAR360)進行檢測。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采用日本島津公司的UV-255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以標準BaSO4粉末作為參比。晶相結構采用日本理學Rigaku D/Max-RB型X-射線衍射儀來測定,以Cu Kα為射線源(λ=0.154 18 nm)。采用日本電子JSM-25S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材料的微觀形貌,樣品測試前表面經噴金處理。
以亞甲基藍染料(MB)溶液模擬污水,樣品的光催化活性以光催化降解MB溶液來評價。將新配制的質量濃度為20 mg/L的MB溶液100 mL放入光催化反應器中,加入50 mg復合材料。在30 W紫外燈照射下,磁力攪拌降解MB溶液,定時取樣,樣品溶液經離心分離后取上層清液,測定660 nm處的吸光度值。降解率,

式中:A0為光照前MB的吸光度;At為光照t min時MB的吸光度。
2.1.1 XRD分析
圖1為MCM-41和TiO2-MCM-41的XRD小角衍射譜圖。在低角度方向有很強的Bragg衍射峰是介孔材料的結構特征。如圖所示,位于2.2°的最強峰對應著MCM-41六方相(100)晶面,在3.6°、4.6°處的弱衍射峰對應著MCM-41的(110)、(200)晶面[14]。待TiO2與MCM-41復合后,TiO2-MCM-41與MCM-41的小角衍射譜圖基本一致,在2.2°處的峰強度較高,表明在TiO2引入后,結構的有序度仍然很高,分子篩仍然保持其原有的骨架結構,說明改性后的TiO2-MCM-41具有良好的結晶度以及六方有序的孔道結構。但隨著鈦的引入,衍射峰強度略有降低,可能是由于鈦取代了部分硅之后有序度稍有降低所致[15]。

圖1 (a)MCM-41和(b)TiO2-MCM-41的小角衍射圖
圖2為TiO2、MCM-41與TiO2-MCM-41的XRD譜圖。MCM-41在22.5°有一個較寬的譜峰,TiO2和TiO2-MCM-41在2θ為25.4°、48.1°、54.1°、62.9°出現的特征峰,分別對應著銳鈦礦型TiO2的(101)、(200)、(105)和(204)晶面結構[16],表明介孔分子篩中含有銳鈦礦型TiO2,無其他雜相。由于部分TiO2進入介孔分子篩的原因,使TiO2吸收峰強度相應降低。

圖2 (a)TiO2,(b)TiO2-MCM-41和(c)MCM-41的XRD譜圖
2.1.2 紅外光譜分析
圖3是MCM-41和TiO2-MCM-41的紅外振動光譜。曲線(a)在1 089 cm-1處的強吸收峰是MCM-41骨架Si-O-Si鍵的反對稱伸縮振動和對稱伸縮振動引起的,485 cm-1處的吸收峰屬于Si-O-Si鍵的彎曲振動,這些特征峰表明了分子篩骨架的特征結構。曲線(b)為TiO2-MCM-41的譜圖,圖中可見在970 cm-1處有較強的吸收峰,該峰是Ti進入分子篩骨架形成Si-O-Ti鍵產生伸縮振動的特征峰。從該譜圖中沒有觀察到Ti-O-Ti鍵在650 cm-1處的振動吸收峰,說明孔道表面負載的TiO2為單層分散。

圖3 (a)MCM-41和(b)TiO2-MCM-41的紅外光譜圖
2.1.3 固體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
圖4是TiO2、TiO2-MCM-41以及MCM-41的固體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UV-Vis)。由圖4可見,在200~450 nm波長范圍內,MCM-41幾乎沒有吸收(曲線(c))。TiO2-MCM-41則有明顯的吸收譜帶(曲線(b)),其吸收邊大約為385 nm,這歸因于TiO2的電子被紫外光激發后從價帶(VB)躍遷至導帶(CB)所致,與TiO2(曲線(a))的吸收邊(398 nm)相比發生了藍移,說明其禁帶能量的增加。由于禁帶能量的大小與粒子尺寸成反比,藍移表明TiO2的粒子尺寸較小,激發TiO2產生電子和空穴的能量較高,同時還說明部分TiO2處于介孔分子篩的孔道內,由分子篩孔道的立體限域效應所致。

圖4 (a)TiO2,(b)TiO2-MCM-41和(c)MCM-41的UV-Vis譜圖
2.1.4 形貌分析
圖5是MCM-41與TiO2-MCM-41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SEM)。由圖5(a)可以看出,尚未負載TiO2的MCM-41為多孔蜂窩狀結構。圖5(b)所示的TiO2-MCM-41形貌與TiO2負載前存在較大區別,表明TiO2的引入導致MCM-41形貌改變,分子篩經TiO2修飾后,分子篩的孔道及表面負載了細小的TiO2顆粒。

圖5 MCM-41與TiO2-MCM-41的掃描電鏡圖
圖6為TiO2-MCM-41及TiO2對亞甲基藍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曲線圖。由圖6可見,降解率隨時間而逐漸增大,并且TiO2-MCM-41的降解效果明顯好于純TiO2,其2 h后的降解率達到86.2%。這是由于納米TiO2顆粒負載到MCM-41中,形成的Si-O-Ti鍵有利于其表面能的降低,減少了納米粒子的團聚,同時由于分子篩的多孔結構,使TiO2-MCM-41與普通粉體材料相比,增大了有效比表面積,使其具有很好的吸附功能,有利于有機物分子被吸附到材料表面上進行光催化反應,從而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圖6 (a)TiO2-MCM-41和(b)TiO2對亞甲基藍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曲線
2.2.1 光催化劑用量對性能的影響
圖7所示為TiO2-MCM-41用量分別為0.20、0.50以及0.80 g/L時對亞甲基藍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曲線。如圖所示,當TiO2-MCM-41用量不同時對降解率的影響很大。用量為0.20 g/L時降解率較低;當用量增加到0.50 g/L時;亞甲基藍溶液的降解率明顯提高;但是用量繼續增加到0.80 g/L時,降解率反而降低。這是因為在亞甲基藍溶液濃度一定的情況下,TiO2-MCM-41的用量增加,提供反應的活性位增加,由光照產生的活性基團也增多,因此光催化反應的速率增大。但是當TiO2-MCM-41的用量超過一定值時,活性位上的反應已達到飽和,由于TiO2-MCM-41對光線的漫反射和散射,會導致光照效率下降,降解率也隨之下降。在本實驗反應體系中,亞甲基藍溶液濃度為20 mg/L時,TiO2-MCM-41的用量為0.50 g/L最佳。

圖7 TiO2-MCM-41不同用量時的光催化降解曲線
2.2.2 TiO2的負載量對性能的影響
圖8是TiO2-MCM-41復合材料中TiO2的負載量分別為40 %和75%時對亞甲基藍溶液光催化降解的情況。如圖所示,TiO2的負載量不同,光降解催化活性不同。當負載量為40%時,2 h降解率只有58.6%。而當負載量為75%時,降解率為86.2%。說明提高TiO2的負載量,可以增加TiO2-MCM-41復合材料中的活性點位,有利于提高光催化降解的速率。

圖8 TiO2不同負載量時的光催化降解曲線
2.2.3 光催化劑回收再利用
光催化劑降解亞甲基藍溶液后通過離心分離、洗滌、干燥后計算回收率。純TiO2粉體的回收率是82.7%,而TiO2-MCM-41的回收率達到99.6%,說明TiO2-MCM-41復合材料更易回收。這是因為納米TiO2顆粒結合在介孔分子篩的孔道結構上,使其在液相體系中被分散后,更容易被分離和沉降。將回收后的TiO2-MCM-41進行循環再利用,前4次的光催化活性變化不大(見圖9),第6次的降解率仍然保持在83.1%,說明該光催化劑具有優良的穩定性。

圖9 循環再利用的降解效果
采用水熱法結合溶膠凝膠法制備了TiO2-MCM-41復合光催化材料,考查了其用量以及TiO2的負載量對光催化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該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明顯優于純TiO2,其對亞甲基藍溶液的2 h降解率可達86.2%,并且該材料易于回收、便于重復使用。TiO2-MCM-41復合光催化材料既傳承了介孔分子篩的多孔結構,孔道中原位生長的TiO2還可以防止納米TiO2顆粒的聚集,從而可以實現兩種材料的相互協同,具有富集、濃縮、催化等協同效應,大大提高光催化性能。
該實驗設計項目涉及材料、化學與環境知識,通過開放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引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改性光催化復合材料的研究現狀。實驗過程中,可以通過對熱處理溫度、TiO2的負載量、催化劑用量、亞甲基藍的濃度等參數的調節進行實驗內容的拓展,考查不同條件對TiO2-MCM-41復合材料的結構以及性能的影響。該實驗項目制備方法簡單、條件溫和,便于學生掌握。項目中涵蓋了材料結構表征所涉及的大部分方法,通過紅外與紫外光譜的分析,掌握基團主要化學鍵的振動特征峰的歸屬,了解半導體材料紫外-可見光譜躍遷類型;根據X-射線粉末衍射的測定結果,學會與標準圖譜對比,對材料的晶相結構進行定性分析;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樣品的形貌結構,了解材料形貌表征的方法以及制樣要求;通過光催化降解,探究材料對有機染料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并可拓展至對污水治理的應用。該實驗項目通過模擬科研的全過程,可激發學生對科學問題的深度研究熱情,提高學生用創新的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具備前沿知識的新材料研究與開發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