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媛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 100872)
二十一世紀初葉,電子商務開始逐步占領消費市場的前沿陣地,經過近十余年發展,網上購物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流行趨勢,這就使我國的物流行業步入了發展快車道。據調查數據表明,僅2020 年雙十一當天,天貓網上商城的成交額達到4982 億元,而在這驚人數字的背后,物流經濟管理壓力與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為了緩解物流壓力,提高物流服務質量,近年來,新興的物聯網技術在物流經濟管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這不僅給我國物流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同時也為物流產業鏈條的延伸埋下了伏筆。
物聯網實際上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主要借助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GPS 以及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根據約定的協議,將所有物品與互聯網相連,然后通過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換與通訊,對所有物品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與管理的一種網絡。按照物聯網結構框架劃分,主要包括感知層、網絡層以及應用層三個層次(如圖1 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感知層主要負責采集物的信息,并對物物之間的信息進行傳輸,其中,信息采集技術依托的載體是傳感器、二維碼、RFID 射頻技術以及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感知層在物聯網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對該技術的識別精確度以及設備體積大小均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網絡層主要借助于無線網絡或者有線網絡對收集的物的信息進行編碼、認證和傳輸,其技術應用基礎是移動通信網絡[1]。而應用層則是物聯網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具體應用,在應用該技術時,既要考慮應用成本,同時信息安全也需要得到可靠保障。比如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生產流程進行遠程監控與管理,但是,如果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那么生產工序及流程等信息也將泄漏出去,進而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圖1 物聯網的感知層、網絡層與應用層
以前在貨物配送與運輸過程中,受到路況、氣候、地理位置以及人為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貨物派送時間長,物流信息的中間管理環節繁瑣無序,進而時常發生顧客投訴事件,給物流行業的良性發展造成諸多不利影響。而應用物聯網技術以后,通過物流管理系統,能夠實時監控貨物的流轉信息,而且該系統能夠同時提供物品查詢功能以及物品送達的具體時間,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夠有效避免貨物流通時效延長的情況。而在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管理人員能夠快速理清供應鏈條,進而對運輸的貨物進行科學合理分配,這就使得物流成本大幅降低。此外,用戶可以借助于智能手機等終端操作系統及時查詢到物品的運輸信息,隨時掌握物品流通動態,這種高效快捷的管理模式使用戶投訴率大幅減少。
貨物的配送效率主要包括發貨效率、運輸效率以及送達效率,在以前的貨物運輸過程中,物流企業常常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對貨物的品類進行識別與記錄,以確定貨物是否符合物流行業的配送標準,然后再進行一系列打簽、包裝、填單等工作,這種方法既影響了貨物的配送效率,同時,也極易出現人為失誤,從而出現貨物錯發、漏發、漏簽等情況,這就給物流企業的對外信譽造成不利影響。但是,在物聯網技術下,管理人員只需要通過物聯網系統對貨物的流轉情況進行跟蹤,便可以隨時獲取貨物的實時流轉情況,而記錄、填單等工作全部由系統自動完成,這種高效率的配送流程給物流經濟管理工作提供了諸多便利。
眾所周知,傳統的物流管理模式完全依靠于大量的人力資源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貨物運輸的一系列工作。而應用物聯網技術后,恰恰改變了這一格局,貨物與貨物之間的反饋信息能夠及時傳輸到系統終端操作平臺,管理人員只需要借助于操作界面的各種功能選項,便可以完成貨物的調配以及生產運輸調度工作,這就使中間管理環節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2]。因此,物流企業的投入成本也大幅降低,這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持續穩步增長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物聯網技術融合了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計算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術,這些技術在物流經濟管理中的有效運用,不僅實現了物流企業間的無障礙溝通與交流,而且也使貨物運輸鏈條更加人性化,用戶可以通過物流管理平臺隨時獲取貨物運輸信息。而且物流企業也可對運輸車輛以及貨物的安全檢查進行全程實時監控,這一透明化、可視化、公開化的管理模式,給現代化物流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物流行業的智能化、自動化與現代化發展進程也逐步向前推進。
物聯網之所以成為高端技術領域的佼佼者,主要原因是融合了許多科技含量較高的信息技術。其中,最為典型的兩項技術是GPS 與RFID 技術,GPS 即全球定位系統,當該系統植入物聯網操作平臺后,管理人員可以實時獲取貨物的準確位置。比如用戶購買了一批海產品,購買地為黑龍江,運輸地為大連,應用GPS 技術,可以對這批海產品途經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個物流配送中心的詳細信息進行識別。由于海產品保鮮時效短,因此,管理人員可以結合產品的屬性,向各個物流配送中心發送快速配送信息,并在精準實施配送車輛調度工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縮短配送周期,通過這種方法,物流企業能夠獲得用戶更高的評價。
RFID 技術即射頻識別技術,也稱為條碼識別技術,通過對RFID 技術的有效運用,物流企業可以對貨物進行實時跟蹤,這就省去了人工跟蹤的工作流程,每一件貨物途經每一個配送點,管理人員都可以通過條形碼掌握貨物的動態信息。因此,在物流經濟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應將GPS 與RFID 技術融合到一起,進而對物流信息進行可視化管理,使貨物發貨填單、運輸流轉、貨物保存、送達交付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串聯到一起,以促進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
隨著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更多的購買人群紛紛瞄準了網絡購物平臺,在這一背景之下,貨物流通阻力也隨之增大,尤其是貨物的整個配送流程,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且每一個配送環節都需要進行有效監管,才能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因此,為了打通貨物流通渠道,物流企業應當借助于物聯網技術,構建一個智能化物流配送平臺。當用戶的下單信息生成以后,物流企業可以利用RFID 技術,對每一個不同種類的貨物予以標識,管理人員利用電子讀寫器可以直接讀取標識上面的貨物信息,比如貨物名稱、種類、重量、規格尺寸、發件人信息、收件人信息、運送地與貨物發出地等,當對貨物標簽完成掃描以后,這些信息將統一上傳至物聯網平臺,這樣一來,用戶只需要登錄平臺便可以全方位的獲取貨物的實時動態信息。與此同時,倉庫保管人員也可以隨時掌握庫存情況,并根據貨物的配送信息,隨時對庫存進行合理增補,這一智能化物流配送平臺的建立使物流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物流經濟管理工作專業性強,對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高,尤其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傳統物流行業的專業知識,而且也需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物聯網這一高端技術。基于此,物流企業應當充分發揮物聯網技術優勢,引入和籠絡更多的物聯網專業技術人才,并組建一支勇于創新、敢打硬仗的管理隊伍,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有效運用,來打通物流網絡傳輸通道。比如在貨物建立標識環節,應當運用RFID 技術,生成貨物信息標簽;在貨物運輸環節,可利用GPS 技術,獲取貨物的實時動態信息;在貨物簽收環節,利用互聯網遠程監控技術,獲取貨物的簽收狀態信息。通過對貨物流通全渠道的監督與管理,使各類貨物能夠安全、快捷的送達用戶手中[3]。
在快遞投放過程中,物流企業經常遇到用戶無法收取快遞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貨物的到達時間、配送時間與用戶的時間節點發生沖突,因此,許多終端快遞企業經常遭到用戶的投訴。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物流企業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創建終端投放快遞柜,這一智能系統通過與手機終端、快遞柜終端及數據庫服務器建立連接的方式,使快遞投放信息能夠實時反饋給快遞用戶。用戶在操作過程中,通過掃描快遞柜出示的二維碼,便可以直接觸發系統上線,當快遞柜終端接收到反饋信號以后,快遞柜能夠及時做出反應,并執行開門指令,這時用戶能夠順利完成取貨流程。比如2015 年6 月,由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領航共同投資創建的“豐巢”快遞柜,給廣大用戶收取快遞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
電子商務的出現給物流經濟復蘇與強勢發展注入了強勁的驅動力,尤其在2016-2020 年間,電商領域除了阿里巴巴以外,京東、拼多多等集團也相繼在消費市場占據了有利位置。在這一背景之下,物流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而電子商務崛起恰恰與物聯網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各種品類的貨物進行可視化跟蹤管理,貨物的交易信息能夠直接反饋給終端操作平臺,進而有利于對各種貨物的監督與管理。其次,利用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遠程無人化控制,這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也為電商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比如阿里巴巴在2018 年的云棲大會上高調宣布全面進軍物聯網領域,而僅僅三年的時間,阿里巴巴在物聯網領域的布局便已經初具規模,這一布局也被稱之為“1 朵云、2 個端、3 類伙伴、4 大領域”,其中,“1 朵云”是指阿里云物聯網平臺,“2 個端”是指設備端與邊緣,即物聯網操作系統與邊緣計算產品。“3 類伙伴”主要包括開發者、芯片開發商、合作伙伴。“4 大領域”主要涉足城市、汽車、生活與制造四大核心領域。從目前阿里巴巴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成果來看,已經遠遠超出預期想象的效果,尤其在四大核心領域,物聯網的應用價值已逐步突顯出來[4]。
隨著工業4.0 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制造行業也逐步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尤其在近幾年,智能物流與倉儲系統已被列為我國重點發展的五大核心智能制造裝備之一。于是,在政府大力支持與高度重視的前提下,我國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也將目光投向了智能物流建設領域,旨在將智能制造與智能物流系統融合到一起,以加快推進我國物流經濟與制造產業的同步發展進程[5]。因此,國內許多制造企業充分發揮物聯網的技術優勢,通過建立和完善智能物流系統,來增強與制造生產線的匹配度,使二者之間能夠實現深度融合,這不僅能夠帶動我國的智能制造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也是物流經濟實現智能化與現代化管理的一條必經之路。
綜上所述,物聯網技術的日漸成熟,給物流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了發展時機,物流行業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有效運用,使貨物流通過程變得更加人性化與智能化,而且中間流通過程無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貨物的流轉、配送、調度與管理均可以實現遠程可視化控制。這一智能物流體系的形成,一方面擴大了貨物流通渠道,貨物配送速度顯著提升,用戶滿意度也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物聯網技術在物流行業的應用也給物流經濟的持續穩步增長注入了生機與活力,物流行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主導地位也得到切實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