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自然資源局
佛山,位于廣東省中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毗鄰港澳,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作為一座享譽全球的制造業大市,佛山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核心理念,全面秉承“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城市建設宗旨,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崛起、高質量發展之路,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建設,持續開展自然生態文明專項行動和高品質森林城市建設。
近年來,佛山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高質量建設萬畝千畝公園、完成河心島生態修復、推動森林圍城和森林進城,呈現“半城山水滿城綠”的城市風貌,榮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森林面積8.14 萬公頃、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2.77萬公頃、天然林面積1597.73 公頃、自然保護地65 處、市域森林覆蓋率達37.84%、古樹名木保護率達100%、全市林業產業總產值達892.16 億元。一組組數據是佛山的綠色底蘊,作為牽頭部門,佛山市自然資源局始終堅持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主動作為,在組織做好全市的綠化建設工作、推動佛山市走出一條制造業大市的生態文明創新之路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努力為全國國土綠化提供佛山示范樣本。2022年,全國綠化先進集體表彰名單公布,佛山市自然資源局榜上有名。
生態興則文明興。自2017年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以來,佛山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出臺《佛山市建設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2年)》和《佛山市自然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通過規劃引領,狠抓“大地植綠”和“心中播綠”工程,不遺余力地鞏固森林城市建設成果,形成綠色新優勢和新動能,致力于構建生態新格局,打造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
數據顯示,過去10年,佛山共投入120 多億元用于森林城市建設,累計新增造林綠化面積8952 公頃,完成林分改造6339 公頃,完成限桉退桉1007公頃,市域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34.16%提升至2021年的37.84%,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森林城市建設的示范樣板。
制造業是佛山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在堅持以綠色提升城市品質,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傳統產業革新,嚴守生態空間保護紅線的實踐中,佛山著力統籌“工業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創新推動工業城市“綠色升級”,實現從“淺綠”到“深綠”的飛躍,努力走上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俱佳的增長道路。
2018年—2022年,佛山高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建設工作,通過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河涌綜合整治等騰出綠化空間,深挖綠地潛力,圍繞山上山下雙向發力,推動森林圍城和森林進城,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在廣東省率先開展萬畝千畝公園等城市大型和超大型綠心群建設,建設均安東海綠島公園、王借崗森林公園、南海三山森林公園等萬畝千畝公園34 個;大力實施“向路擴綠,向水借綠”,構建互聯互通生態體系;積極推進河心島生態修復和萬里碧道(佛山段)建設,深入開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在全國率先完成了國家森林生態標識試點,為全國森林城市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并獲得國家林草局的高度肯定。
2022年,佛山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并發布2022年第1 號林長令,推動林長制工作從“建章立制”向“推深做實”轉變,構建了以村級林長、基層監管員、護林員為主體的“一長兩員”森林資源網格化管護機制。
背靠青山,守護自然,森林圍城,滿城擁翠,筑巢引鳳,點綠成金。佛山在大力開展“大地植綠”的同時,也在大力開展“心中播綠”。截至2022年,佛山市領導班子已連續15年在春節假期后帶領市直機關干部和部隊官兵開展新春植樹活動。2012—2022年,全市參加義務植樹人員累計超2000 萬人次,種植各類樹木超2100 萬株,并打造了一批“國字號”自然教育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開展森林文化節、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宣傳活動等豐富多彩的生態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