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新農村背景下,應利用自身的信息經濟、水文資源、本土資源等具有當地特色的優勢,創新符合我國新經濟發展規律,進而破解經濟結構轉化的治理方針。在新農村建設中,應逐步淘汰掉當地住宅用地占比過高、有房地產化傾向、特色不鮮明、產鎮不融合、破壞生態環境的問問題地域。以此以科學合理的辦法確保鄉村振興發展趨勢,帶動農村向城市延伸發展效果,推動農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良好發展狀態,以此不斷優化農村經濟結構與管理模式,切實提高當地人們的生活質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特色城鎮;問題解決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3.
引言: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文化中心建設工作也逐漸以輻射效果強化了建設發展。其新農村建設,可有效帶動當地經濟效益,以擴散、聚集效應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助于農村經濟活動向城市轉移,不斷加速農村現代化建設發展。在急速的工業化導致老街衰退、農田荒廢、環境污染等問題時,目前鄉村發展極具代表性和研究價值。通過本文,探討了鄉村大規模開發的可能性。同時,本文也展示了如何從傳統空間轉化到新農村設計的方法,以供參考。
1、我國新農村建設發展現狀
首先,在新農村建設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基本是圍繞如產業結構不明確、產業定位不清晰、產業發展不凝聚等,這些問題不僅阻礙了我國新農村建設情況,也會導致大量的土地資源被浪費。在產業就業依舊薄弱的情況下,基礎設施建設也并不完善。其次,在目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部分地區并沒有按照城市化城鎮規劃,在各種基層政策和評價體系無法落實或各自為政時,這種情況也會導致資金和政策難以形成協調發展。最終導致,當地土地、資金、人才等基礎要素嚴重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發展道路。對此,應結合因地制宜理念,避免出現一體化整改,在模塊化運作下以區域協作的新農村建設發展體系[1]。最后,在新農村背景下,應抓緊安全生產工作。例如,當地應緊繃安全生命線,應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并以安全生產工作,不斷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做好消防安全、環境保護工作,以此在新農村建設中以具體的要求,結合管理措施,切實推動當地農業規范化發展和提質增效。
2、新農村規劃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土地利用不合理,違規用地現象普遍發生
在目前新農村規劃建設過程中,由于缺乏土地管理體系,其節約用地和合理調動、約束手段缺乏,以此出現了很多違規用地的現象。例如,由于現在實際務農的農民大量減少,導致農田荒廢,當地政府可推行收回農田的使用權,發展大規模機械化農業。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規劃在場地建造大型的農貿集散中心,只服務于農業的大型生產交易,單一巨大的商品交易市場會使得集鎮和農田村落的邊界更加隔離。與此同時,在多征少用、早征遲用的狀態下不僅浪費了土地資源,也導致在新農村建設中由于未按照法律法規進行,引起了很多土地糾紛,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利。
2.2用地規模不合理,土地利用率較低
在目前,鄉鎮用地結構是直接反應當地經濟發展以及未來走向。但根據調查顯示,我國大部分農村其居住用地比例較大、綠化用地、公共設施建設用地較小,其公共服務設施也并不完善。隨著新一輪的城鎮建設,農業相對處于閑置的狀態,大量的農田用作工廠、住宅建設,河流污染嚴重,住宅與河流不斷脫離關系。同時大型工業相繼入駐該地區,中心集鎮的高層建設也被提上日程,環境污染、村鎮尺度異化等問題相繼出現。這種情況導致,無法支撐新農村功能以及發展定位。同時,由于新農村建設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其功能分區管理混亂、土地利用無秩序等情況,這些情況為當地人們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也導致生態環境、水土流失、容積率偏低等情況發生。
2.3經濟管理模式相對單一,無法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根據調查由于受到以往的農村發展經濟水平的限制,現階段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相對落后。例如,由于受到以往的農村發展經濟水平的限制,根據調查現階段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相對落后,管理辦法普遍停留在以農產品生產為主,這種方式無法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高效發展,這種情況也直接影響了農業經濟對于我國人民的利益以及農業產業化發展速度。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應與時俱,管理人員需要不斷深入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理念。在幫助農業經濟增長的同時,采用有效管理措施提高了農產品經濟效益的良好發展。
2.4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與產業支撐
首先,在目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應按照我國城鎮規劃工作逐漸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但由于目前,在建設新農村時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與產業支撐。這種情況導致整體建設效果不好,其建設效率、建設質量也無法得到保障。同時,在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時,收集到的土質情況也與現實實際情況不符,嚴重影響了新農村建設效果。其次,在新農村規劃建設中需要大量的資金,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和要求,所以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極大程度上限制了新農村建設的長久發展。針對這種情況,當地應積極引進人才,其經濟管理人員需要對管理制度進行開拓與創新,不斷深入新農村建設改革,管理部門也應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養力度,使管理辦法發揮出實際效用,從而提高管理活動的效用與農業經濟水平的增長。最后,由于產業結構與地理位置等因素,其融資渠道較少,在缺乏高新科技等產業支撐時,也無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再加上受到資金短缺和基礎配套限制,使得新農村在目前建設效果并不好,在實際規劃中受到了很多限制[2]。
2.5缺少融資渠道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資金是主要的條件之一。因此,應必須重視資金鏈問題,但目前由于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其融資渠道并不多,資金無法協調運轉,很難發揮市場經濟效果,特別是在基礎建設中單單依賴政府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同時,當地基層政府也沒有針對資金進行合理管理,這也導致新農村建設缺乏資金與產業支撐,無法確保經濟上升點,基礎設備建設緩慢,無法形成長久發展。
3、改善新農村建設效果分析
3.1建立健全新農村土地管理秩序
首先,在建立健全新農村土地管理秩序時,應明確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應具備一定的前瞻性,應注重實效制度出建設規劃,以合理定位布局,確保項目科學落地。在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時,應以規劃、設計、施工圖,進行指導建設的具體圖紙和方案。例如,在新農村應結合目前自身區位因素、人文歷史、特色文化、自然資源等精準定位好未來發展方向,在以特色城鎮或旅游景區進行建設時,應確保資金扶持到位。其次,在針對新建項目、聯建項目進行改造時,應考慮到綜合治理思路,并體現出當地農村整改新特色,確保農村在整改后以全新的面貌縮短城鄉差距,進而在常態化發展下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進行提高。最后,在有效發揮土地管理秩序時,應完善土地登記制度與管理效果,應實現以證管理、統一征地管理、統一開發管理等效果,并以此確保土地規劃建設成效,以有序發展切實安排好調動內容,實現當地基層政府對土地宏觀調動與有效管理常態[3]。
3.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目前,新農村建設中,應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首先,為進一步依法規范我鎮農村建房管理,加大預防和查處違法建設的力度,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有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當地應積極按照我國規定的土地管理辦法、城鄉規劃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全國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為切實保障村民合理合規合法的建房需求,嚴厲打擊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例如,有些拋荒多年田土、水塘、山地等可能被劃定為耕地,土地屬性要以區自然資源局認定為準。以此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通過鄉鎮、村落合并好土地,以節約用地理念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并節約新農村建設用地重要舉措。例如,在目前規劃中提出,應切實根據城鄉發展協調要求,在積極整治農村新面容時,可將空置房屋與宅基地進行重新修正與利用,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并合理以土地流轉措施,不斷推動新農村建設,實現所有村莊全覆蓋效果。在有步驟、有計劃地對農村居民點進行改造后,也可發揮節約集約用地理念,將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發揮成效[4]。
3.3加強對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首先,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切實加強對新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其文明城市需要全社會每個人的努力和守護,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都滿足了才能有更好的城市文明。例如,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當地基層部門應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建設的引領力、凝聚力和推動力,著力解決農村居民在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功創建提供堅實的精神保障[5]。例如,當地應加強道德教育,提高農村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以文化、社會保障等各個制度,明確各方面制定效果,確保有效促進新農村良好發展,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社會保障制度[6]。其次,當地應加強對農民職業培訓的力度,目前農村務農的農民大多數文化都較低,并沒有專業技術和技能。針對這種情況,在對農民進行職業培訓時應具有針對性,并針對個人不斷深入調查每個農民的實際需求,進而開展分類指導,切實提高培訓實際效果。最后,應大力開展文化進農村活動,并以豐富群眾生活為基礎真正促進農村群眾文化特長,并以目前信息技術引入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進而讓農村群眾體會目前社會的發展進程,并形成天然的需求與渴望,促進自身的進步與發展。
3.4解決矛盾化發展,縮短城鄉差距
目前,在全國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其三個代表是指,應深入貫徹我國在十五大全會精神提出的主要理念,并貫徹落實我國發布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而在三個代表思想的領導下,努力解決矛盾化發展,縮短城鄉實際差距,并確保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形成一定的組織凝聚力與戰斗力,切實推動新農村建設成果,不斷促進新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一項重大舉措。首先,當地基層領導應發揮以身作則的態度,以良好的政治站位將鄉村建設項目作為頭等大事,進而積極解決好城鄉矛盾化形成的差距,不斷縮短城鄉差距。例如,當地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必須堅持城鄉統籌,促進農業產業鏈協同發展,并努力形成農業、養殖業、牧業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在積極處理好工業與農業存在的內部矛盾時,應合理整治城鎮居民與農村養殖戶的關系,并以帶動效益發揮農村建設優勢,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扎實落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針,解決內外部存在的結構矛盾。例如,在新農村建設中,應重點突出地方特色,發揮農機優勢,并積極引進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倡導發揮綠色養殖技術,不斷以經濟帶動我國新農村建設良好的開局,并將產業機構體系以重新改造的方式帶動農村住房、農村建設等試點項目。在這樣的常態化發展下可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項目,發揮當地獨有的優勢。例如,在目前新形勢發展中,當地應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現代化路徑,應樹立好現代化視野,精準把握好時代的治理方針,以整體經濟發展思路,創設互贏局面[7]。
3.5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堅持產業支撐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為科學合理地建設,應不斷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堅持產業支撐效果。首先,應進一步明確當地特色,并不斷加強管理人員對自身工作的重要認識,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現代化水平[8]。管理人員需與時俱進,引入先進的信息化設備,普及信息化常識,進行高效、便捷、快速的管理方式。同時,管理人員需要意識到新農村建設與現代化技術是密不可分的,應以現代化技術推動生產、農業建設的現代化發展。其次,應結合當地新農村建設實際開展情況,投入資金并引入專業技術人才,切實做好前期的資料收集工作,確保后續新農村建設順利進行。最后,在新農村建設發展下,當地基層政府應深入推進新農村經濟創新管理模式。應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把握好當地優勢,積極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扶持力度,推進數字化經濟管理建設,從而確保新農村經濟管理的快速發展,以此為后續拓展融資渠道奠定良好的基礎[9]。
3.6拓展融資渠道,增加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
首先,在新農村建設中,為滿足融資渠道要求,應結合成本進行測算,并要求政府給出專項建設資金,在考慮到資金與貸款償還能力后做好全面的預算與估算工作[10]。其次,應通過整合撬動各級、各方面資金,按照均衡配置、規模適當、方便群眾以及優先考慮新農村建設點、貧困村等原則,科學規劃新農村建設點,設立專項獎補資金等方式,出臺針對性措施加強新農村建設投入力度。與此同時,在建設好專項資金后應加強管理力度,應使用好新農村建設省級財政專項資金,要對資金使用管理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分析,不斷優化完善規劃以及財政方面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大資金統籌力度,強化資金使用績效管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要堅持規劃先行,遵循鄉村發展規律,體現鄉村特色,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新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新農村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內容,對于GDP常年穩居前列的城市來說,為確保發揮經濟效益應不斷提升新農村建設效果。當地應積極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新農村產業規劃計劃,在不斷優化發展健康型企業時,應加強現代化工業企業建設效果,并以此縮短城鄉差距,真正以新農村建設帶動我國社會整體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宋瑋煒.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土地管理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20(3):251.
[2]張倩文,周璞.土地征用與新農村建設的調查研究——以江陰市新橋鎮圩里村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3):37-39.
[3]岳娟,劉夢.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就近體驗+土地利用”模式的研究[J].甘肅農業,2019(8):64-68.
[4]張建,阮智杰.以鄉村群為單元的北京山區小城鎮規劃建設研究[J].小城鎮建設,2019,37(4):5-10.
[5]黃田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項目績效評價探討[J].卷宗,2019,9(4):289-290.
[6]陳春燕.新農村建設下的鄉鎮規劃需要注意的問題[J].消費導刊,2019(22):43.
[7]壽程杰.農村公園景觀用地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以紹興市為例[J].浙江國土資源,2019(6):12-13.
[8]周婷婷,羅俊杰,何愛,等.大都市郊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路和策略探討——以廣州市增城區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9,37(8):59-64.
[9]姚永光.小城鎮規劃在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22):6-7.
[10]黃田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項目績效評價探討[J].卷宗,2019,9(4):289-290.
作者簡介:
鄧億龍(1985.09-),男,漢,本科,工程師,湖南省郴州人,主要從事:工程設計,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