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18日文章,原題:電子游戲越來越長,因為時間和金錢 美國馬里蘭州蓋瑟斯堡市的馬特?德雷福斯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有整整一架子的電子游戲,“家庭游戲機開始普及的年代,我可能只有10款游戲。現在,無論什么時候,都是這個數字的3倍。”
如今是電子游戲的黃金時代,僅2021年就有數千款游戲發布。但最近,游戲似乎變成某種差事,一些單人游戲可能要40'個小時或更多時面通關。隨著一些受歡迎的游戲不斷推出續作,玩家們越來越難以玩完他們購買的游戲。根據網站“多久通關”收集的數據,今年發布的頂級開放世界游戲之一《地平線:西之絕境》的主故事線時長達27小時以上,奇幻游戲《艾爾登法環》需要至少46.5小時才能完成主線。評論家說這是他們玩過最長的游戲之并且由于其難度和缺乏指導線索,完成所有任務需要107個小時。
每年不斷有新游戲涌入市場,這些不是20世紀80年代街機里的游戲,它們是與朋友一起玩耍的虛擬世界。這些開放世界的游戲以廣闊空間為背景,如世界末日后的華盛頓特區,或未被馴服的美國西部。游戲和娛樂網站Polygon的主編、聯合創始人克里斯?普朗特說:“現在的游戲工作室意識到,作為一家公司,我們如何控制你的時間很重要。”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研究員布倫丹?基奧說,游戲時間之所以越來越長,是因為玩家在游戲世界中待得越久,就越有可能花錢。大型游戲發行商不只是對銷售游戲感興趣。他們渴望抓住玩家的注意力——這是從迪士尼到網飛的每個娛樂帝國所重視的商品。游戲開發商將游戲作為一種服務來提供,鼓勵玩家繼續為額外的內容付費,這些內容可以是“皮膚”,也可以是游戲的新篇章。
軟件和技術的進步也推動了現代電子游戲世界的擴大,新技術能夠使開發者更容易在現有的虛擬世界基礎上進行構建。市場研究公司NPD集團的游戲行業顧問'馬特?皮斯卡泰拉表示,從開發者的角度看,在現有基礎上不斷迭代比從頭開始更有吸引力,讓這些世界變得更大,比制作一套全新的工具來創造一個不同的世界要便宜得多”。
今年1月,一家波蘭工作室在推特上宣布其新開發的游戲需要“至少500小時”才能通關時,并非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優點。一位用戶評論道:“如果游戲能在60小時或最多100小時內完成,我會很樂意玩。”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回顧了電子游戲平臺SSSSm上725款游戲,發現只有14%的玩家通關。
作為父親,40歲的德雷福斯著力平衡生活中的責任和夜晚的愛好。他說,如今確實是游戲玩彖的好時代,但自己無法跟上每個月發布的游戲,玩一個需要幾十個小時才能通關的游戲令人生畏。(作者泰迪·阿梅納巴 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