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有人說,路怒癥源于路況不好;有人說,路怒癥源于生活壓力;有人說,路怒癥源于駕駛情境;有人說,路怒癥源于時代特征;有人說,路怒癥源于匿名特征。諸如此類種種說法,有沒有道理?有,但這只是外因,不是根本原因。這些外因是所有司機都會面臨的,但并不是所有司機都會出現路怒癥。如此說來,路怒癥就必然有個人內在的心理原因。
人格障礙。人格障礙一經形成,就有相當的穩定性。容易動怒的人格障礙,開車時更容易出現路怒癥。具體說來有爆發型人格障礙、攻擊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等。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易沖動、動怒,容易發生沖突。
性格特征。某些夠不上人格障礙的性格特征,也容易導致路怒癥。其中最典型的是A型性格。A型性格的人,爭強好勝,好沖動,好發脾氣,開車時容易出現路怒。此外還有敏感脆弱或沖動性格,以及易激怒的性格,也容易路怒。
心理周期。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從出生之日起,其體力、情緒、智力,便分別以23天、28天、33天為期,遵循著臨界日→高潮期→臨界日→低潮期→臨界日→高潮期的規律,上下起伏,循環往復。因為這種心理周期性變化,是由人的生物節律決定的,有人就稱之為人體生物鐘。研究發現,在低潮期或臨界日,駕駛員更容易出事故。當然,也是容易出現路怒癥的日子。
情緒轉移。有時候,人會把對某一對象的情緒,轉移到其他替代性的對象身上。比如,在外面生氣了,會拿家人當替罪羊,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轉移作用”。有些人的路怒,就是這樣的情緒轉移,讓別人當了“替罪羊”。
思想極端。比如,心存不合理期望,認為路上不該有任何意外妨礙自己開車;即使完全沒有必要,也要趕時間;喜歡和其他司機競爭,超過對方就高興,被對方超過就懊惱;如果旁邊的汽車打方向燈想變換車道,本能反應是加速跟上去,不讓他超車。
●加強個人心理修養
就個人來說,想遠離路怒癥,需要我們從修心上下功夫。凡是有路怒癥的人,其實都成了無名火的奴隸,不能為自心做主。所以,想要遠離路怒癥,也要加強個人心理修養。不再抱怨別人,不再抱怨路況不好。
前面說到的人格障礙和性格特征,都需要這樣的修煉。比如,當你意識到自己有爆發型人格障礙,就要在平時加強自我修養,增強法制觀念,學會心理換位,學會制怒,學會抗挫。當然,心性的修煉,必要時還應該進行專業心理求助。
●提高個人行車素養,學會心理調適。


為了讓出行一路順風,出行前做好心理準備非常重要。一是出行前注意適當休息,保證身心的良好狀態;二是出行時間稍稍提前,讓行車時間更充足,讓自己盡量從容;三是出行前給自己一兩分鐘“緩一緩”,想想是否帶齊物品,從而避免因為匆忙出門而導致的不安情緒;四是做好心理自查,發現自己情緒不好、焦躁不安時,應及時通過一些輕松活動排解和釋放緊張情緒,為自己減壓;五是出行前如果對誰有情緒問題,堅持解決好再上車,以免因為情緒轉移讓別人當了替罪羊;六是從網上找到心理周期的自測方法,當心理周期處于低潮期或臨界日時,開車更需謹慎;七是適當降低心理預期,對路況的預期不要理想化,事先想好出行不順利時的各種可行預案。
●路途中做好心理調節
心理調節的總原則是讓心慢下來。慢,會熄滅心頭的很多無名怒火。在這個原則基礎上,還可以嘗試如下方法:一是準備好口香糖,不時地放進嘴里慢慢嚼;二是適當的時候,來幾次深呼吸,平復心緒;三是與前面的車輛,盡量保持一定車距;四是合適的時候,打開車窗,讓新鮮空氣進入車廂;五是打開收音機,聽聽比較輕松舒緩的音樂;六是堵車時或者和朋友聊聊天,或者看看遠處的風景;七是必要時把車停在路邊合適的地方,稍作休息后再開車前行。
●家人多多提醒及勸導
為了幫助開車者修煉出這樣的功夫,家人和親友也應多多幫助。家人和親友應經常提醒和勸導,以免開車者拿“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當借口。其次,出行前當個“好幫手”,不給開車者平添憂煩,讓他安心起程;路途中當個“好乘客”,陪伴不添堵,特別是不給開車者火上澆油,幫他開心前行。
如此,你我他的前行之路,會多一份順利,會多一份平安。
編輯/孫蓓紅